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何少川:“茶园晓霁”好风光

句子大全 2011-10-28 06:47:06
相关推荐

01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宋·苏轼《减字木兰花》)丙申年元宵节刚过,我们走访宁德市蕉城区期间,恰逢雨过天晴,大地一派明媚春色。

踏青赏春,畅游霍童溪

之前,我多次来过或途经蕉城区(原宁德县),特别欣赏霍童溪旖旎的风光,灵山百态秀水连绵,那婀娜曼妙的身姿风情万种令人迷醉!这次,我重访蕉城流连霍童溪,感觉其风韵依然,同时还有昔日没有注意到的新发现。只见岸边冲积沙板地上的茶园,傍溪逶迤延续不绝,如果说清溪是一带碧水,那么茶园则是一路绿篱。人们在浏览山光水色中,还能观赏到如此平直漫长的葱郁茶趣,这是其他河流难得见到的景象。蕉城为我国重点茶区,辟于岩上、溪畔或山坡谷地的茶园四处遍布,让我为之心动的还有不少茶园,俨然是一幅幅绮丽的地画。高处鸟瞰,有山坳四处散射的茶垄,正像一朵绽放的花瓣;有夹谷底直坡斜的茶坞,宛若振翅待飞的鹰鹫;有峰峦盘绕而上的茶山,犹如旋转入云的天梯;更有奇葩的是大小圆相套的茶园,似极碧绿翡翠的玉盘。那一天,我们参观获“宁德市十佳美丽茶园”称号的平湖茶场生态茶叶基地,千亩茶场顺山势而布局,气势恢宏,锦绣大地,天工与人艺合作巧夺缤纷万象,人们无不为之惊奇而震撼!

猴盾

蕉城的茶园茶山如此美轮美奂,构成了一道令人悦目赏心的风景线。或许古时宁德县的茶园没有如此壮观,但是作为茶叶传统大县精致茶园仍会独具魅力。于是,明清时的“宁川十景”,把“茶园晓霁”列为一景。这充分表达了茶叶在宁德县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也说明这里历来的茶园茶山如诗如画之美。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进士、宁德县人林保童,赋诗《茶园晓霁》曰:“根移北苑植山阳,春领仁风入缭墙。雀舌露晞金点翠,龙团火活玉生香。品归陆谱英华美,歌入庐咽兴味长。雨后有人营别圃,艺兰种菊伴徜徉。”

02

精美的茶园茶山,引起我“蕉城问茶”的兴趣。在我问茶中,蕉城区茶业管理局、茶业协会以及茶界诸多人士热情地介绍茶情,并提供大量的有关资料,让我了解到蕉城茶业比较全面的情况。蕉城茶叶生产不仅有自然环境的优越条件,而且有人文环境的促进因素。

野生茶树坐落于蕉城区虎贝乡梅鹤村姑娘坪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蕉城区,东临三都澳港湾,西靠鹫峰山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东面海洋带来的多湿气流,沿西边丘陵高山而上升,形成山多、林多、雾多、泉多的独特自然环境,最适宜茶树生长和优良品质的培育。特别是天山和天老山(支提山)一带,峰岭重叠,坡谷延绵,溪涧纵横,西北地势高峻,东南丘陵低矮,呈现殊异的云多小气候,更是孕育优良茶叶的最佳地理位置。作为见证的是存在丰富的野生茶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天山茶区境内发现有姑娘坪野生茶、霍童大茶树、洋头野生茶、山西弯野生茶、瓮窑顶野生茶等,十余处不同类型的野生茶树,为福建省现有野生茶最多的茶区。

支提山华严寺大殿

古时的宁德县(现蕉城区),素有“佛国仙都”之美誉。支提山方圆百里,层峦叠嶂,四周环拱,状似千叶莲花,是《华严经》中记载的华藏世界之东方佛国,为天冠菩萨道场,曾被明永乐皇帝钦赐“天下第一山”。1983年山上的华严寺,被国务院定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霍童山在道教鼎盛的唐宋时期,成为道教金丹派的南方中心,三次被朝廷列为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一洞天”。所谓“洞”天者,“通”天也,是道教炼丹、制药和修养最理想的场所。不管是佛教或道教都与茶结缘,佛教颂茶为神物,道教视茶为仙药,历来十分重视种茶制茶用茶,而且名寺名观出名茶,无疑地大大促进了所在地茶叶生产的发展。历史积淀的人文环境因素影响,也使得蕉城茶叶生产久盛不衰。

03

提到道教佛教与茶的关系,了解霍童山被列为道教“第一洞天”的来历,人们就会知晓蕉城区种植茶叶历史之悠久。

天山山脉

属于蕉城区天山山脉的有座丹丘山,民间传说曾因商周道士丹丘子在此炼丹并以茶健身而得山名。另,据汉代刘向《列仙传》记述,相传周时仙人霍桐在天老山一带修炼得道,故将此山名称“霍桐山”。《寰宇记》曰:“天宝六年敕改霍童山,亦曰游仙山。”南朝梁(502—557年)道教理论家陶弘景也来过霍童,曾隐居于天山山麓的元禧观修炼。他在《杂录》中亦记载:“服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在霍童山一带考古发现,有多处炼丹遗址。三国时的道士、炼丹家葛玄在此种茶为制药炼丹原料,至西晋其孙名医药家、炼丹家葛洪,又先后在此霍山和霞浦葛洪山承祖炼丹。道教视茶为“仙草”,栽茶品茗、采茶炼丹是道人的日常事和乐事。据道家史籍以及地方志记载,道教求仙学道者钟情霍童山的灵气和秀美,相继入山修身养性。其中有著名道人左慈、葛玄、郑思远、葛洪,以及后来的邓伯元、王玄甫、褚伯玉、司马承祯、白玉蟾、程仙翁、周兴能等。正因为如此,才有三十六洞天“第一洞天”的敕封。

揉茶

唐以降,蕉城区一带,植茶史的文字记载更为繁多,茶史的实录更为确定。《唐书·地理志》记载:“福州贡腊面茶,盖建安未盛以前也。今古田、长溪县近建宁界亦能采造。”这里所指的茶界地理位置,即现蕉城区西乡天山(含支提山)茶区。宋朝后蕉城制茶由团饼茶,演变为蒸青绿茶,到炒青绿茶。到了明代,天山茶区产茶有了相当规模,而且品质优良,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据万历《宁德县志》载:“于今西乡……其地山陂洎附近民居旷地遍植茶树,高冈之上多培修竹。计茶所收,有春夏二季,年获利不让桑麻。”清朝期间,宁德县的茶业继续得到发展,后期福州兴起窨制花茶,天山绿茶成为花茶高档茶坯。

“震昌”茶庄号旧址

随着茶叶生产规模扩大,市场需求旺盛,清中晚期宁德县涌现一批相当规模的茶行。早先的茶行,如清同治六年(1867年)在洋中章后村鞠多岭头路口建立的“全祥”茶庄,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都狮子山下畲族山村猴盾村雷志波兴建的“雷震昌”茶庄。清末三都澳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八日成立“福海关”,茶叶出口猛增,相继又有“一团春”茶行、铁砂溪“如意”茶行、洋中“同泰店”、猴盾“雷泰盛”“雷成学”等茶庄问世。他们茶叶出口大多经三都澳通商口岸,三都港约半个世纪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的重要港口。

在走访蕉城区期间,我们参观了霍童古镇。刚走进古镇往日的街市,我看到几座明清建筑大厝,两扇大门上贴着“神荼”“郁垒”两门神,大概这里曾是茶行的旧址。虽然“神荼”不是“茶神”,但闽东闽北一些地方茶行茶庄都有贴这两门神的习俗,高墙大宅彰显气派。我在猴盾村,还看到“雷震昌”茶庄旧址前飘扬着新制的商号布幡,勾起人们追忆该村经营茶叶的辉煌。

04

名山名寺出名茶,这一点不假。蕉城区的名茶数天山绿茶,《中国茶叶大辞典》列有专门的辞条,写道:“天山绿茶,产于福建宁德西乡中天山一带的烘青绿茶……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大特色著称。”天山山脉主峰宝顶,海拔1143米,缓坡谷地绵延,山间清泉长流,夹杂黄壤的土壤肥厚,峰顶云蒸雾绕。尤其是冬春两季,白昼雾岚不散,高湿低温茶叶生长缓慢,采摘时间要比一般地方晚一个节气。这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得“产茶甚美”。

蕉城天山绿茶茶园风光

天山山脉植茶早已有之,到了唐代末期,随闽王王审知入闽的中原先民定居此处。他们带来较为先进的茶叶产制和农业生产、水利建设等技术,经与当地原有种茶技术相结合,茶叶品质有了大大提高。宋开宝四年(971年)支提寺建成后,西乡一带产制的茶以“支提”而闻名遐迩,故支提山是天山绿茶的发祥地之一。有载明朝以后,支提寺已是“绕寺青山万树茶”。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明清时期一些诗文,不少反映的内容与支提茶相关。如明代林观《望仙岭》(望仙岭位于支提山西部)诗曰:“崔嵬突兀接云霞,势镇闽藩十万家。凝月岚光频曳练,扑人云气欲生花。甘泉少试茶城乳,活火微烧灶伏砂。疑有仙姑经绝顶,飞琼前导七香车。”

若为佳茗尚有名号,这是一种贵重身价的标识,也是中国茶文化的传统。据有书介绍,历史上天山绿茶的花色和标号名目繁多。按形状分为“雀舌”“凤眉”“珍眉”“秀眉”“蛾眉”等,按季节分为“雷鸣”“明前”“清明”“谷雨”等,按标号分为“岩茶”“天上丁”“一生春”“七杯茶”等。其中“雷鸣”“雀舌”“珍眉”“岩茶”最为名贵。如此多的花色和标号,向我们披露一个信息,天山绿茶位列茶族表现非凡。

诚如前面所述,宋代以后天山绿茶制作数次略有演变,仍不失消费者的欢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所产“芽茶”列为贡品,晚清至民国初期畅销海内外。福建茶叶学会编的《宁川佳茗——天山绿茶》,记述一则“洋人喜尝天山茶”的趣事:初驻宁德县的外国传教士,来到天山茶区邑宝村,村民依俗用山泉冲泡天山绿茶待客。当这些洋人接过玻璃茶杯,眼见竖直悬浮杯中芽尖向上的茶叶晃来荡去,随之飘出浓郁茶香,口饮茶汤清洌甘爽,陶醉于悠长的茶韵之中,手竖拇指不停叫好,说:“喝了天山茶,全身感到轻松,一路步行的疲劳也没有了,似乎眼睛也‘发亮了’。”

05

茶叶生产一直占据蕉城重要地位,茶业兴衰极大地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千家万户农民的生活。

日本侵华,茶叶内外销路断绝,蕉城大片茶园荒芜,有的将茶树砍伐改种杂粮,整个茶业呈破败现象。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受到重视,中间虽然几经周折,成驼峰形曲线发展,逐步得到了恢复。

一望无际的茶园

1984年9月,国家决定把茶叶列入市场调节,实行国营、集体和个体多渠道流通,大大调动了茶农生产的积极性。1990年,蕉城区(时为宁德县)以个体为主的茶园总面积达到了45060亩,比1985年的39349亩扩大14.51%。

在历届领导的重视下,特别是近五年区委区政府把茶业作为一大富民工程来抓,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茶叶发展基地,培育引进新优茶树良种,构筑“全国茶叶标准园”,打响“天山绿茶”“天山红”公共品牌,扩大销售网点等等,效益明显提高。全区现有茶园13.3万亩,茶叶年产量11728吨,茶叶商品总值13.16亿元,占农民人口70%的23万茶农从中受益。茶叶企业138家,茶叶专营店、茶庄和茶楼三百多家。蕉城区产制的品牌茶叶,在国家、省各种评比中纷纷获得金奖,天山绿茶被授予“全国名茶”称号。2009—2015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连续评蕉城区为“全国重点茶产业县”。2012年,中国茶叶协会授予蕉城区“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茶业不仅是蕉城区的传统支柱产业,更是民生工程,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责任编辑丨何巧银

值班主任丨林翠慧

我们很努力地寻找图片作者

可还是有部分图片无法找到原作者

如有冒犯请及时联系我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