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鲍昆:摄影是一个新型的现代性的话语工具

句子大全 2011-07-22 19:42:37
相关推荐

鲍昆,1969年在丰盛中学教室,那时狂热喜欢摄影。

“我倒没有想以摄影的方式介入到那场运动,就是每天都去。”

《大师》:我们先从您自己聊起,再聊聊四月影会。您是怎么样走上摄影道路的呢?

鲍昆:我从中学的时候就喜欢,上中学的时候因为文革没有别的事情,就跟着一些大人学摄影。

《大师》:中间有没有什么人对你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在你的摄影道路当中?

鲍昆:没有。当时没有,在学摄影的时候是没有的。如果说当时早期的时候,有一点点影响的是布列松。我算是了解布列松比较早的,在1980年我就知道,而且当时我已经有一本他当时在世界上最走红的《决定性瞬间》的画册。但是那个时候对布列松也不是特别的知道,不是特别知道……喜欢他的作品,喜欢这种感觉,谈不到对他有特别的了解,知道这个名字,也知道这个照片。到了1983年以后才知道他是世界上特别有影响的摄影师。

《大师》:当时“四五运动”那会儿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摄影状态?

鲍昆:“四五运动”的时候,我倒没有想以摄影的方式介入到那场运动,就是每天都去。但是我那时候拍的照片不多,我拍的照片不是很多。

《大师》:拍完那个之后会有危机感吗?它的保存?

鲍昆:那个时候很有意思,其实那个时候我正在照相馆工作。虽然我没有拍照片,但是我冲洗了大量的群众拍的照片。这个东西后来全都没收了。那时候没有人自己冲照片,很少,极个别的。绝大部分人拍完照片就送到各个照相馆冲。我当时工作的照相馆正好是在三里河地区,它是一个干部家属宿舍在北京最集中的地区。首先这个群体政治意识参与高,第二他们家里条件一般比较好,基本都有照相机。

所以当时在那冲的胶卷的量特别大,以至于我们都加班冲胶卷。但是那个胶卷冲到第三天的时候,实际上在“四五运动”刚被镇压以后,第二天月坛派出所就来了,来了就把所有的胶卷全部收缴了。我印象中收缴了大约四五麻袋,量非常大。那里面有很多很棒的照片,因为我冲胶卷的时候,我会看。

“中山公园兰室,人都要排队进。太多了,屋里都是臭味,人的汗味。”

《大师》:之后到1979年的时候,四月影会的发起过程……

鲍昆:都跟我没关,我实际上参加四月影会是比较晚的,我是第三届参加的。第一届、第二届,我都作为一个参观者,我跟大家有点不同,当时我正在高考。每天都在学习,一方面还要工作,所有时间都在复习功课,准备考试,就没有太参与社会上的这些活动。1979年上大学以后,在学校参与了摄影,就认识了大家,包括凌飞。在1981年就参加了第三届四月影会展。

《大师》:第一次、第二次影展的时候,你有没有去看过?

鲍昆:当然都看了。

《大师》:当时什么感觉?

鲍昆:非常好,特别激动。第一届跟大家的回忆是一样的,在中山公园的兰室,人都要排队进。太多了,屋里都是臭味,人的汗味。4月份很多人还没有脱棉装。所以进里面就大汗淋漓,进那个屋子就是一股怪味,人味,特别有意思。

“每次都是大家自由投稿,你找个人送过去,最终是王志平几个人看看。”

《大师》:有没有印象特别深的作品?

鲍昆:当时有,我印象深的,那个时候我很喜欢李晓斌的作品。

《大师》:第三次影展去参展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条件才可以去加入他们?

鲍昆:没有,四月影会是一个很民主,很开放的组织。实际上四月影会虽然在第二届以后几个发起人,其实也没有严格的发起人,如果说特别严格的发起人,只有王志平和李晓斌。整个四月影会的过程,它是一个很民主,很开放的体系,不是像现在什么摄影协会,你要入选批准你,都没有这个。后来第二届的时候举办完以后,李晓斌他们曾经开过一个会,说以后是不是要有类似这么一个组织,但是这个制度并没有实现。

实际上每次都是大家自由投稿,你找个人送过去,最终是王志平几个人看看,他觉得还可以就行。但是这个看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群组,比方说有一个审核委员会。四个人或者五个人也没有,主要是以王志平为中心。今天可能是这几个人来现场,那几个人在现场,大家七嘴八舌说这个不错,应该是这么一个状态。

“王志平的观点,所有参加过四月影会展览的人就算是四月影会的人。”

《大师》:第三次影展的时候,评选的过程你参与了吗?

鲍昆:没有,我参加四月影会是非常晚的。但是只是因为王志平的观点,所有参加过四月影会展览的人就算是四月影会的人,他是从这个理念出来的。实际上第三届的时候,已经参与的人很多了。后来因为我参与以后,跟他们大家的关系不错,就显的我是。后来也是因为我一直在做这些工作。就被很多人一提起来,认为我是四月影会很重要的人物,其实我参与的非常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