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海上名医谱】康一凡:骨科“科普侠” 讲病人听得懂的话

句子大全 2011-12-17 04:43:34
相关推荐

说这些话的,是国内著名关节外科和运动创伤医学专家、从医30多年的主任医师和博士生导师康一凡教授。康一凡曾是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骨科教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新院)骨科主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由肝胆专科医院转型为综合医院后,他带领由长海和长征两家医院骨科抽调的专家和青年骨干,进入西迁安亭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康一凡是骨科全新治疗理念的倡导者,针对当前骨科手术治疗中普遍存在“重手术、轻康复”和“手术与康复严重脱节”的现象,康教授提出了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手术与康复相融合的“医康一体化”的新方法,并在治疗过程中融入无痛康复理念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以确保手术后恢复效果。

 

然而,他最在乎的不是这些光环,却是老年患者口口相传的“我们能听得懂他讲话的大夫”。不少五角场区域的老年病号兼“铁杆粉丝”,特地跑到安亭去看康教授的门诊,听他科普医学知识。“科普侠”的美名就这样传开了。

 

“科普侠”康一凡

 

【老人们眼中的“handsome boy”(帅哥)】

 

人体的骨头、关节太多,名称各异,很多患者不清楚到底是自己身上哪根骨头或者哪个关节出现了问题。此外,骨科手术有很多专业术语,比如融合内固定、椎间孔镜手术等,如果直接跟病人说这些手术的名称,病人会一头雾水,因为大家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手术是治疗什么部位的。

 

除了通过人体模型演示的方式让患者理解病症,喜欢开车的康教授总是爱用汽车来比喻人体,“大家都知道汽车轮胎难免有破的时候,有谁一破就换新轮胎的吗?人的椎间盘好比汽车轮胎,难免有破损、鼓个包的时候,此时直接换新轮胎肯定不如先补一下,实在不行了再换新轮胎。”

 

由于门诊患者老人较多,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退化,一个手术创口就可能是一次致命的威胁。因此,给老年病人做手术,必须全面考虑,联合多科室协作,共同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对康一凡教授来说,每次术前都要亲自和老年病患沟通,讲清楚手术过程,可能面临哪些风险,如何控制风险等,每次术前谈话都至少二十分钟。

 

对于要做关节置换的老人,康教授还要用通俗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发病原因,手术原理。他的科普讲解全部使用“大白话”:关节寿命只有60年。不过只要后天保养得当,原本只能“活”60年的关节,健康寿命能延长至少10年,甚至更长;但如果不注意保养,没准用个40年就歇菜了,连平地走走都会痛。可以把关节比作车,宝马和夏利的寿命当然不一样。但如果宝马你乱开,夏利你小心翼翼保养,那宝马也用不了几年,夏利倒没准能跑上好几年。如果把膝盖比作房子,膝关节置换就是把你的旧房子给重新装修一遍……

 

一位76岁的时髦老太找康一凡教授做手术,听他详细地讲解了手术的一切细节后,激动地说:“我跑了上海十家医院,你这是第十家,只有你讲得最清楚,让我很放心。”手术顺利实施后,老人送了康教授一个雅号“handsome boy”(帅哥),居然让这位幽默的帅哥专家害羞了好几天。

 

【医院里的“鸡血专家”】

 

1994年博士毕业后,康一凡教授一直从事骨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根据几十年工作经验总结和骨科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在国内创造性提出“骨科疾病一站式阶梯治疗”的新思路,即在骨科疾病的不同发展节段,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微创治疗、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等不同的治疗措施,以确保疾病治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性,真正做到了能保守的不微创,能微创的不手术,能手术的一定要康复的全新理念。

 

康教授每天6时起床,7:10到医院。查过房,周一雷打不动看门诊,周二开刀手术,周三海宁会诊……康教授每天的议程排得满满的,一日三餐通常都是在医院里解决,回家以后,还要阅读大量的医学文献并撰写科研论文。

 

十几年来,康教授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不超过6小时。他说自己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快节奏。周末的时候出去开学术会议,发现不少人都要回房间午休,康教授突然觉得,对外科医生来说,好像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对病情把握准确,手术做得特别精细。”一提起康教授,同事们都这么认同。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关节外科技术的专家,康教授认为对于年轻人的半月板损伤,适合采用微创半月板修复重建手术;而对于60岁及以上年纪的老年人。例如:膝关节骨质增生明显,症状严重的,需要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他如老年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踝关节、肘关节的问题,通过这方面的手术治疗可以使病人很快恢复,投入到正常生活中去。在长达3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他累计完成各类关节手术8000多台。

 康教授在看诊

 

熟悉康教授的同事称他是“拼命三郎”、“鸡血专家”,大家甚至想搞清楚康教授到底有什么秘方,让自己天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激情迸发。

 

“哪有什么秘方呀!家里事情管得少,自然在医院里就呆得多了。”

 

提起家庭,“鸡血专家”有点愧疚:“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女儿还没睡醒。晚上到家的时候,她已经睡觉了。记得我女儿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连续大半个月没见到我,就很紧张地问她妈妈:‘你是不是和爸爸离婚了?’她妈妈心里很不是滋味,央求我无论如何周末休息一天带孩子去公园里玩玩。”

 

还有一次,康教授答应带女儿去看牙医,孩子在学校请好了假,左等右等却不见爸爸去接她。半天时间转眼过去了,原来他在看门诊的时候帮病人多加了几个号,把孩子的事情给忘记了。

 

这样的遗憾,不止一次。好在成长中的女儿渐渐理解了父亲,并在不少场合也做起了科普宣教。有一次亲戚朋友们在外面吃饭,大家在饭桌上敬酒时,康教授的女儿却让大家不要站起来:“我们不要站起来敬酒啦,保护好膝关节,老了不受罪。” 医生家庭出身的孩子,讲起话来也和医学相关,让一桌人忍俊不禁。

                   

【爱开车,爱开刀】

 

康一凡教授曾幽默坦言:“我今生的最爱是‘双开’——开刀和开车,我是开刀的人里面开车最好的,也是开车的人里面开刀最好的。”

 

家和医院距离很远,每天开车90公里上下班,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负担。对康教授来说,却是一种享受,他觉得,出门早,回家晚,听着音乐,开车在路上畅通无阻行驶的过程,是种难得的放松,也是种惬意的享受。

 

因为喜欢开车,康一凡教授在跟患者的交流和科普宣传中屡屡用车来打比方,金句频出:“保养好的关节就跟开着顺溜的汽车一样”;“你车开了5000公里都知道去保养,可对自己的身体,这辆血肉做成的、最应该保养的车却视而不见”;“车胎爆了,你会拿去修补;房子旧了,你会再次装修;关节破损了,一样可以修补,关节置换不是帮你换掉,而是给你进行修补和装修。”生硬晦涩的专业术语用通俗幽默的比喻解读,深入浅出,令很多病人都印象深刻。

 

国外一家报纸曾举办过一次有奖征答,题目是“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从数以万计的答案中评选出的四个最佳答案之一便是,“千辛万苦开刀之后,终于救了危急患者一命的医生”。这让康教授感同身受。他说,除了开车,其实今生最爱的是开刀。而今生第一目标便是治愈下一个病人。     

 

【记者手记】

 

作为一个跑步爱好者,记者最近也在调整跑步的距离、频次和速度。之前每次在朋友圈晒远距离长跑,就会被康一凡这样的骨科大咖们“活捉”:别太“用力”了,当心关节。  

 

身为骨科医生,康一凡和很多同行一样,不坐过于松软的沙发,不跑步,不多爬楼梯,注重保护腰椎和关节。在他们看来,爬山、爬楼梯等运动对膝关节、足踝关节的伤害太重,实在是得不偿失。 

以前在长海医院工作的时候,康一凡经常收治一些半月板撕裂、膝关节受损患者,他们多半是球类、武术、散打、柔道、举重运动员,甚至还有舞狮队的,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却因为运动伤害挨上一刀,让他遗憾不已。当职业运动员都在想办法把运动伤害降到最低的时候,普通的运动爱好者更该为自己几十年后的关节着想,别为了“朋友圈”冲第一,过分透支健康。

 

“其实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游泳。但是我们常常没有时间坚持。不过,能够在手术后,看着窗外的农田和呼啸而过的列车,回想着每一例成功的手术,就觉得自己特别幸福,生活充满了美好。”骨科医生康一凡,原来也是一位正享受着“小确幸”的“抒情诗人”。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编辑:许莺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