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唱响城市文明新风进行曲

句子大全 2012-01-16 18:25:05
相关推荐

锲而不舍追求文明高度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有8年历程,虽然一路曲折,但是整个城市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文明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首府市民在参与中也日益感受到了创城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2018年,呼和浩特市作为新一轮创建周期的提名城市,重整行装再出发,开启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写家训亮家风”书法活动。刘清羽 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丁根厚 摄

文明乘车。丁根厚 摄

百将一心,三军同力。4月27日,呼和浩特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冯玉臻在会上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每一位参会人员记忆犹新,他说,全市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强化工作、统筹联动,扎扎实实完成好每一项任务,锲而不舍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呼和浩特市如期顺利通过创城验收,成功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召开“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刘清羽 摄

首府文明大讲堂。

“敬在青城”主题演讲比赛现场。

最美青城人、最美家庭、“双十大”活动颁奖现场。

为了扎实推进创城工作,呼和浩特市以目标为导向,全面精准对标创建;以问题为导向,全面补齐差距短板;以创新为导向,全面营造浓厚氛围。同时实施挂图作战,推进常态长效,有力地保障了创城工作的推进。各级各部门把创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领导班子政绩考核重要内容,与日常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全面构建起纵到底、横到边的工作推进体系,确保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呼和浩特市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此项工作。

强化组织保障。调整了呼和浩特市“三城同创”指挥部,统筹领导新一轮创建工作,并设立指挥部办公室,严格制度、明确分工、靠实责任,全面强化创城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全力保障,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创建格局,使创城工作保持了旺盛活力和持久动力。定期召开全市创城工作推进会、调度会,研究部署工作,统筹各方资源,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创城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还制定了工作例会、考核通报、整改督办、奖励问责等制度,力求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市民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刘清羽 摄

细致谋划工作。总结提炼有效经验和办法,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措施办法,按照《呼和浩特市2018—2020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体方案》,明确新一轮创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工作原则。编印了《呼和浩特市2019年创城工作任务分解表》,加强对各区各部门创城工作的具体指导,有效提升全市创城工作水平。为进一步凝聚首府建设发展正能量,全市还组织开展了“守初心担使命、爱我青城奉献首府”主题活动。

坚持问题导向。定期组织开展创城培训,对各地区、部门进行了系统培训。按照创城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委托第三方,每月组织实施创城实地考察模拟测评,并将结果予以通报。加强日常督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督查令,要求限期整改。持续开展了创城电子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加大对材料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审核。对于不合格的材料,要求责任部门予以整改,直至审核过关。

狠抓责任落实。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将创城任务牢牢抓在手上,精心组织实施,认真制订方案,积极推进工作。各级领导身先士卒,深入前沿,现场指挥,广大基层干部顶烈日,冒酷暑,奋战在创城一线,组织创城知识宣传、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义务监督、环境卫生整治。

崇德向善培育精神气质

一场场道德模范座谈会、报告会、基层巡讲,用言行诉说着善和美;一个个道德讲堂,一道道好人长廊,一面面好人墙,让好人形象无处不在,将育好人、树好人、学好人的思想融入百姓生活;以身边好人为原型,创作歌舞、叙事剧、小品等艺术作品,再现一幕幕凡人善举,让社会美德代代相传;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报纸、网站等媒体上,鼓励更多的人做好事、当好人。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内容、形式、方法、机制等方面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为实现呼和浩特市跨越式发展夯实了思想道德基础。

以“德润青城·文明之行”为主题,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大力开展美在青城、礼在青城、爱在青城、信在青城、和在青城、敬在青城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敬业奉献,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积小胜为大胜,有力地促进了公民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为推进首府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最美青城人暨呼和浩特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已经成为首府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项目,十大时代新事、十大社会公益活动、最美家庭、美德少年、最美司机等最美系列活动也成为青城的响亮品牌。

道德模范是榜样,也是引领。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共涌现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6人,自治区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65人,入选内蒙古好人榜100人,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76人,入选青城好人榜380人。

呼和浩特市还大力开展了关心和礼遇道德模范活动,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为各类道德模范送去或者争取慰问金达41万元。

呼和浩特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着力深化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坚持创新载体、深化内涵、拓展领域,争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以扎实成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呼和浩特市对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创新创建形式,丰富创建载体,巩固创建成果,促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共涌现出全国文明单位17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含标兵)212个、市级文明单位(含标兵)607个。

加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今年,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一部署,呼和浩特市全面启动了新时代农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作。目前,已在全市确定了100个示范村,带动全市所有农村全面开展新时代农民素质提升工作。各村根据实际,开展了“一学、两建、三带、四改、五提升”活动。目前全市共涌现出全国文明村镇8个、自治区文明村镇71个、市级文明村镇188个。

市民体验垃圾分类。刘清羽 摄

志愿服务让首府更有温度。刘清羽 摄

加强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呼和浩特市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宣传文明家庭的典型事迹。建成了27个市级以上家庭教育示范基地、22所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庭学校。同时评选教子有方最美家庭,开展家训征集展示、家风家训巡讲巡演、家和万事兴才艺展演、家风故事大赛、分享会、好爸好妈好家风、小手拉大手·爱国爱家树新风主题宣讲等“家风润青城”系列主题活动,以良好的家风营造和谐的民风社风。目前全市共涌现出市级文明家庭200户,自治区级文明家庭9户。

加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呼和浩特市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积极完善“三位一体”教育格局,形成了德润青城阳光少年、德育特色示范学校、爱在青城·让心向阳、大手拉小手·七色光志愿服务、青城石榴籽行动等系列工作品牌,着力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目前全市共涌现出德育特色示范学校113所,市级文明校园206所,全国文明校园1所。累计建成城区、乡村学校少年宫116所。已表彰160名市级美德(新时代)好少年,21人获自治区荣誉奖。青城石榴籽行动获内蒙古自治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案例。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呼和浩特市从2015年开始,实施“双十双百”工程,重点打造10个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10个核心价值观公共场所、100个核心价值观社区、100个核心价值观农村示范宣传阵地。统筹利用各类宣传资源,采取设置道旗、宣传栏、喷绘标语、宣传小品、景观造型、电子屏滚动播放等多种方式,在全市设置了10000多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城同创、志愿服务等内容的公益广告。

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落地生根。在全市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积极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平台,广泛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活动,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33个。

爱心传递推进志愿服务

呼和浩特市积极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建立了呼和浩特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呼和浩特市文明办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项目化、信息化建设,为志愿服务的广泛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呼和浩特市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和形式,目前已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500多个,公共场所的志愿服务站达1200多个,注册志愿者达30万人。

志愿者用一桩桩善举好事、一次次义工服务,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生动地刻度着城市价值与文明内涵。党员志愿者重点开展文明共建、形势政策宣讲、扶贫济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率先垂范;网络名人和媒体采编记者唱响引领弘扬社会新风尚的主旋律;“活力呼和浩特·网络志愿者微公益行”被评为全国网络公益年度项目;青年志愿者长期开展文明出行等宣传教育和文明劝导活动;42所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点积极开展“爱在青城·让心向阳”公益宣讲、咨询、援助等服务;中小学生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七色光志愿服务”活动,组建34支小小乌兰牧骑、七色光志愿服务小队,小演员、小宣讲员、小交警、小引导员、小导游员、小图书管理员活跃在各公共场所,小记者、小主持人在媒体崭露头角,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成为首批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创建单位;以文化进社区大型公益活动为载体,民族演艺集团、百人百组等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进社区和惠民演出活动;巾帼志愿者广泛开展了“家风润青城·好家风好家训”巡讲巡演系列主题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企业职工志愿者对全市困难职工和劳模开展志愿服务帮扶慰问活动,营造安定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天使公益协会、内蒙古爱心之家公益协会、芸公益协会等公益组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普及公益意识,传播公益理念。

呼和浩特天使公益协会和内蒙古爱心之家公益协会、内蒙古文化助残慈善协会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罗琦、魏刚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者,玉泉区清泉街社区和新城区丽苑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积极推动全市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上进行注册,并逐步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志愿服务时长记录等规范运作。呼和浩特市文明办把各地区各单位志愿者、志愿团体注册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到各项考核之中,健全了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体系。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还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志愿者礼遇办法》,进一步扩大激励范围和示范效应,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政策,以嘉许激励和权益保障“反哺”志愿服务,此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首府市民自觉自愿加入志愿者行列。

2013年成立的呼和浩特市志愿者联合会,不断拓展志愿服务覆盖面,提升社会各界参与度,厚植和彰显了首府优势。在呼和浩特市志愿者联合会的具体指导下,围绕“三城同创”、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昭君文化节等重大活动,各地区广泛开展“文明首府·志愿青城”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队伍的整体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呼和浩特市不断加强培育志愿文化,注重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形成有利于弘扬志愿精神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通过道德讲堂、志愿讲堂等平台,将志愿服务作为市民教育的重要环节,赋予志愿服务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兴媒体,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和优秀志愿者的典型事迹,传播志愿服务理念。

和谐宜居提升城市形象

呼和浩特市抓住打造全区精细化管理试点城市的历史机遇,全市上下共同参与到城市精细化管理大战中来,以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和“三城同创”为抓手,通过“精、严、细、巧”等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力争把家园建设得更美、管理得更好。

2018年底,呼和浩特市启动了城市精细化管理3年行动计划,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推进老旧小区和老旧城区提质升级、推进垃圾综合治理、加大供排水和防汛治理力度、加强市政交通组织管理、加强管线和地下空间管理、推进违法建设专项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标准化水平、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等12个领域精准发力,集中攻坚,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补齐短板,打造安全、有序、法治、高效、便捷、智慧的城市环境。

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呼和浩特市实施了一批绿化工程。2018年,全面实施了“揽山入城”、沿黄生态走廊、阴山北麓绿化等重点工程,完成生态修复3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87%。

城市不仅要绿起来,还得净起来、亮起来。呼和浩特市大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全市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以上,清理市区及周边垃圾200余万吨,排查整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6.3万家,1.6万家餐饮场所实现“明厨亮灶”目标。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厕所革命,2018年,全市主城区青城驿站、公共厕所、小区驿站达到4213座。2019年,全市继续巩固厕所革命成效,将新建200座水冲公厕,彻底解决市民如厕难的问题。

今年,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并计划将在全市50%以上的小区和100%的公共机构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同时将增加140辆生活垃圾分类专用车辆和4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还将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体系,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推进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衔接,建设兼具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投放点和垃圾转运站。

今年,呼和浩特市开展了衣食住行领域专项整治,在食品、建材家装、房地产广告、汽车、儿童服装、学生校服及絮棉制品等行业重拳出击,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发放张贴专项整治公告50000份,出动执法人员8334人次,检查经营主体4965家次,立案查处22起,下达责令整改书146份,其他行政部门查处10起。

为了给广大市民创造安全通畅的交通出行环境,呼和浩特市交管部门开展了道路秩序整治行动,对酒驾、醉驾、乱停乱放、不礼让斑马线、涉牌涉证等影响城市环境和道路安全的机动车违法行为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截至目前,交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共组织了9次集中夜查行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796363起,酒驾723起,醉驾430起,乱停乱放520567起,涉牌涉证32533起,不礼让斑马线6129起。

呼和浩特市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重点实施了老旧小区水电气暖及消防安全整治,特别是水电气暖入户管网全部升级改造,解决了833个老旧小区吃水、用电、燃气、取暖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逐年增多,教育问题成为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之一。2018年,呼和浩特市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所有旗县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今年,将鼓励开展学区制管理、联盟制办学和创办分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解决大班额、择校热问题。出台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实施方案,新建30所公办幼儿园,支持社会资本建设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成投用15年一贯制蒙古族实验学校。

厚重文化传播城市魅力

呼和浩特市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特色文化活动,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培育民族文化品牌,积极打造大文化格局,使首府文化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强劲势头。

呼和浩特市着力打造的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品牌,连续举办多年的春节元宵节文化庙会、广场文化活动、文化进社区大型公益活动、“百人百组”带动工程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给首府群众和各地来宾带来高品质的文化体验。同时,土左旗的敕勒川民俗文化节、托县的黄河旅游文化节、和林县的盛乐芍药文化旅游节、清水河县的长城文化节等各类文化活动高潮迭起,从不同角度传播着呼和浩特独有的文化魅力。

各类舞台艺术精品也是层出不穷,大型民族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大型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老牛湾》,大型二人台新编历史剧《刘统勋私访河口镇》、地方本土原创历史剧《君子津》,大型爬山调抗战历史剧《青山儿女》等,满足了群众对公共文化优质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极大地拓展了文化软环境建设。

呼和浩特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城区15分钟、乡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目前,全市共有群艺馆(文化馆)10个、图书馆10个、博物馆4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0个、民族美术馆1个、民族剧院1个、非遗展示馆1个、影剧院21个、青少年宫5个、工人文化宫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90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42个、农家(草原)书屋1009个、文化大院(户)60余家,覆盖市、县(旗、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框架基本形成。

目前,呼和浩特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均已实行免费开放;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均对市民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呼和浩特市因地制宜,大力加强流动文化服务。在全市(包括9个旗县区)统一购置9台流动图书车和10台流动舞台车。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建立了回民区实验小学、新城区人和社区、内蒙古未成年人犯管教所、北京军区给水团等20余个馆外流动服务站,每年开展基层服务次数30多次。市群艺馆每年开展进社区、学校、乡村、广场流动演出及展览近20场次。

为解决图书阅读“最后一公里”问题,呼和浩特市图书馆与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合作,推出“鸿雁阅读计划”。老百姓不仅可以在各级公共图书馆借书还书,还可以在全市新华书店各网点及社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置的自动借书机、流动服务车、阅读共享书箱等随时借阅图书。通过“你荐书、我买单”服务将图书的采购权放到读者手中,使读者成为图书馆的主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呼和浩特市正昂首阔步,铿锵前行,全力朝着高标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奋进,让文明之花更加绚丽多彩!(记者郑学良刘洋见习记者张欣瑞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呼和浩特市文明办提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