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李宗吾《厚黑学》:拔开层云叠嶂 看见真正的“厚黑”思想

句子大全 2011-06-28 22:58:46
相关推荐

我们李家有四大“怪才”:老聃(李耳)、李卓吾、李宗吾、李敖(再加上未来的我,所以其实应该是五个)。

(李宗吾铜像。)

世间学说,每每误人,唯李宗吾先生“厚黑”学说不误人。李教主常以孔子和释迦自比,说孔子是儒家的教主,释迦牟尼是佛家的教主,而他则自称为厚黑教的教主。这几位“教主”的命运也是非常相似的。孔子作古后,儒学被董仲舒和理学家搞得乌烟瘴气。曾经说过“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世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的释迦牟尼也不会想到,在千年以后中土大地上居然出现了这么多佛寺与佛窟以及三藏浩如烟海的典籍。而李教主也不会想到,不过短短百年时间,他的厚黑学说便遭人误解扭曲、被人遗忘变形到了这个地步。

(《释迦牟尼图》,明代。)

“厚黑”二字何解?不过“面厚心黑”罢。教主是四川富顺自流井地方人。当年不过随手一写,没想到“厚黑”二字竟在蜀地流传开来,李宗吾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于是他索性给自己冠了一个“教主”名号,并以“厚黑教主”自居。

并且他认为所谓“圣人”不过就是在“面厚心黑”上糊了一层“仁义道德”。他说道,“厚黑”这个名词在古代是没有的,但这种原理在古今中外都可以找到,不过各家用的名字还有看到的层次都不尽相同。

在了解厚黑学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教主这个人。

1900年李宗吾以县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秀才。我们还记得,在明朝中后期“八股取士”以及到清朝的这段时间,科举制已经逐渐僵化。所以别的尚且不论,教主的古文功底还是杆杆的。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非常浓。这一点可以在他阐述学说时感受到,例如,他曾自嘲道:

(“八股文”考试中必须采用四书五经里面的原标题作为题目)

两年后,教主考入了四川高等学堂(也就是四川大学前身),在这所维新运动后新设立的新式学堂学了四年,得到物理、数学、逻辑等西学的训练。他一生不仅常以他的庚弟爱因斯坦自比,还攻击达尔文的学说,抨击克鲁泡特金的观点,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正是得益于这个时期的学习和积累。加之他对传统文化的深谙,所以他在《厚黑原理》中怼孟子、荀子、宋儒、告子等各家的观点也怼得直击要害,令人信服。

(李宗吾《厚黑学》目录。)

教主后来仕途不尽人意,所以他选择回到家乡,平时写点诙谐的小文。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写着写着,他也就真成了“教主”。

教主的学说不仅仅是“面厚心黑”即可概括。他在阐述“厚黑”时用了曹操、刘备、张良、韩信、刘邦、项羽和俾斯麦的事迹来叙述“厚黑”的正确性。夫二十四史,都可用“厚黑”二字来解析。但其实,结合当时的时局,教主倡导的其实是思想独立。

教主在《厚黑别论文》写道:

而且教主改名也是因为要思想独立,他自述道:

教主论道:

这一点其实很像金庸小说里面的韦小宝,“强颜欢笑,唾面自干,金刚不坏”。

现在这个时候你如果打开读书软件搜索“厚黑学”,你会发现大多数的软件搜索出来的结果是“成功学”。这不得不说是这个时代的悲剧。厚黑学居然与《羊皮卷》、《人性的弱点》、《围炉夜话》等一些书捆绑销售变成了所谓“成功学”。一些“知识分子”擅自作注,把厚黑学整得一塌糊涂。

当初教主阐述厚黑学的缘由,一部分是悲于世风日下的时局,一部分是借厚黑的外衣阐述自己的思想。就像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借儒学的外衣在法国宣扬“独立”一样,李宗吾先生也是在借“厚黑”的外衣宣传独立。如果你仅仅是盲目追崇厚黑学里面的“求官六字真言”、“做官六字真言”、“办事二秒法”的话,这与教主创立此门学说的初衷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你可能会说,不管后人怎样理解释迦,佛教到现在已经是非常兴盛了;儒学不管再怎么被后人弄得乌烟瘴气,孔庙反正是立起来了;那你把李宗吾说的这么厉害,为什么我很少听说到他轰轰烈烈的事迹呢?

(莫高窟中的藏经洞)

这个问题我可以借教主之口来回答:

(儒家“四书”之一:《大学》)

我在日记里写这个现代文学的时候曾经这样叙述:一切情感的累积,如果没有显露,那就等于没有情感;一切准备,如果没有实行,那就等于没有准备。感冒是无药可医的,所以这世上感冒药最多;中国研究现代文学的队伍极其浩大,所以中国的现代文学少得可怜。

几乎任何一门学说,在经过个体的消亡与历史的逝去之后都会慢慢变得面目全非,我早在写《百年孤独》书评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个体的经验传承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智慧是无法用文字与语言表达的,只能以心传心;那些传下来的,大多只是些皮毛,例如《鬼谷子》;著作等身的大儒,多半只是些尘世之大家罢。“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恐怕只有当时写下它的人心里清楚。

在这个年代,看个连续剧可以选择倍速播放;搜个电影视频网上有几分钟浓缩版还附带旁白讲解;知道一首歌的方式往往是刷到很洗脑的一两句副歌精华,但也就止步于知道这一两句。

(世界的十字路口——纽约时代广场。)

如何在一波又一波的浪潮里稳住自己的内心节奏,如何在嘈杂中保有自己的思考和腔调,成为了我们每个人所面临的考验。

这,才是教主想要表达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