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米兰·昆德拉简介

句子大全 2011-09-27 23:01:11
相关推荐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年4月1日生),捷克裔法国作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1975年移居法国,并于1981年加入法国国籍。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

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

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昆德拉竭力讽刺共产主义的极权统治。小说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与其他许多捷克艺术家和作家(如瓦茨拉夫·哈维尔)一样,昆德拉参加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以乐观的改革精神开始,却最终被苏联军队镇压。而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也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生活在别处》(1969年)、《笑忘录》(1979)、《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即《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朽》(1990)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

1973年,《生活在别处》使他于首次获得一项重要的外国文学奖——法国梅迪西斯奖。1978年《告别圆舞曲》获得意大利蒙德罗奖,1981年他的全部作品获美国“国家奖”,次年又获欧洲文学奖,1985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问世后,他又获得了以色列授予的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1986年昆德拉成为诺贝尔奖的六位候选人之一。

1979年他在法国出版了《笑忘录》,讲述在苏联人占领之下的普通捷克人的生活。这部小说同时包含了几篇并不关联的故事,并夹杂了很多作家自己的思索,奠定了昆德拉流亡时期作品的基调。此书获法国文学奖项“梅第奇大奖”。

1984年,昆德拉发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是他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小说以编年史的风格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期间及被苏军占领时期适应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种种困境。1988年,美国导演菲利浦•考夫曼将其改编成电影。

1990年,昆德拉发表《不朽》,这是他最后一部用捷克语写成的作品。小说具有强烈的国际化因素,较早先的作品减少了很多政治性,却又加入了很多哲学上的思考,这本书奠定了他晚期作品的基调。

昆德拉始终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说家,而非一个政治作家或流亡作家。从《笑忘录》开始,昆德拉小说的政治性因素就一直减少,直至消失。昆德拉总是在广阔的哲学语境中思考政治问题。

昆德拉曾获得六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截至目前为止尚未获奖。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四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包括《小说的艺术》(1986)、《被背叛的遗嘱》(1993)、《帷幕》、《相遇》。其中《小说的艺术》以及《被叛卖的遗嘱》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米兰昆德拉作品年表:

小说:

• 《玩笑》(1967年)

• 《好笑的爱》(短篇小说集,1968年)

• 《生活在别处》(1969年)

• 《告别圆舞曲》(1976年)

• 《笑忘書》(又譯《笑忘錄》)(1978年)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4年)

• 《不朽》(1990年)

• 《慢》(1995年)

• 《身份》(1998年)

• 《无知》(2000年)

• 《庆祝无意义》(2013年以意大利文发表,法文版2014年4月出版,中译本2014出版)

文学评论

• 《小说的艺术》(1986年)

• 《被背叛的遗嘱》(1992年)

• 《帷幕》(2005年)

• 《相遇》(2009年)

戏剧

• 《雅克和他的主人》(1981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