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军报今天两个专栏聚焦一问:我们离打仗还有多远

句子大全 2011-06-01 12:56:41
相关推荐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反复强调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多次就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作出重要指示。这些重要指示,为全军部队练兵备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不断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关键是要将习主席的这些重要指示作为“魂”和“纲”,深深刻在脑子里,自觉落在练兵备战的行动上,反复考问“我们与能打胜仗的差距在哪里,应该怎么办?”从今天起,本报在要闻版和军事论坛专版开辟“我们离打仗还有多远·实战化训练新闻观察”和“我们离打仗还有多远·实战化训练大讲台”两个专栏,直面当前制约战斗力建设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听官兵吐心声,请专家谈对策,为推进实战化训练有效落实思与谋,为持续兴起军事训练热潮鼓与呼。

胜战之钥:千军万马看指挥

■本报记者 梁蓬飞 特约记者 吴旭

“跨越-2015·朱日和”演习蓝军炮兵分队进入配置地域。于壮清 摄(资料图)

又是一年练兵季。被誉为“我军实战化训练风向标”的朱日和训练基地,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跨越-2016”实兵对抗演习即将拉开序幕,这座方圆千余平方公里的演兵场又将烽烟再起,多支陆军合成旅准备陆续进场,对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进行新一轮砥砺提升。

能打仗打胜仗,千军万马看指挥。回望来路,从“跨越-2014”至今,记者在这里跟踪采访了近20场演习,发现“中军帐”里的故事,最能诠释我军走向未来信息化战场的艰难成长。

说其成长,是因为3年多来,我军推进军事训练实战化力度之大、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变革之深、变化之著前所未见,指挥员指挥打仗能力显著提高;说其艰难,是因为演练演习中,一些新问题不断出现,一些老问题积重难返,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胜战之路依然布满沟沟坎坎。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在“跨越-2016”开始之前,让我们把目光转向那些发人深省的“艰难”过往。

——作战筹划:导演部规定部队必须在50小时之内完成,但某装甲旅仅机关筹划就用去大部分时间,造成营连分队筹划时间不够用,战斗协同不精细。结果,仗一开打,便陷入各自为战,难以攥指成拳;

——指挥演练:眼前明明有实时战场态势,某机步旅指挥员却视而不见,从分析形势、定下决心、制订方案到下达指令,不是背台词就是念稿子,导致“拍脑门的谋略”“凭感觉的指挥”屡见不鲜;

——野战部署:某红军旅没有依车建所,而是搭建指挥帐篷,里面沙盘、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电子显示屏、各式挂图等应有尽有。结果因目标太大被“敌”识别;

——兵力运用:尽管每支参演部队都配属了空军、陆航、特战、电抗、无人机等新型作战力量,但有的指挥员只注重建制内陆军装备,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现代作战理念和作战样式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中,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运筹帷幄,不能异想天开;摆兵布阵,岂可任性而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教授杨宝有对此毫不讳言:以前在朱日和训练基地、在陆军部队发生的这一幕幕,也在其他训练基地、其他军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是我军部分指挥员“五个不会”的直接体现。

不会判断形势、不会理解上级意图、不会定下作战决心、不会摆兵布阵、不会处置突发情况,不言而喻,我军部分指挥员这“五个不会”的实质,是指挥现代战争能力不够。

指挥现代战争之能、能打胜仗之能,已非传统的、机械化的、大陆军的惯有之能,而是向体系化、信息化、诸军兵种联合转变的新质之能。朱日和训练基地司令员高继安说,以此为参照系和度量衡,追问指挥现代战争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如何拥有这样的能力,今日今时已不能继续停留在理论、思想、说理层面打转,而应该躬身练兵实践、发动全军智慧,尽快找到破解之法。

在军委训练管理部,对我军近年来演练演习中暴露的问题,正在探寻应对之策。“坚持问题导向,千万不能搞成‘问题秀’。”一位资深参谋说,要分门别类解决问题,坚持“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负责”,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造成悬而未决、久拖不决。

具体到指挥控制方面,比如,针对有的指挥员对实战化训练规律、现代战争制胜机理认识若明若暗的问题,他们组织人员研究制订专门的指导法,开展重大理论问题科研攻关;针对有的指挥员联合素养不高的问题,在全军推开跨军种跨院校联培共育模式;针对有的部队作战指挥效能过低现象,研究改进指挥决策程序、创新指挥手段方式……

在陆军机关,记者从一份材料上看到,为了更好地开展跨区对抗检验演习,他们把“指挥短板”分解为指挥员素质、作战条令、作战理论、通信手段、部队编成、武器装备、战场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改进措施,努力实现精确侦察、精确筹划、精确指挥、精确协同、精确评估。陆军参谋部训练局一位副局长说,现代意义上的指挥,不再是局限于一顶帐篷、一座方舱里的运筹帷幄,而是向多维战场的末端延伸,向精确缜密的数字化管控拓展。今年的朱日和,无疑将上演更多精彩。

从这里走向战场。置身新体制新格局,从朱日和瞩望全军演兵场,指挥员们有一种共识更加坚定:下一场战争的“指挥棒”不会配发;有一种自信正在生长:只要坚定地选择在实战硝烟中砥砺成长,就一定能够掌握未来战争的胜战之钥。

一将何“求”

■周猛

古人云:“军之大事,命在于将。”指挥员的素质如何,关乎战场胜负,关乎军队存亡。又云:“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练兵之要,先在练将,指挥员训练历来是军事训练的重点、难点。

一将难求,难就难在将的忧患——“守不忘战,将之任也。”古今中外优秀指挥员最让人敬佩的地方,正是他们心无旁骛,醉心沙场!一将难求,难就难在将的本事——“良将用兵,若良医疗病,病万变,药亦万变。”未来作战不会是历史上哪场战争的翻版,不能站在思维浪尖上的指挥员,必将被淘汰在战争的退潮里!

近年来,针对部分指挥员能力素质上的差距,习主席连续提出“两个能力不够”“三个能不能”和“五个不会”等问题。三军统帅的话语,振聋发聩,语重心长。各级指挥员只有把准备打仗当作崇高使命、最高追求,争做训练的“明白人”、精武的“总教头”,把打铁的骨架练硬、把亮剑的本领练强、把挥师的能力练足,才能确保一旦需要,能够断然出手、决战决胜,让党和人民放心。

(《解放军报》2016年06月16日 01版)

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