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倪萍:姥姥语录》④

句子大全 2011-08-08 05:07:57
相关推荐

领读 | 江徐

昨天,我们通过一些事例,品读到姥姥风趣、幽默、实在的表达方式,那是坚强善良的品性,也是苦中作乐的人生态度。这样一位姥姥,会给予孩子怎样一种教育方式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

姥姥没有读过书,也没有进学校受到过正式教育,但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与众不同,甚至要好过一些无知的父母。

倪萍回想起小时候,收麦子的季节,“家里的主劳力都上山抢收麦子了,副劳力也没闲着,晒麦子的、做饭的,家家烟囱都冒着烟,从山顶看去,水门口像是着了火,气象万千。”

那些天,大人在田地里抢收麦子,姥姥在家负责做饭,倪萍专门负责送饭——左手挎一个筐,里面是豆腐卷子;右手托一只罐,里面是萝卜条炖肉。

到了麦田,等大人们吃完饭,倪萍再飞奔回去,吃姥姥提前给她盛出焐在锅里的饭菜。

那几天,饭菜可口,猪肉不断,天真的倪萍童言无忌地问,为什么不天天收麦子?

姥姥回答:“好日子得分着过,光吃麦子肠子就细了。”

不贪多,懂节制,虽然过得平平淡淡,却能够长长久久。这是姥姥的处世之道。

等麦子收完,很多人开始上山捡拾麦穗,倪萍也在此行列。可是那时麦子金贵,农人尽量收拾干净,她常常是挎着空篓去,挎着空篓回。

明天还去捡,捡一个并不嫌少,捡多了就做大馒头。在姥姥这番鼓励下,倪萍第二天又去了。

一位在生产队场院看场的乡邻,看见小小年纪的倪萍辛苦捡麦穗,出于善心,他便让她从麦垛里抽一把。

倪萍知道生产队的东西不能拿,但是侥幸心理占了上风,最终“捡”了一大篓子的麦穗回去。姥姥怎么可能看不懂其中原委呢,但她并不质问。

过了好几天,倪萍问姥姥,自己捡回来的麦子怎么还没蒸馒头。

这个时候,姥姥从碗橱里取出一团生面,故作疑惑地说:“不知怎么回事,这麦子怎么都发不起来,怎么也蒸不出。”然后“随口”问倪萍麦穗哪儿捡来的。

倪萍支吾着没有回答。

又过几天,馒头依然没有蒸上,倪萍打开碗橱,看到那团白面已经发黑长毛。这时,她才坦白交代。

姥姥始终没有责骂,也没讲大道理,却以温和的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一个五岁的孩子明白,公家的东西不能拿,拿了就叫偷。

当天晚上,姥姥用自家麦子蒸了一锅大馒头,还用胭脂点了红点。经过这一遭,倪萍永远记住了姥姥的教诲。

小时候,倪萍的哥哥每年放暑假都会从城市去水门口住上一阵子,姥姥好吃好喝地招待着。

有一天吃包子,哥哥专挑馅儿吃,把包子皮偷偷塞进墙壁石头缝中,引得上面爬满蚂蚁。

第二天,姥姥包了同样的包子,只不过这回哥哥碗里只有馅儿没有皮。吃饭时,已经上小学的哥哥觉察出了什么,推开馅儿,去拿包子吃。

姥姥又把那碗馅儿推到他面前,不愠也不怒地说,蚂蚁前来告诉她,小外孙爱吃馅儿不吃皮,所以今后往后,不管包子还是饺子,小外孙只管吃馅儿。

听罢此言,小外孙感到羞愧,坦诚交代了自己把包子皮塞进墙缝的行为。

时光不知不觉,姥姥老了,孩子们大了。长大后的哥哥当了大干部,每次吃包子,都会连皮吃掉。兄妹俩始终记得姥姥教诲:“粮食养活你的命,你不爱惜粮食就是不爱惜你的命。”

很多年过去,大概又回忆起这桩旧事,倪萍逗姥姥,说她该去教育部工作。

姥姥“大言不惭”地回道:“你当我不能去啊?”接着她补上一句,“去看个大门熬个饭配得上。”

人生如同登山,使劲了就不后悔

每个人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也因此有一种与之对应的人生态度。

如果说人生如登山,有人安贫乐道,满足于山脚的安稳,有人拼命攀登,向往山顶的风景。有人千辛万苦爬上山顶,眺望众山之后,又感慨一句平平淡淡才是真。

倪萍通过自己努力,主持春晚,参加演出,舞台上的她光彩照人,也因此名利双收。她常常告诉表妹们,过日子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就好,没有承受大灾大难的能力,就别期望大富大贵。

姥姥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这碗“心灵鸡汤”。姥姥认为,有能力而不上山,这样的人生就算辜负了,没有意思。站在山顶看到的风景,和呆在山脚所见的东西绝对不同。因为这份不同,山顶上的人,活了山脚下人的几辈。

倪萍对此辩驳说,山顶地方太小,所有人都上去了,哪里挤得下?

姥姥有她清晰的一套逻辑:山有大山,也有小山,大山上不去,可以上小山,远山上不去,你可以上近山。

倪萍笑说姥姥真是心高。

姥姥又反驳道:“不是高,平淡是真,普通是好,这都是懒人说的话。你去问问山顶上的人,他要是和你说实话,他保准说他一辈子不后悔,下一辈子他还上山顶。”

于是,倪萍又问姥姥,她是否算得上是在山顶的人。

姥姥坦言,让她骄傲自豪的外孙女,曾经一个人回水门口的“小货郎”,如今已站在山顶,而且那是一座大山。站在这座山头,什么都见了,什么都有了,这辈子没有白活。所以得知足。

“孩子,山上风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劲了,你这一辈子都不用后悔了。”

这番话固然有道理,但倪萍却深深感到,姥姥只说着了一半——只有站在山顶上的人,才体会到那里的高处不胜寒。

记者曾经问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为何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他回答道:“因为山就在那里。”

倪萍的姥姥关于人生如登山的道理,不禁让人想起这句话。人生一世,也许不必刻意设立目标,每一个进取的当下就是目标本身,也不必刻意找寻意义,随心而活,勇往直前,就是意义本身。

这位在生活中积累人生智慧的老人,视野的局限阻碍了她对社会与人性的深刻认知。她始终相信,善能感化恶,狼也会变成人。

因此,她的观点是:“遇到了咬人的狗你可以躲开。”然而她不知道,光怪陆离的世界里,还有得寸进尺的人歹人,还有想躲却躲不开的麻烦。

姥姥一辈子运行自己朴素的生活方式,站得高看得远的倪萍自然不能对此完全认同,也改变不了姥姥固执的人生哲学。

姥姥认为,做人就得心怀善意,心眼不好的人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甜什么是香,也不知道什么是满什么是足。“害别人最后都害了自己,帮别人最后都帮了自己。坏人都是傻子,一辈子活得不快乐。”

读到这里,突然觉得,这位姥姥虽然已进耋耄之年,却依然保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认知上的局限谁都有,心灵的质朴最为可贵。

这或许就是姥姥精神的本质吧。

结语

今天,我们品读到的是姥姥对幼年倪萍进行的教育方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特殊教育,还有积极进取勇敢攀登的人生理念,让倪萍铭记在心,受用一生。

时光如水,昼夜不息。孩子大了,姥姥老了。以前是姥姥领着倪萍,如今是倪萍照顾姥姥。她又是怎样用心地关爱、报答姥姥的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图片来源网络。

原标题:《《倪萍:姥姥语录》④ | 人生如同登山,使劲了就不后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