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陈耀辉对话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殷艳玲:提一盏灯 去照亮生命

句子大全 2011-11-16 20:09:20
相关推荐

吉林日报8月8日第5版截图

陈耀辉

有人说,护理工作很单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都重复着一样的、看似平凡琐碎的服务。没有石破天惊的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的惊人行动,有的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用汗水和心血缔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情感和动力,能让您32年、1万多天都坚守在这平凡的岗位上?

殷艳玲

应该说这份执著源于我自己的选择。小时候我的家乡很贫穷,那里缺医少药。五岁那年,全家人眼睁睁地看着我的父亲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我们姐弟九人从此便失去了父爱。从那时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萌生了长大后要做一名医者治病救人的想法。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并教会我们“宁让身受苦,不让脸受热”的做人做事的原则。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养成了吃苦耐劳、做事认真的性格,因而也树立起“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的人生信念。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32年的坚守,还源于我对护理职业的热爱。万事开头难。1985年8月,21岁的我从护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成为妇产科一名普通护士。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上班的第一天,当听到新生儿第一声啼哭的刹那,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圣与美好,同时也深感呵护生命的责任之大。这第一声啼哭不仅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也昭示着我的护理职业生涯在这里起航。

从小的立志加上发自内心的对护理工作的热爱,让我树立了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信念。所有这些情怀、情感的汇集,成为我不忘初心的无限动力。

陈耀辉

护理工作繁琐而乏味,艰辛而沉重。但看似平凡的工作并不仅仅意味着寂寞,创新会给平凡的工作不断注入澎湃的激情。要成为一名合格而出色的护士,既要有一颗对工作、对患者、对生命的热爱之心,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并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在这方面您是怎样突破的?又取得哪些值得他人借鉴的成果呢?

殷艳玲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前身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对患者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为患者服务,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可能在外行人的眼里,护理工作平凡而普通。其实不然,一招一式,举手投足之间都蕴含着科学、标准和创新。说到创新,这么多年来,为适应医学的飞速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我带领我的团队的确做了很多改革与创新。例如,在我们二号楼产科二疗区至今还保留着深受广大孕产妇及家属喜爱的亲子乐园,那是13年前我在产科做护士长时亲手设计的,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省内外多家媒体都做了报道。

说到亲子乐园的由来,也是有故事的。有一天,一个胎头血肿的宝宝家长气冲冲地找到我,硬说胎头血肿是护士在为宝宝洗澡时给磕出来的。面对家属的不理解,我们并没有得理不饶人,而是不断反思:如果我们的服务是开放的,面对面的,这种误解就不会产生了。于是我大胆提出了开放式服务模式,并带领护士们探索出互动式亲情沐浴模式,引进婴儿抚触、婴儿游泳技术,建成三位一体的服务新模式——亲子乐园。迄今已有6万多人次的新生儿在这里接受过亲情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还手把手传授指导了1.8万多个孩子家长育儿的技巧。

做了护理部主任之后,我更加理解“创新推动发展”这句话的含义。创新换来的不仅是服务质量的提升,还会赢得学科与队伍的进步。2010年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当时我带领全院护士长和护士做了很多创新。比如,我院创新的CARE排班模式,既蕴含着care(关心、照顾)之意,更体现出全程连续、责任分层、循环交替于一体的服务理念;2013年,我首次将网格化引入护理界,创立了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运用不仅缩短了管理半径,提升了管理效率,还培养出一批全能型护理管理者;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的今天,我院又提出“3s”服务,即微笑(smile)、专业(specialty)、满意(satisfaction)。尤其是我们向全院征集“3s”服务微视频作品,包含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并延伸到家庭与社区,从公共项目到专题项目共计339项,一句话:“3s”囊括了患者就医服务链上的每个环节,通过微视频作品的脚本撰写与拍摄,使我们的服务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最重要的是,当我们这些微视频作品一经广泛传播应用,就会大大提高广大患者就医的获得感!

这里我也透露一个小秘密。其实这些微视频作品都是我们的护士利用休息时间自编自导自演的,现学现用有欠专业。如果有专业的机构能够帮助我们设计和拍摄,效果会更好。那将是造福百姓、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陈耀辉

南丁格尔说过,护理本身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精细的艺术要靠高洁的护风和高尚的护德铸就。生命决定于一些细小的事情,护理工作会将那些细节放大,使人性和人道的光芒照耀到每一个有伤痛的生命里。工作中,您是怎样理解医患之间的关系?又是用怎样一种心态和态度去面对那些因病痛折磨而消极、焦躁、甚至绝望的病患?

殷艳玲

特鲁多曾经说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话揭示了医学不是简简单单的科学,医学也是有局限性的,它不能达到把所有疾病、所有患者都治愈的境界。于是才有了太多的失望、抱怨和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由于病痛的折磨,很多人到了医院就会变得越来越焦虑、焦躁、多疑。这时医护人员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是说话时的语气,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而护士的职责又恰好是需要24小时守护在患者身旁,所以被误解、受委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此我常提醒护士们,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些沟通,要有“同理心”,要学会换位思考。患者和家属情绪上的宣泄多数时候不是针对我们某个个体,而是针对护理这个职业本身。

其实特鲁多所说的“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也诠释了人们常说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尤其作为新时期的护理人员,面对病人痛苦的眼神和他们消极、焦躁、绝望的情绪时,我们责无旁贷地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为他们做好身心护理,真正践行“总是去安慰”的职责。同时我也想借这样一个机会向全社会呼吁,呼吁大家尊重理解护士、尊重理解护理工作。

陈耀辉

护士是一个与爱相连的称谓,是一个远离死亡、点燃生命之光的名字。所以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提灯女神。不放弃每一个生命是护士的天职。我听说,无论是非典、甲流,还是地动山摇,只要有需要,您都奋不顾身,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您能解读一下,您的这种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敢于牺牲的背后到底源于怎样的一种动力?

殷艳玲

面对死亡、面对灾难,能够义无反顾,舍小家顾大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在这么做,我也只是全国350万名护士的一个缩影。我想,这就是被我们的职业精神所驱动的。因为护士被人们誉为白衣天使,肩负着护守生命、护卫健康的神圣使命,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

记得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人们谈“非”色变,惊恐万分,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而在我们医院,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奔赴抗击非典第一线,去抢救生命,去与死神搏斗!我也和大家一样自愿报名,在志愿者签名簿上毅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还记得当时院领导找我谈话,说院里把我确定为第三梯队队长。我急了!但书记对我说,有更重要的任务留给我——对所有赴前线的医生、护士、护理员、行政管理人员做好穿脱隔离衣、消杀、防护等培训工作,并说这项工作关系到我们能否打赢这场战“疫”,更关系到我们的战友能否一个不掉队。我懂了,于是我多次深入一线(当时的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从清洁区到污染区,从污染区再到生活区,细到一份化验单如何传出来,我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和防护措施。在医院模拟真实的病房场景,起早贪黑地培训每一位冲锋在前的战友们。因为培训到位,我院两个梯队的医护人员做到了零感染。我也因此在全院抗击非典总结表彰会上受到了嘉奖。

其实,我之所以能够做到义无反顾,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源于家人的无条件支持。我爱人是一名军人,每当遇有急难险重的任务时,他都冲锋在前,这对我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多年来,他更给了我无私的支持,让我一心扑在我衷爱的护理事业上。

更让我欣慰的是我的儿子。他小时候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再大一点儿就入了长托幼儿园,他很自立、乐观、向上,从不抱怨。还记得他两岁那年的除夕,我要去值24小时班,就把他送到亲属家,等我大年初一下班去接他时,他的小嘴角上长满了水泡。说心里话,在我“白加黑”“5加2”的工作节奏里,确实有着一份对家人的愧疚。

陈耀辉

您除了具有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身份外,还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任务。从工作性质来看,教书育人和临床实践显然有一定差别。生活中,您如何看待这两种身份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言传身教,将自己仁心仁德和一身技艺传授给学生们的?

殷艳玲

教书育人和临床实践在实质上没有多大差别。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教书育人和临床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吉大二院作为高校附属医院,同时承担着教学与科研的重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培养学生也好,培养护士也好,不仅是培养一个人,而是培养一项事业的未来。

作为护理学硕士生导师,我已培养了11名护理硕士。我喜欢三尺讲台,多年来一直坚持“培训和培养并进,课堂与临床相融”,我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实用型护理人才。

我常对护士们说:“如果我培训你标准化地做1000次静脉输液,你就会成为静脉输液的技术标兵;如果我培养你护理1000例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那你就将成为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专家。”在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一个用我名字命名的技能名师工作室,这是长春市教育局推出的校企共建项目。在那里,我能尽情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把我这身护理技艺传授给学生们,让她们去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传授技艺的同时,我还向她们传输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理念,让她们懂得我们肩负着“生命所系、健康相托”的神圣使命!

陈耀辉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我在心里举起爱之灯,它的光明落在你的身上,我却被抛闪在阴影背后。这就是“爱心定律”。听说,日常生活中您也是一位忠诚践行“爱心定律”的爱心天使——在回老家探亲的火车上为临产孕妇接生,您以红十字志愿者的身份定期进社区义诊,资助孤儿……您以无私的仁爱、忘我的奉献和天使般的善良,将爱和阳光播撒到一处处鲜为人知的角落。这种纯粹的慈善、仁爱是怎样“炼”成的呢?

殷艳玲

有爱的世界才是温暖的。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我成长的历程中遇到了很多关心帮助我的老师、朋友、领导,这些好心人从不需要我的回报,只希望我做得更好。感恩、知足、不忘本是我前行的动力!

护理业开山的鼻祖南丁格尔曾在日记中写道:“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她说,一流的护理人员应“拥有可被信任的气质、准确的观察力、服务别人的心。主动学习和‘我愿意’的使命感”。我特别喜欢这段话,还把它做到我的教学课件中不断地往下传承。每次读到服务别人的心和“我愿意”的使命感时都会为之鼓舞。所以我愿意用我的所学、用我的爱去关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这些年作为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我经常到灾区、老人院、孤儿院去帮助弱者,让我更加体会到公益活动的价值所在。

我很幸运。20年产科护理工作,让我饱尝了新生命诞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但当我走上护理部主任这个岗位,当我去神经内、外科查房,当我看到那些神志不清或是失去自理能力的病人及病人家属的绝望与无助时,我的心里总是有说不出来的酸楚。于是我决定将我本人的研究生课题定为研究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我要从点滴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我还把我在香港学习时的物理治疗师请来传授康复技巧。经常有人形容我“像打了鸡血一样”,马力十足、不知疲倦!因为我想让跟我经历一样的孩子重拾父爱、母爱,有一个完整而温暖的家,所以我累并快乐着!

今年我又申报了一项省级科研项目,也是在做公益事业时迸发出来的想法。具体说,在挽救生命急救链上有三个重要环节,需要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才能赢得时间,赢得机会。这三个环节是120急救车到来前的公众自救互救环节,120急救车到达后转运至医院急救系统前的急救环节和医院急救环节。我发现后两个环节已经很专业、很畅通,但处于抢救黄金时间段的第一环节很薄弱。所以我带着我的团队主动作为,走入社区、走入学校、走入家庭,培养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主要培训保安、保姆、普通居民,培训重点就是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同时将培训内容形成影像教学资料分发给大众。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顺利获救,为健康吉林,也为健康中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陈耀辉

崇高源于微小,收获来自付出。您32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终于获得行业内的认可。这枚南丁格尔奖章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名副其实,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但是任何一种精神都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融入新的内涵,南丁格尔精神也应该与时俱进,有着更广阔、更深远的延伸。在您的理解中,新时代的南丁格尔精神应该有哪些新内容、新延展呢?

殷艳玲

这次获得南丁格尔奖,我的内心很激动。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能为国争光,为吉林省、吉林大学和我工作了32年的吉大二院争光,这不仅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鞭策与鼓舞,更是我在护理战线上继续前行的动力。

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倡导“四心”服务,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我想这些内涵无论在过去还是未来,都应该是传承不变的。

新时代的南丁格尔精神,在我理解中,还应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加着力于护理模式的创新,更加注重护理人才梯队的培养和护理科学的研究,同时借助护理信息化推动护理学科发展。因为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疗设备越来越高精尖,医疗分科越来越细,医疗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护理学已成为一级学科,护理学博士、硕士的培养,全科护士、专科护士、护理专家型人才的培养是我们未来的重点工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养结合、家庭医生、家庭护士已成为社会所需。因此,护理服务范畴已从医院延伸到社区,护理内涵也逐渐向社区护理、居家护理、慢病护理、老年护理延展。

习总书记提出了健康中国的战略,作为现代护理管理者一定要深入思考,“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将是关注人的全生命周期的护理,其目的是促进健康、保护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从而发挥护理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方面应有的作用。

冰心老人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我愿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秉承南丁格尔精神,做一个播撒鲜花的人。

殷艳玲同志简介:

殷艳玲,女,中共党员,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兼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

她首创了“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首创“ CARE”排班模式、首创“互动式亲情沐浴模式”。

殷艳玲在护理战线上辛勤耕耘32载,在抗击非典、甲流和汶川抗震现场留下了她战斗的身影;在吉林省各级医院、养老院、乡村、社区及家庭留下了她的足迹;在三尺讲台被学生评为最喜爱的老师;在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她多次荣获省、市、校“优秀护理管理者”,吉林大学“三八”红旗手,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医院协会第一届医院管理先进个人,首届全国优秀护理部主任,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她带领的团队三次获省、市护理大赛团体第一名,两次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护理大赛,分获银奖和团体第三名;护理部荣获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来源 | 吉林日报

编辑 | 郭梦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