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评委有话说

句子大全 2011-09-29 04:20:03
相关推荐

    我有幸参与了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的国际传播组的评审,现将历届国际传播奖项的资料进行结构化整理,结合数据谈谈体会和意见。

    获奖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也有很大提高。

    从第二十届开设国际传播奖项以来,第二十一届起获奖名额增加,一直保持稳定。往届曾出现过入围数量不足,评奖名额空缺现象。但第二十六届至二十八届都是满额,说明报送作品质量见好。

    多样化。语种、模态、文体、题材、范围等都存在多样化发展特征。

    语种更多。除了蒙、藏、朝鲜语等,还有大量的小语种报道。比如,印地语。而且文本质量很高。

    移动化。

    报道手段丰富,文字、音频和视频各有侧重。短作品更多,视频作品数量超过文字作品,符合移动化融合化趋势。

    刊播地域增加,传播范围有多个向面。

    既有面向全球层面的英文重大报道,比如两会的英文报道;也有针对一定地区的,或者某一语种某一国家的特定传播。比如印地语对印度报道,对尼泊尔地区的藏语报道等。定位都不同,有针对性很强的对外报道,更多的是服务本国民众,同时扩散边沿,形成共享共赢。

    中心传播和邻近传播齐头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广播电台注重多样化的语言传达,高质量的文本表达生动细腻。中国日报偏重以英文表达,但重视创新,有非常多形式上的突破,比如数据新闻、版面设计。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份城市,重视全球化推进,与西方发达文化对接,国际传播时尚有质地。中部地区迎头赶上,数量增加。偏远少数语种地区具备地缘优势,传统的朝鲜语蒙语藏语维吾尔语,由于国内少数民族语言共享,具有天然国际传播条件。

    这些充分说明:

    第一,国际传播的理念发生明显的变化,着重于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第二,更加回归新闻的本质。以报道事实为本,以贴近性报道服务性内容作为核心。

    第三,呈现生动性、多样化、移动化趋势。

    第四,一些相应规则的调整非常及时和专业。比如强调落地率,拓展了入围作品的范围。对边远地区国际传播的鼓励,有利于发挥邻近传播的地缘优势。

    问题与建议:

    第一,质量有待提高。报道、评论在文字、广播、电视方面比较成熟,但网络新媒体融合报道方面比较薄弱。这一方面与海外各国实际媒介环境相关,有些国家并不及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达程度,需要做出有针对性的判断。但中国在移动互联网上具备格外的传播优势,完全可以先发制人来引领国际传播的潮流和时尚。内陆地区的报道视角需要调整,很多报道实际上是针对国内的,并没有真正理解海外境外不同的国家的差异化的文化,并没有满足本地化需求,需要转变老套的思路和做法,年轻态、时尚感需要提升。真实、具体、生动的故事更容易理解、受欢迎。

    第二,重视传播影响实效。国际传播项目不仅参考作品质量,同时需要参考作品的落地状况和影响力。有些作品质量不错,但没有良好的传播渠道。很多作品是中文,没有更多语种的转换。此外还要发挥差异化优势——国内的国际传播目前是一个中心环结构。几家重点央媒为核心,报道量、范围、强度、频度都很高;其次是各大中心城市的对外报道栏目或团队;再次是重要地方媒体的国际报道;然后是少数民族省份的跨疆界传播。

    第三,加强多样性理解和共赢合作的意识。能够针对用户的需求,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有些媒体甚至在专业性、平衡性和规范性上都需要提升。要破除海外对中国单向宣传的刻板印象,增加公信力、说服力。强调新闻的事实性、准确性、平衡性和公正性是国际共同能够接受的标准,所以就强调信息的科学合理性,以及相关的资料印证等方面,即便是专业媒体都需要再进一步提升和训练。除了尊重差异性外,注意对海外用户的有用性。

    第四,更多维度创新。本届除了中国日报出现了可视化的版面设计、数据新闻和版画等生动尝试外,其他媒体作品主要关注选题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理论创新、视角创新等还需要加强。

    第五,发展多语传播。语言分布上,当前的国际传播中汉语和英语占比很高。汉语当前仅对华人圈影响面大,远远不够,也要考虑综合实力低的区域的接受。发展多语报道,借助智能翻译技术加持,比如西班牙语、俄语等次主流语种的传播。在小语种上拓展,要更具有接近性,更符合受众需求和接受体验。

    第六,全球化意识要加强。有些作品,尽管是中文,但实际被海外重视,特别是被反面立场的海外媒体利用。这也提示我们,互联网带来的全球化,所有国内发稿都具有潜在的国际传播可能,媒体在进行任何传播的时候都要考虑到互联网的全球化效应。不少外网通过国内报道的信息来二次转载和处理。那些被国际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冲突性话题,不仅具有对国内答疑解惑的作用,对海外也是具有相同乃至更大的效应。

    随着机器学习的拓展,语音识别和语言转换技术越来越高精尖,语言藩篱被打破,新闻传播的国际化自然到来。希望媒体都注意到海外对中国信息的关注,更要注意到自身报道在平衡、专业、全面、准确等方面的缺陷,换位思考,尊重文化多样性,提炼出更好的国际传播作品。(作者为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评委,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许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