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的人性恶该如何化解?

句子大全 2011-06-10 00:31:03
相关推荐

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问:为什么说 大乘佛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

明贤法师: 升恩斗怨 ,老话或说成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是中国人特别有智慧的一个词。当人快被饿死的时候,给他一升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可你要给了一斗米,他就会怨你不给更多;你若一粒不给,他反而一点怨恨都没有。用经济学概念或可称为 感恩的边际效应 ,如佛经所言则是 鲁扈抵突,不识恩义 。

其中大意是说,人在一连串得到恩惠的活动中,心中的感恩递减,而减到一定程度时,受恩者几乎已经坦然地接受了别人的馈赠,并认为理所应当。最后,受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并在心理上丝毫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升恩斗怨 源于无惭无愧心,要从这种用心的烦恼与障碍里解脱出来,大乘佛法施者、受者和施物 三轮体空 的教法,乃是最为无上的解药!

大恩即大辱: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

大恩即大辱 ,则是此种心态的极致。这并非危言耸听、天方夜谭,比如有这样一则历史故事:

李汧公勉为开封尉,鞫狱。狱囚有意气者,感勉求生,勉纵而逸之。后数岁,勉罢秩,客游河北,偶见故囚。故囚喜迎归,厚待之,告其妻曰: 此活我者,何以报德? 妻曰: 偿缣千匹可乎? 曰: 未也。 妻曰: 二千匹可乎? 亦曰: 未也。 妻曰: 若此,不如杀之。 故囚心动。

人之日常, 平常心 最为金贵, 平等心 最是缺乏。因为人心有不平,而人之往来又事事希望自己得到形式上的 平等 相待(实是希望 我 得到优待),故只能靠人情、财货、名声、权力、地位等种种物化的关系来维持心里脆弱的平衡感。

故人情如同 一报还一报 ,处处有着 礼尚往来 的特质。小恩小惠、你来我往,如同家常便饭、一团和气。可一旦有大恩相施、施之者未必居高临下,而受之者恐心有戚戚,以恩情之重不能承受,反成负担,反而处处提示自己 矮人三分 。此时,感恩之心荡然无存,怨恨他人施恩太少之心也早已没有,唯有低人一等的耻辱感,这便是 大恩即大辱 。辱而生怨,辱而生嗔,大辱甚至转成大仇 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

升恩斗怨,大恩即大辱,或是抱怨他人的施恩太少或不再持续,自己得不到想当然的 应得的恩惠 ;或是怨恨他人的大恩大德让自己抬不起头,把自卑感、挫败感转嫁到恩人身上。无论是计较 恩 的多寡还是人际关系的不对等,都是内心生起了不平。但觉不平,便以为辱。而人但凡有 我 ,但凡有物化执着,必生不平,故得亦惊,失亦惊;得亦辱,失亦辱。

升恩斗怨 源于无惭无愧心

得失间惊也好,辱也好,怨也好,唯独忘了最该有的心 感恩之心。这背后必然是无惭无愧心在作祟。

很多人在讨论:当代青年人不知道念恩,不管你为他们做什么,都觉得你是应该的。

有一位企业家资助过著名高校的一些研究生,到了颁奖时,有同学问: 你为什么会选择资助我,是不是以后想用我啊? 企业家听了使劲摇头:早知道我不干这事儿了,在这里又花钱又费力,我是里子也亏了,面子也亏了,浪费掉很多时间,企业也不好去打理,结果居然以为我是有预谋的。

在丛林里,在师长座前,学人如果无惭无愧,那么向善知识求法时间长了,就会从 求法 变成 交往 ,下一步便是 升恩斗怨 ,甚至 大恩即大辱 。无论施与你什么,你都觉得理所应当。毫不知道其实谁也不欠你的,谁也没有施与你恩惠的义务与责任。

为什么刚入佛门时,道友的任何一个帮助、提携都可以令你感激不尽?为什么成了 老参 了,对别人的帮助挑剔再三?为什么初见三宝时,可以感恩戴德、五体投地,时间久了,只是成天猜度、计较师长是否厚此薄彼?

因此, 升恩斗怨 谈的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无惭无愧心的道理。修行人,莫要忘了,你有黄金,才能换白银。不要对这人性的缺陷视而不见 无惭无愧心是会害你的!

如果在、日本、缅甸、斯里兰卡等地,无惭无愧这种心所就很容易被照见出来。这些地方没有过于复杂的伦理文化,无惭无愧心赤裸裸地显现出来,将立即遭到很多指责,说你不仁不义。可是汉地的文化有着非常复杂甚至无序的伦理结构,可以找来很多理由和事实依据,把无惭无愧心覆藏住,通过演绎别的事来发展无惭无愧心。

无惭无愧心会让我们的心随时随地都处在深渊中,不知道什么是对自己好的。人在无惭无愧的状态下,便会没有纲领,没有真理的标准。无论自己接受多大的恩德都会不知满足,都会心有戚戚。可事实上,自己又给予了他人什么?自己奉献给三宝、师长的又有多少?在无惭无愧中忘失本分,又有哪一点对得起 佛弟子 的身份,对得起自己的一片初心?小心!你或许正是自己天天在口诛笔伐的那一个 不仁不义 的家伙!

无惭无愧心会让我们一步步走向堕落。我们有时候会揪住一个辫子,以此为名,推动无惭无愧心无止境地蔓延,最后所有该感恩的地方都变成抱怨的地方。

无惭无愧心会让我们落入 过重人本 的陷阱, 过重人本 的结果就是无止境的自私。

无惭无愧心会让我们升恩斗怨,有升恩斗怨心态时,我们就想把这个烦恼扩大化,让烦恼占据一个合理的平台。其实,自己的烦恼发展到第二个人知道,自己也就失去原来的位置了。

大乘佛法是 升恩斗怨 的解药

人的这种 升恩斗怨 之心,当年逼得曾国藩直说 勿过多怜悯 用恩莫如用仁 。这当然是无奈的总结,佛弟子还是应该从升恩斗怨的用心中解脱出来。

佛门里有很多具体有效的办法,比如对于不识恩义者,以不再施恩来使之警醒。《清净道论》里说,发现你生起了无惭无愧心的人,会采取什么手段?比如在接受供养时,此人到你面前,便有意不给你饭吃。你认为 既然给了别人,就一定会给我 ,但他把那一份直接从你面前撤掉,之后你就开始冷静思维了,心就清净下来了:原来,别人都不欠自己。无惭无愧心就变了,开始有一点惭愧心了。

而更大的 解药 ,乃是 三轮体空 的教法。

佛门对于施恩与受恩中 甚可怜悯 的人与 甚可怜悯 的心,悉生悲悯。 大悲心 以对,乃是佛门的态度。

人情纠葛中,恐怕只有将 施者、受者、施物 三轮体空的境界作为用心的目标,才有解脱之可能。否则,必陷入上不成下不就的人情两难之地。体会了这一点,或许才能从无惭无愧中幡然惊觉!对中国人而言,大乘佛教三轮体空的教法,真是人心的救命药啊!

佛法不可谓不美,人们也并非全不承认佛法之美,但眼见不少学人,学着学着佛法,所产生的问题,竟然渐渐与佛法全无关系了,且不偏不倚全然落在了 做人 的问题上。 人圆佛即成 ,做人,终究成了最核心的修行始发港,陈那与法称论师对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的最终结果 的因明论证,仍旧成为跨越千余年的不变真理。

作为修行人,不要有升恩斗怨、无惭无愧之心。求道的过程中,师长是要求 依教奉行 ,那不是 摁住你们,放逸自己 。做人,在亲证垢净无别的境界之前 莫把心里的 师 弄脏、莫把眼里的 佛 弄丑、莫把嘴里的 恩人 变寇仇(佛是皈依境,恩人是报恩所,师是皈命处)。恩、师与佛,人尽当尊,古云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这天网只张在人心里。此网若纲目不张,人生必无路可走。

法师简介:明贤法师,1973年生,青海北海禅院及湖北武汉石观音寺住持。18岁于虚云老和尚中坚弟子弥光长老座下剃度,禅门 一花五叶 五家法脉传人。26岁任江西佛学院教研主任,33岁中印友好年作为大陆唯一代表徒步 重走唐僧西行路 ,34岁启建青海北海禅院。2009年迄今,应北大、人大、社科院等高校社团邀请开讲禅宗、中观、《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经典;2013年以守护兴教寺等祖庭的护教义举,开启汉传佛教 护法元年 ;2015年,圆满义净、法显等大师海上求法的南海道七大海洋古佛国巡礼。其《三宝论》《佛教世界观》等多部著作被北京大学、牛津大学等高校图书馆收为馆藏。凤凰佛教《般若讲堂》栏目今日刊登法师开示如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