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厦门八处海域暗藏危险!下水前看好“防溺水地图”!去年大海溺亡42起

句子大全 2011-11-11 23:14:46
相关推荐

又到了该说防溺水的时候

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说到溺水

小伙伴们可千万别不当回事

来看一组数据

2019年厦门共发生57起溺亡事件

溺水事件区域分布情况

溺水事件时间分布情况

溺水求助与气温呈正比

主要集中在6月至10月

敲黑板时间!

日报君结合110报警服务台溺水报警警情

曙光救援队水域救援任务等数据

为大家归纳出厦门8个危险水域

“防溺水地图”来了

一眼看清溺水危险藏在哪里

制图/张平原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白城海域、曾厝垵海域、“一国两制”标语牌附近海域、椰风寨海域、五缘湾海域这五个“老面孔”外,近几年,海湾公园海域、海沧大道海角9号一带海域、同安滨海西大道“浪漫海岸线”成为新的溺水悲剧多发地。

快来看看这些海域都有哪些危险

厦大白城海域

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礁石多 产生暗流和漩涡

该处海域退潮时,礁石及周围沙滩露出海面,但涨潮时,沙滩会被海水淹没,不熟悉潮汐规律的人,很可能因涨潮被困在礁石上。另外,在潮汐作用下,礁石附近会产生暗流和漩涡,在这附近游泳,很容易被卷入大海深处。

曾厝垵海域

图via 网友“乐逍遥”

沙土松软易陷落 礁石多且锋利

这一带海域沙土松软,一不小心就会踩空或陷进去,易导致溺水事故发生。此外,曾厝垵海域礁石很多,非常锋利,又很难发现,脚一踩容易受伤。

椰风寨海域

图via @Emily_柒鸢樱铺

滩涂多 人走不快易被淹没

椰风寨海域同样有不少暗礁、滩涂,留下安全隐患。滩涂的存在,导致人没法快步前行,只能慢步前进。如果人走出去太远,一旦遇到涨潮,就可能来不及往回走,最终被海水淹没。

“一国两制”标语牌附近海域

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有一处海床较深 水流湍急

该处海域地质构造特殊,在临近岸边的沙滩中,有一片较深的海床,水流湍急,贸然下海,易被海浪卷走。

同时,这片海域海岸线很长,岸边有很多礁石,若在礁石上欣赏风景,容易因涨潮被困在礁石上;一旦贸然往回走,掉进海里,有可能被暗流卷走。

五缘湾海域

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湾内退潮时 易产生漩涡

该海域内的人造沙滩沙底松软,同时,由于海水长期冲刷,海滩下深浅不一,有许多淤泥,容易陷进去。此外,湾内在退潮时容易产生漩涡,加上海水湍急,不时有游艇行经,危险重重。

海湾公园海域

航道上游泳 易被船只所伤

海湾公园海域,不少野泳爱好者喜欢去,有些人特别喜欢挑在晚上。但海湾公园海域属于航道,不少船只都会行经此处,“船上人员极难发现在海上游泳的人,船只就很有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伤害。且当有船只高速驶过时,会形成一股水流,让游泳的人失去平衡。”110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队员告诉记者。

海沧大道海角9号一带海域

船艇礁石小岛多 游泳易遇上乱流

“该海域靠近海沧大桥的地方是一个喇叭口,周围通过的船艇较多、体积较大,不适合下水游泳。”曙光救援队队员许由说,同时,这片海域中有很多礁石、小岛,它们会改变海水的流向和流速。不熟悉情况的人在游泳时遇上乱流,容易发生事故。

同安滨海西大道“浪漫海岸线”

本报记者 黄嵘 摄

沙滩下是大片淤泥 且水下落差大

该处沿线沙滩下有大片淤泥。在海水冲刷下,越靠近海水,沙层越松软。“还有的淤泥隐藏在海水中。”顺着海平面的方向,曙光救援队队员孤狼向记者指出,有的地方走着走着就没沙了,厚厚的淤泥一踩下去,很容易陷落。该片海域在水下有很大的落差,有的地方后脚还是1.5米左右的深度,再往前迈一步,水深就到了四五米,较大的落差造成了海流断层。

与此同时,海水下密布大量礁石,后田一带的海中还残留不少之前船坞餐馆浇筑的水泥桩,几乎每天都有游客或市民在水下被划伤。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客观条件限制,使得这片海岸线尚未有足够条件建造合格、供开放的海滨浴场。

溺水多发于傍晚至晚间

资料图

从曙光救援队2017年至2020年水域任务统计表上,记者看到,除了溺水地点基本与警方统计吻合外,表格上还记录下溺水原因与溺水时间。

“溺水大多发生在傍晚至晚间时段。”

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分析

溺水原因主要分为三种

1

下海游泳发生意外

“溺水者缺乏安全意识,对自己的能力、体力评估不足,下水万一出现温度不适应、抽筋等症状,很容易发生危险。”王刚告诉记者,在救援中,不少溺水人员被救后,都后怕地称自己在泳池、湖中都游得不错,下海前信心满满以为没问题,结果一下海、游了没多远就出事。

2

忘情玩水忽略潮汐规律

“很多外地游客不懂潮汐规律,不了解水域情况就下海游泳,除了遇到退潮被海浪卷走外,被困礁石、陷入淤泥溺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王刚说。

3

“讨小海”时陷入淤泥

“退潮后,海边露出一大片滩涂。经常有不少人蹲在滩涂上‘讨小海’,不少家长还带着孩子。”昨日,在海沧大道海角9号一带海域,王刚指着岸边“水深危险、请勿下海”的警示牌说,退潮后,滩涂还留有大大小小的水坑,水坑里都是淤泥,一踩下去很难出来。此外,很多滩涂上有坑洞,落差大,海水涨潮退潮时会形成暗流,人一不小心就会被卷走。“除了本地人外,最近我们也发现很多住在海域附近的外来人口加入‘讨小海’队伍,近期,观音山海域附近就发生了类似悲剧。”王刚说。

下海前了解潮汐规律

最好沿海岸线横向游泳

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警方提醒市民,下海游泳前要先做足功课,充分了解潮汐规律和涨落潮时间,一定不要在退潮时下海游泳,否则很容易会被潮水带离安全水域。特别是对于外地游客,不明水域、第一次接触到的水域最好不要下水游泳,更不要盲目带未成年人下水。

√一定要在规定安全海域内游泳,并携带安全的浮具(如泡沫救生圈),用绳索与身体连接固定,以免被大浪打飞,失去防护。

√未成年人下海,一定要有成年人陪伴,一个未成年人至少由一名成年人看护,监护人的视线不能离开未成年人。

√大海不是静水,它有“脾气”、有潮汐规律,还受外围气候影响。另外,高速通过的快艇、航道上的大型邮轮、货轮通过时产生的浪涌等,非常多不可预见因素都会产生风险。因此,最好是在安全海域沿着海岸线横向游泳,不要游到离岸较远的地方。

玩水不是玩笑

为了你和伙伴们的生命安全

一定要提醒更多人注意!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王玉婷

编辑:罗小州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