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为什么没有河北话 河北菜?河北人存在感图鉴

句子大全 2011-05-30 06:04:53
相关推荐

· 站长说·

提起河北人,似乎有千头万绪要讲,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我们讨论过辽宁人的接地气,山西人的实在,河南人的幽默,当我们说起河北人的时候,往往是说不出个所以然,但翻开厚重的燕赵史,就会发现在我们眼里一直透明隐形的河北人,原来才是真正的主角。从女娲伏羲到炎黄部族大战,可以说河北就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之辈,河北人的仗义侠气是刻在骨子里的,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地道战》《地雷战》《狼牙山五壮士》等等英雄事迹,都是发生在无险可依的冀中平原上,这片土地上的河北人经历战火洗礼,外族铁蹄,依然挺着铮铮傲骨,咬牙坚持,河北人一路走来真是太不容易了!明明河北有那么多辉煌的过往,但低调的河北人从来不过度的宣传,就像充满禅意的高僧一样,扫榻沏茶,静静等待着有心人的到来。

在中国,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少听说有河北话、河北菜,甚至作为河北人的存在感也很低,壹读(ID:yiduiread)的一篇文章从一些方面说出了原因。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欢迎大家底部交流。

只有当每年华北雾霾成灾之时,河北才被全中国人民想起。

最典型的场景是春节晚会。

春晚的相声小品里,城里的小人物一般是北京人、有钱人一般是上海福建广东人,进城务工人员一般是山东人或者河南人(比如2009春晚中的小品《吉祥三保》中那句“卧嚼傲!”),农民一般是东北人。

而早年的《我爱我家》里,退休干部傅明同志是南方人,后代都算北京户口,家里前后两个小保姆,张凤姑是四川人,薛小桂是河南人。

河北人在所有阶层里消失了。

面对中国地图,壹读君觉得这个问题很有必要回答:为什么河北这么没有存在感呢?河北真的穷吗?

坊间广为流传的全世界钢产量排名中,第一名是中国(不包括河北省),第二名便是中国河北省(不包括唐山市),第三名便是中国河北省唐山市。

在若干年前,有这么多钢在手,就是世界工业第一强国了,但现在钢产量过剩钢价好比蔬菜价(阿里巴巴上的普通CR12MOV 钢材,15500.00元/吨=7.5元一斤 ),钢产量大省几乎与雾霾大省一样不是什么正能量。

河北没有存在感是因为河北穷吗?

似乎不能这么说。河北省究竟穷不穷,其实要看你以什么数据和标准来衡量,以2015年的GDP总量,河北省可是一个富省,排名全国第六,仅次于广东江浙山东与河南四川。

但从人均收入来看,2015年河北省排名倒数第十(人口7429.92万)。论土豪,河北有豪车遍地的唐山,但也有环北京贫穷带。所以,河北同学们的不舒服不爽,穷富只是一个表皮问题,骨子里还是存在感问题。

一直被折腾,从未被超越

作为一个省份与这个省份成员的省籍感,它的存在感是对省份作为共同体的认同,这个学术说法简单说来,一提河北省河北人有没有统一鲜明的形象?

事实上,如果有一个百岁的河北人,浪迹天涯午夜梦回时,他想到的故乡河北几乎是一个难以聚焦的“流动的故土”,因为故乡的焦点一直在玩走马灯。

清代,直隶总督衙门在保定府,省会也在保定;北洋政府时期,直隶总督府在天津;1928年改名为河北省时,省会仍在天津,但10月又迁到北平;1930年10月,省会再迁天津;1935年6月,天津改为直辖市,河北省会又迁到保定;抗日战争时期,省政府曾经在邢台,抗战胜利后又回迁北平。

△清代设于保定的直隶总督府

你以为建国了,和平安定了,河北就可以不折腾了?给大家看看建国后。

1949年,保定成为河北省省会;1958年4月大跃进时期,为了工农互促,全面跃进,省会由保定迁往工商业更发达的天津;1966年,美国扩大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中苏关系恶化。为响应“备战、备荒”指示,河北省委决定将省会撤出濒临海岸易受攻击的天津,迁回内陆保定;省会回保定没几天,“文化大革命”爆发,北京军区有关领导认为,石家庄工人阶级队伍比较坚强,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省会由保定市迁至石家庄市。

从此,石家庄坐上了省会的宝座,至今稳如泰山。1949年之后,变动了省会的,除了河北之外,只有河南省会由开封变成郑州(交通便利决定一切),安徽省会由安庆变成合肥。但省会在三座城市之间周转的,唯有河北。但要一个河北省人瞄准一个想象的中心形成一个省份的共同记忆,最终只能换来一句no zuo no die。

为什么没有河北话、河北菜?

除了谜之省会之外,河北的谜之形象还有很多。有一种叫做河北话的河北方言吗?貌似,是木有的。

在河北,离北京近的那一圈河北人说的差不多就是北京话(包在京津之间的三河、大厂、香河,贴着北京的廊坊固安等)、靠山东那一片口音像山东话、靠东北的自然是俺们那旮旯的刘老根味、靠西边的则更像山西话。

而一提河南有曾经作为国宴菜系的豫菜,山西则有几百种花样面食,但提到河北,吃货唯一能想到的可能只有驴肉火烧。

但火烧毕竟只是一个小吃而已,要整上一大桌特色河北菜,几乎也是谜之菜单了。

河北省没有河北话,没有河北菜。河北人几乎是全国省感最弱的一群人。一个沧州人到张家口和秦皇岛,需要到北京倒车,而到了张家口当地口音是山西话,秦皇岛人则是一口东北话,这几乎都是出省的感觉,但居然都算是河北。

这个共同体认同的虚无主义,来自河北省版图的剧烈变迁。

其实几十年前,这好些地方都不算是河北。貌似同样没啥存在感的张家口,1928年时是察哈尔省省会,1952年察哈尔省建制撤销,察南、察北两专区合并后称张家口专区,才归了河北省。这块土地,在地貌、风俗上其实更接近内蒙,而不是老直隶style。壹读君顺便提一下,1949到1952年,张家口还做过几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曾经的绥远、察哈尔、热河

除了大版图上的形象不明、身份可疑之外,河北内部的中心区域也不断被洞开。房山、良乡、昌平、通县、顺义、大兴、房山、怀柔、密云、平谷、延庆,这些今天著名的京郊在1952年之前都属于河北。

举个例子帮助理解:如果你家院中原本有一个池塘,年年夏天你还在池里游泳,但有一年池塘突然归了隔壁老王家,那么你对自己家的记忆和认同一定会有严重的损伤。

京津冀里,河北有啥作用?

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广州佛山之间有地铁。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到昆山之间已经开通跨省地铁。而北京与河北之间还有着不少断头公路。

从2013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国家地理河北专辑》)看,北京大学当年录取北京籍贯学生215人,河北籍学生为25人,而复旦大学录取上海籍学生715人,江苏籍为270人,浙江为 252人。上海的名牌高校对江浙生源显然有着一定的倾斜,而北京则完全没有对周边地域的倾向性。

从民间族群身份认同来说,全部都一口广东话的珠三角血脉认同自然不需强调。据1950年的统计,上海人口中48%原籍为江苏,26%原籍为浙江,而北京人的组成极为复杂,晚清遗留下来的满族后裔,1949年之后进京的军队中多的是山东人,而文化机构中多的是江浙人。所以北京与近在咫尺的河北互相绝没有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的血脉感情。

而在经济带动与辐射关系上,上海与周边的江浙城市相对良性。当上海在2000年之后将城市经济中心向金融中心与商业中心转移时,苏州以及其他城市接受了上海大部分溢出的制造业,并在吸收外资的总量上甚至超出了上海。而当北京将首钢这样的巨型国企搬迁到河北时,从企业所得税到企业用工都与河北没一毛钱关系,每周有大巴将上万首钢的工人从北京运输往返于曹妃甸。

△NASA在2012年拍摄的地球夜景局部,你可以看到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夜晚灯光分布的差异。顺便奉送朝鲜半岛的彩蛋

△把上面那种图局部放大,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长三角、珠三角塑造了大片的城市带,而京津冀则是大片稀疏的灯光拱卫北京天津两座城市

这种局面对于河北而言其实“古已有之”。1956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158全国重点项目中有8个落在了保定。有保定变压器厂,全国最大的变压器厂,有著名的乐凯胶卷等。这些大厂都是国家级部属单位,税收几十年与保定市也相对独立。

而当一个河北人开车要进入城市群的中心时,到了六环路以内他得停车办理进京证,到了二环,他的车就彻底歇了——二环以内彻底禁绝外省车辆通行。

河北省要在整个京津冀大群里找点存在感,来点身份认同感,也是一件并不那么甜蜜的事情。

至此,为河北人民和全国人民破了一个大谜案。历史上,当首都在北京时,这里都不叫作河北,这一片就是直隶,就是京畿,就是中书省。当首都不在北京时(唐在长安,北宋的汴京),这里才叫作河北,黄河以北这样一个自然地理身份才凸显了出来,而不是京城周边这样一个政治地理身份。

针对壹读(ID:yiduiread)以上的这篇《为什么河北省特别没有存在感》,河北日报官方微信平台发文给予回击,全文如下:

这就是河北的存在感

一不小心

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

位于阳原县西城镇的泥河湾博物馆,高耸的“人”字行大门造型告诉在此驻足的人们:“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从200多万年前人类光顾泥河湾以来,这里的文化遗址就一直延续下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象征中华民族发展的270米的青铜甬道上,泥河湾的小长梁遗址作为见证中华大地古人类最早的发祥地,被镌刻在了第一个台阶上。

一不小心

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

“看一百年文明到上海,看一千年文明到北京,看两千年文明到西安,看五千年文明到涿鹿。”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人文始祖——黄帝、炎帝、蚩尤汇聚涿鹿,经过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融合、大联盟,孕育了灿烂的三祖文化。

一不小心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平山西柏坡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与井冈山、瑞金、延安并列中国革命的四大圣地。

一不小心

就成了九州之首

古代分中国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冀居首。

一不小心

就成了最有文化的省份

河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与陕西并列中国第一,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总量居中国第2位。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930处,居全国第一位。拥有长城、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清西陵3项世界文化遗产;拥有邯郸、保定、 承德、正定、山海关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是长城途经距离最长、保存最完好的省份,境内长城遗存达2000多公里。

一不小心

成为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

一不小心

耗时89年盖成的避暑山庄就成了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

一不小心

就有了距今已1400多年、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

一不小心

就把“华北明珠”纳入了怀中

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公里,由90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以及36个岛村组成。

一不小心

就把“东亚蓝宝石”戴在了胸前

坐落在衡水市桃城区、冀州市和枣强之间的衡水湖,享有“东亚地区蓝宝石”、“京南第一湖”的美誉。

一不小心

就出土了世界上最贵的一套衣服

在满城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两件金缕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一不小心

就存下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酒

中山靖王墓中挖出的汉代白酒,在2200多年过去后打开壶盖仍可嗅到酒香。

一不小心

就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铁器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铁器,把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铁器的年代,推到了约3400多年前。

一不小心

有了中国唯一一个没有改过名字的城市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华地名文化之特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生于此,赵武灵王在这里胡服骑射,曹操在这里“铜雀深深锁二乔”,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源远流长。

一不小心

就开创了试卷密封的先河

我国古代第一次实行“糊名”制度是在公元984年宋太宗赵匡义亲自主持的殿试中。赵匡义,涿州人。

一不小心

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钟表

公元1267年,邢台人郭守敬在大明殿制作了专门计时用的机械钟。

一不小心

就有了中国第一个火车站

始建于1881年的唐山火车站是唐胥铁路起点的第一个火车站,被誉为“中华第一站”。

一不小心

就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袋水泥

生产厂家则是1889年清政府开平矿物局总办唐廷枢在唐山创办的水泥厂。

一不小心

就制造出了全国第一盒国产火柴

始建于1912年的泊头火柴厂生产的火柴,全国哪儿没见过?

一不小心

就保存下了全国最高的铜铸大菩萨

宋太祖赵匡胤敕令建造的“千手千眼观音”如今依然矗立在正定隆兴寺内。

一不小心

就雕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木雕大佛

承德普宁寺内全木结构的大佛腰围15米,仅头部就重达5.4吨,是由120立方米的松、柏、杉、榆、椴五种木材拼制而成后,分三层雕刻成型的。

一不小心

就有了中国最美观音

正定大佛寺宋代五彩悬塑观音,让梁思成先生赞叹不已,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最美观音,并将其照片长期摆放在北京故居书案上。

一不小心

成了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均跻身亿吨大港行列。铁路、公路货物周转量居中国大陆首位。

一不小心

成了中国交通最为便捷的省份

刚刚通车的京港澳高速河北段豪华八车道,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888公里,飞速发展的机场、港口建设让河北与世界紧密相连。

一不小心

成了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

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使河北成为打造中国区域发展新增长极的希望之地。

信息来源:长途汽车站、指尖廊坊公众号。转载为了分享,分享积淀美德。觉得好,就快快转载吧!转载请注明来源。点击“写留言”可参与讨论交流。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转载旨在向广大妇幼健康工作者传递信息、促进交流,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或内容不实等问题,烦请通知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本公众号与今日头条号“妇幼健康服务”同步推送相关信息资讯,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转载旨在向广大妇幼健康工作者传递信息、促进交流,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或内容不实等问题,烦请通知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本公众号与今日头条号“妇幼健康服务”同步推送相关信息资讯,欢迎关注!

联系合作,版权争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