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易地安置 搬进幸福新生活

句子大全 2011-12-25 19:06:42
相关推荐

送岗位 贫困户变幸福户

为帮助搬迁群众“挪穷窝、断穷根、摘穷帽”,有效解决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天津援藏干部联合当地政府,为穹娜村配套兴办砂石砖瓦厂、生态旅游合作社、惠民蔬菜种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基地、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种植5个产业项目,帮村民就地就业增收。

距离穹娜村不远的夏拉村,易地搬迁来的村民们最近又有了新盼头,因为天津投入1750万元建设的丁青县县城开发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商业街项目刚刚建成。它不仅给村民们带来生活便利,还能解决安置点196户879人的就业。丁青县文化局局长次旺索郎告诉记者,商业街将有超市、快递、医疗等设施,还将打造民族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美食、小酒吧一条街,预计8月开业运营。

在昌都市卡若区易地搬迁安置点达修村,曾经的贫困户,41岁的洛松新巴,自从3年前从山上搬下来,家里的日子彻底变了。“以前从山上下来买个菜来回也要两个小时,家里用水也困难,现在搬到新房里,家里方便多了。政府还免费让我学开车技能,去年我买了运输车,开车搞运输,一年下来家里有了5万多元的收入,放在以前真是想也不敢想。我们知道这个村子是天津援建的,真心感谢天津人民。”洛松新巴说道。

记者了解到,2016年在天津市对口援藏的无私支持下,达修行政村达修、独布卡两个易地搬迁安置区项目得以顺利有效实施,总投资4455.74万元(易地搬迁专项资金1375万元,天津援藏资金3080.74万元),共计搬迁农牧民群众127户53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7户187人。卡若区卡若镇党委书记罗桑群觉告诉记者:“政府部门还为村民免费培训技能,例如帮村民们把驾照拿下来,如今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买了运输车辆,并参与到附近的运输队伍里面,另外还培训他们做建筑工、电焊工,给村民们一门技能。”随着村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牧民群众经济收入水平显著提高,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7700.51元。

转观念 做现代城镇新居民

在昌都市江达县,这里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带篮球场和绿化的小区,一栋栋现代感十足的楼房,给以前贫困户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改变。

据江达县安居办干部秦宁介绍,这片小区里有6栋楼是天津援建的,投资达4100多万元。这6栋楼里居住的全部都是当时来自13个乡镇的建档立卡户,共有365户,2018年年底大家陆续入住,现在已经给他们办了产权证,新房的所有权完全归属给他们。孕妇德青说:“我们结婚十几年没孩子,山里条件不好、信息闭塞,来到新家以后看电视知道很多医疗信息,去成都两次就治好了。”

昌都市江达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天津新村新林社区,新居中的德青(女)即将迎来自己的小宝宝。本报记者 张立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易地搬迁项目,改变的不只是住房和环境,还有很多潜移默化的转变。以前靠山吃饭靠挖虫草过活的贫困户,如今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以前只靠政府救济的村民,如今在干部们的努力和大家的带动下,也有了自己动手闯一闯的动力……天津倾心倾力帮扶昌都打造易地搬迁项目,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今晚报记者 郑妍

今晚报记者 郑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