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这里有一场面向未来的对话 诚邀您的参与

句子大全 2011-06-05 19:36:15
相关推荐

关于中澳未来科学会议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CASISD)、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Sydney)和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建立了激动人心的伙伴关系,共同举办“中澳未来科学会议” 。该会议每年举办一届,在中国和澳大利亚轮流举行,专注于讨论影响研究、科学和经济政策制订的多学科以及跨学科难题。最终目的是为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政府高层提供建议,从而造福两国社会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

中国科学院雄厚的实力和知识、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富有影响力的研究以及与中国的紧密联系,加上自然科研的权威性和渠道,共同创造一个独特平台,使得中国和澳大利亚有机会就其世界领先的科研进行交流和探索。

今年会议的主题是集中探讨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些重大挑战:可持续性发展、快速城市化及21世纪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议汇聚了意见领袖、资深学者、政府官员、投资方和业界代表,群策群力,交流讨论,为打造未来智慧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创新型的解决方案。

在这里,您将有机会深度了解中澳两国共同关心的科研话题,把握最新科研动态,洞察中澳两国商业科技最新机遇。马上点击识别上方二维码,报名参会吧!

会议议程(持续更新中)

会议开幕

09:00

会议签到

09:30

欢迎致辞及嘉宾介绍

潘教峰教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

Laurie Pearcey,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际事务助理校长

09:40

开幕致辞

His Excellency Graham Fletcher,澳大利亚驻华大使

Professor Ian Jacobs,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校长

杨晓虹博士,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科学总监,《自然》系列期刊执行主编

10:15

合影

10:20

茶歇

主议题1:能源与环境

10:40

主题演讲

Scientia Professor Martin Green,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卓越教授

10:55

主题演讲

刘中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1:10

专题讨论

主持:王毅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

讨论嘉宾:

Scientia Professor Martin Green,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卓越教授

刘中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关大博教授,清华大学千人计划

李庚达博士,智能发电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11:50

问答环节

午餐

主议题2:智慧城市

13:30

主题演讲

徐怀宇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13:45

主题演讲

Scientia Professor Deo Prasad,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卓越教授

14:00

专题讨论

主持:Professor Nicholas Fisk,新南威尔士大学科研事务副校长

讨论嘉宾:

徐怀宇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Scientia Professor Deo Prasad,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卓越教授

张世琨教授,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陆强博士,安姆科集团亚太区研发副总裁

14:40

问答环节

14:50

茶歇

主议题3:新一代技术应用前沿

15:10

主题演讲

Scientia Professor Martina Stenzel,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卓越教授

15:25

主题演讲

曾毅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15:40

专题讨论

主持:Dr Pep Pàmies,《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主编

讨论嘉宾:

Scientia Professor Martina Stenzel,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卓越教授

曾毅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于清明教授,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萌博士,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产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16:20

问答环节

会议闭幕

16:30

闭幕致辞

Professor Ian Jacobs,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校长

潘教峰教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

学术采访

17:00-18:00

能源与环境

17:00-18:00

智慧城市

17:00-18:00

新一代技术应用前言

演讲嘉宾

Professor

Ian Jacobs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校长

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新南威尔士州信息与隐私委员会、澳大利亚卵巢癌协会 、《对话》机构的董事会成员, 悉尼健康教育、研究及企业联合会(SPHERE)的主席, 并与2019年被任命为 “澳大利亚大学联盟”的董事会成员。2018年, 他还出任了 “八校联盟”主席。

潘教峰教授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

国务院研究室中科院共建的中国创新战略和政 策研究中心共同主任,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科技 成果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 ,世界创新组织会士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技战略规划、创新政策和智库理论方法研究。

Laurie Pearcey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际事务助理校长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环球署首席执行官,他主要负责国际学生招生,预科、国际大一、英语等衔接课程开发以及国际业务拓展。他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印度研究院的董事会成员,澳大利亚八校联盟国际战略组成员,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孔子学院董事会主席以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执行委员会成员。

杨晓虹博士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科学总监,《自然》系列期刊执行主编

杨博士曾在美国的细胞出版社任职近10 年,职务包括细胞出版社大中华区代表、《癌细胞》常务副主编、 《细胞》代常务副主编、《分子植物》出版人等。在此之前她曾任职于哈佛医学院及麻省总医院、Ionis Pharmaceuticals 以及Introgen Therapeutics。

Scientia Professor

Martin Green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卓越教授

格林教授在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工程学院所组建的研究团队是国际上在光伏(PV)研究领域最大、最知名的大学研究团队。他对光伏研究的贡献包括:发明了目前已成为主要商业电池的PERC电池,并带领团队在过去的36年中保持了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为30的记录。这被誉为是太阳能光伏发展历史上“十大”里程碑之一。

Scientia Professor

Deo Prasad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卓越教授

可持续建筑与城市方面的国际权威,被视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现任低碳生活合作研究中心(CRCLCL)的首席执行官,这一机构是澳大利亚在建筑环境领域最大的行业-政府-专业-科研合作公司,并被授予2019年由澳大利亚建筑师学院颁发的“国家可持续领导奖”。普拉萨德教授和CRCLCL还负责了《联合国环境署关于中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发展指导意见》的制订。

Scientia Professor

Martina Stenzel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卓越教授

专注于研发新的用于给药的纳米颗粒, 以治疗癌症。她目前正在研究针对铂类药物和其他典型药物的给药系统,同时在研究更具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癌症治疗方法, 以期打破目前“千篇一律”的方式。结合医学科学,斯滕泽尔教授正在为更具个人化的治疗和疗法研发新材料,希望能对癌症进行更具靶向性的治疗。她现为《材料视野》的科学编辑,同时是数个编审小组的成员。

Dr Pep Pàmies

《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主编

他还曾担任《自然-材料》期刊的编辑超过五年,在此期间全力推广生物材料的内容,所审阅的手稿和交付的文章覆盖课题广泛,包括组织工程、医学影像、再生医学、癌症治疗和诊断。此前,Pep在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位于波兹坦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及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进行计算软物质和生物物理学的研究。

Professor Nicholas M Fisk

新南威尔士大学科研事务副校长

在任期间,他为校长在创造外部科研收入和提升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总体科研表现方面提供战略性的领导和支持,并致力于为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学者、科研人员和高等学位研究型学生。他是一名母胎医学的临床科学家,研究领域为发生生物学。著有400多篇学术著作,其h指数接近90。并于2014年当选为健康与医学科学学院院士。

曾毅教授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是类脑智能及人工智能风险、伦理与治理。提出并创建了类脑认知智能引擎平台、链接人工智能准则平台,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面向人工智能研究生首次开设《人工智能哲学与伦理》课程,受邀在国际人工智能哲学与理论大会、通用人工智能大会等针对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与模型进行特邀报告。

刘中民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能源化工领域应用催化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合作完成了多项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组织开发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完成了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烃技术工业性试验及首次工业化,截至目前,DMTO系列技术已签订25套装置的技术实施许可合同,烯烃产能达1448万吨/年。

徐怀宇教授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徐怀宇研究员长期从事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系统仿真与模拟、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方向的研究。并在高速铁路、智慧城市、智慧政务等领域作为第一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及上海市科委、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三十余项,发表国际学术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2项。

李庚达博士

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智能发电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

2014年7月加入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他分别在2009年和2014年取得了清华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的本科和博士学位, 并在2010年3月至7月间, 作为访问学者在芬兰技术研究院进行交流。此外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期间,他访问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进行燃烧研究。2014年至2017年,李博士担任GNETI能源创新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自2017年起,他开始担任GNETI智能发电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萌博士

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产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经济学博士,拥有十余年宏观金融、产业、政策研究经验。曾主持、参与中央财经领导小 组、发改委、证监会、工信部、国经中心等部委重大课题 。在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产业研究 方面成果丰富, 中 /英文发表 50余篇,主编《数字金融》一书,主持翻译《期权波动率与定 价》,参与编写《现代金融市场》。加入京东数字科技前,曾在证监会系统、三星经济研究院、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任职。同时,她还是上海高金学院及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外导师。

王毅教授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兼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目前,他还兼任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可持续发展系主任、岗位教授,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部际循环经济专家咨询委委员,国合会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贡献专题政策研究组中方组长,以及十多家涉及环境、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国内外组织、学术团体和基金会的理事或咨询顾问等职。

于清明教授

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

1990 年至1997 年在国家医药管理局任职。在联邦制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任职期间(1998 年-2009 年),他为联邦制药成功在香港上市,实现业务快速扩张和品牌辐射全球做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至今,于明清在中国医药集团先后担任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高级管理职务。

陆强博士

安姆科集团亚太区研发副总裁

带领该地区技术团队在亚太地区支持高达14亿美元的行业增长。他同时也是安姆科亚太区的高层领导团队成员。他曾在陶氏化学公司工作了九年有余。2010年,陆博士被陶氏化学公司由费城派驻上海。2016年,陆博士加入了毕玛时(Bemis)公司,并担任毕玛时亚太区研发副总裁。自2018年起,陆博士还出任总经理一职,负责毕玛时亚太区食品及特殊包装的业务。

*排名不分先后

关于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旨在通过关注对人类未来至关重要的领域来改变世界。其开拓性的研究和持续的创新力正在有效应对一些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从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到能挽救生命的医疗手段和突破性的技术。除此之外,我校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的政策制定与专家评论提供了信息,包括从国际人权、宪法承认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公共卫生到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

位列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新南威尔士大学提供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项目。这些项目跨八大院系并借力于新南威尔士大学与地方及全球社区强有力的合作关系,每年都吸引着诸多来自澳大利亚国内及全世界的优秀学子。

我们的62509多名学生来自137个不同的国家,使得我校成为了澳大利亚最为国际化的大学之一。

新南威尔士大学是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的成员——该联盟代表着澳大利亚最领先的科研密集型大学,与此同时我校还是著名的国际网络Universitas 21的成员。新南威尔士大学还与全世界250多所大学建立了科研合作伙伴关系。

我校2025战略规划具有雄心勃勃的框架,罗列出最为重要的优先事项与主题,将指引着我们实现在2025年之前把我校打造为“澳大利亚的全球大学”这一宏伟目标。

我们为此而努力奋斗,坚信一所了不起的大学,必定得是走在发现、创新、影响力、教育与思想领袖最前沿的全球领导者,方能为人类生活的改变做出重大贡献。

关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015年11月,中国科学院被确定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第一类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并明确试点的重点任务是建设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

CASISD成立于2016年1月, 是一所为中国科学院学部(CASAD)提供支持的科研组织, 并已成长为在中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顾问团。其定位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发挥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咨询机构作用的研究和支撑机构,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的重要载体和综合集成平台,是集成中国科学院院内外以及国内外优势力量建设的创新研究院。

战略咨询院的主要任务是发挥中国科学院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为一体的优势,从科技规律出发研判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突破方向,从科技影响的角度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问题,聚焦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和创新政策、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预测预见分析、战略情报等领域,汇聚国内外优秀人才,建设开放合作的战略与政策国际研究网络,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

关于自然科研

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提供一系列专门服务于科研共同体的优质产品与服务,涵盖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和应用科学,包括了期刊、数据库和研究者服务等。

《自然》杂志(Nature)创建于1869年,是国际领先的科学周刊。此外,自然科研还出版一系列冠名“自然”的订阅型期刊、重要的多学科开放获取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包括《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在内的其它一些开放获取期刊,以及与科研机构和协会合作出版的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s)。这些期刊同心协力,发表了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科学发现。

Natrure.com每个月在线为超过九百万的访问用户提供自然科研的内容, 包括《自然》新闻和评论,以及在自然招聘(Nature Careers)上刊发的全球科研就业资源、招聘信息和会议活动信息。自然科研还提供一系列研究者服务,如在线及面对面培训、专业语言润色和编辑服务等。自然科研是施普林格 自然集团的一部分。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nature.com和springernature.com,关注官方微信“Nature自然科研”和官方微博 “@Nature自然科研”。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

编辑:Quanta Yuan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