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百强县江苏为何总“霸屏”?从榜单“魁首”之争到南通“五虎”崛起...

句子大全 2011-04-16 07:33:00
相关推荐

自身优秀与否,往往从“第三方”口中说出更具信服力。

日前,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在人民日报社发布。榜单一出,便引广泛围观。彼时,1号君也曾推出一份简要的分析盘点,并大快人心地指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发布,江苏占了四分之一!”

今天,顺着这份由第三方权威机构发布的榜单,1号君就接着说道说道,榜单内外,有关全国百强县和江苏县域经济的那些事儿。

览全局:苏浙鲁“三足鼎立”,县域经济各展所长

中国百强县(市),依托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的发布,同步出炉。中国百强县市,全名又叫“中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竞争力百强县(市)”,是对中国县级行政区域以县份、县级市与旗为主,包括部分市辖区的经济综合实力评价。

那么,这份综合实力评价,以及此次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究竟“含金量”有多高?

1号君了解到,《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不仅是当前国内县域经济研究最权威的排行榜之一,常常又作为衡量国内区域经济的重要参考;此外,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的数据,同时还作为每年一度“中国城市品牌排名榜”的重要构成部分,为全国城市品牌评价工作,打下“先手”。

如是来看,在当前构成中国县域、市域和区域经济排名的各层级、各类型评价体系中,县域经济百强榜,正处“关键一环”。

也恰恰是因为拥有显著地位,榜单一经发布,各路目光便分沓而至。与此同时,对强省博弈的话题聚焦,难免随之而来。

日前,由人民日报社发布的“2020全国百强县榜单”

纵览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在以经济指标为刻度的丈量体系下,江苏,继续稳坐“头把交椅”——不仅有25家县市登榜入列,总量领跑各省,占据“全国百强”1/4的“版图”,而且榜单第一的位子,依旧由昆山所踞。不仅如此,25家上榜县市中,江苏足足有20家入选“前50”。

上榜县市总量紧随江苏的浙江,共在榜单上出现18次。其中,其排名最靠前的县市,也是地处东海之滨、身居杭州湾南岸、作为上海经济圈南翼重要工商名城的慈溪,位列榜单第6。

浙江之后,便属山东。以青州市作为百强榜“收尾”县市的山东省,共有15家县市成功入选。

一些读者可能会奇怪,作为国内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为何只有3家县市上榜?

其实,说怪也不怪,因为广东的一贯特色就是“强区弱县”。

早在5年前,当2015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出炉,江苏揽括县域经济前5名,而广东上榜县市只有惠州市博罗县,其排名还在第83位时,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的陈鸿宇便直言:“我的感觉是比较客观,(这)反映了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相较江浙而言)广东的县域经济发展是比较落后的。”

在比拼县域经济的数十年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名额”的争夺,“斗”到最后,实际多半也是各县经济体量的“角逐”——

此次中国百强县榜单的另一种称法则更为直接:“2020年全国GDP百强县榜单”。入选“百强名册”的各县排序,正好也是依照2019年国内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的体量划分的。

基于这一划分,县域经济的差异一目了然。

就“榜单前三”而言:

状元:昆山(苏州),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5.06亿元,超过苏州全市该年度GDP总量的1/5;

榜眼:江阴(无锡),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4001.12亿元,足足高出第三名张家港市1000亿有余;

探花:张家港(苏州),2019年GDP总量2850.00亿元,不仅超过第四名300亿出头,也是榜单第100名山东省青州市去年全年经济总量的5.19倍。

而榜单“三甲”的经济体量之和,甚至超过前十名2019年GDP总和的40%,难免有丝“傲视群雄”的意味。

论江苏:今昔相较,“前三”雷打不动,“新秀”进击“中上”

其实,不论此番“问鼎”年度经济百强县榜单的昆山,还是作为入选县市数量最多的省份江苏,成绩,都不是一年两年“打出来的”。

2005年之前,国家统计局曾有过发布全国“百强县”排名的历史。05年以后,统计部门大幅削减了这一发布,而与之相对的民间排行反倒兴盛起来。

然而,不论“民间比较”还是“官方排行”,江苏经济强县的声音却一直很强,并延续至今——

2015年,江苏包揽全国县域经济前五;

2018年,在人民日报《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报告》中,“百强县”前十,江苏占据6席,而与此同时,前五之中,江苏独揽前四;

2019年,同样是人民日报发布的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昆山第一、江阴第二、张家港第三、常熟第四……“百强县”前十,江苏依然占据6席;

今年,前五、前十之中,江苏占据的席位虽与此前两年一样,但相关县市名次却略有波动——前五之内,常熟由四转五;前十当中,宜兴提升至第七,太仓则滑落至第十。

然而也需指出,不同年份间的排名,虽可参考,但名次具体的上升或下降却应当并无必然联系——

如前所述,2020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由人民日报社发布,评价标准主要依照各县此前一年的全年GDP;

但2019年,人民日报社发布的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其评价指标虽与经济密切相关,可较之今年,却并未明确给出与GDP之间的联系;同一年,“2019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的发布者,则是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也就是说,2019年更倾向于考察各县主要经济指标的榜单,又出自中科院,而非人民日报社之手。

发布主体不同,或同一发布主体采用不同标准,对前后年份的比较将带来哪些具体影响,目前不得而知,但从近年来国内综合评价县域经济的主流榜单里,不难看出一大趋势:

“江苏领跑”的事实没有发生改变,尤其榜单前三,但在“第四名”的争夺上,江浙之间的竞争却“愈演愈烈”。

此外,总体上,江苏县市入选榜单的名次结构也更具竞争力,“后起之秀”纷纷涌现——

2019年时,不论哪一榜单,全国“百强县”中介于第60-80名的江苏身影尚有不少,而在此次发布的“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上,绝大多数却纷纷挺进了“前50”。以泰州下辖的泰兴、靖江、兴化为例,在2018年中科院发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100强中,泰兴市尚位列于第32位、靖江市位列第33位、兴化市位列第74位;而在此次发布的榜单中,泰兴已提升至28、靖江提升至35、兴化提升至44……

看争鸣:南通“五虎”崛起、东海“蛰伏待机”

今年也好、去年也罢,这些年全国县域经济排行榜上,江苏皆是当之无愧的“霸屏之王”。而在江苏“霸屏”的同时,全省县市之间,“比学赶超”的步伐也从未停止。

对此次上榜的江苏各县市来说,“魁首”的争夺,其实在昆山与江阴之间由来已久。

1号君注意到,2019年,昆山与江阴GDP均为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分别为4045.06亿元和4001.12亿元,两者之差,仅不到区区50个亿。

由此,榜单一出,也有不少声音随即发问:江阴“夺魁”,还有多远?

从经济总量看,江阴机会是不小——2018年江阴比昆山GDP总量少了69亿元,而在去年,这一差距缩小至43.64亿元;从2019年的GDP增速来看,江阴同样更有冲劲——去年江阴6.8%的增速也跑赢了昆山的6.1%。但是,在公共预算收入方面,昆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仅“底子”比江阴厚实不少,其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速还是江阴的5倍,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

在这番你来我往、来回拉锯的态势下,江阴“夺魁”还有多远,实属难讲,但不得不说,两地对“中国百强县之首”的争夺,显然已更加白热化。

除“苏南四小龙”备受关注外,此次百强榜中,1号君还发现,力争今年迈入江苏GDP“万亿俱乐部”的南通,下辖5县均有上榜——

海门市、如皋市、启东市、海安市、如东县此次分别排名第13、19、23、25和30位,并且各县去年的GDP也均突破千亿大关。

回顾今年年初的报道不难发现,早在今年1月5日,从海安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便报出喜讯:2019年海安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左右,工业应税销售在南通率先突破2000亿元。

1月7日,参加南通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如东县代表团也传捷报:去年,该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0亿元,同比增长7%,增幅南通第一。

而至于海门、如皋和启东,则更在早前2016、17、18年,便有了亮眼的表现。2016年,海门经济总量在南通县(市)中率先迈上1000亿元台阶,而随后的2017年和2018年,如皋、启东也相继突破千亿关口。

即便南通近年来的表现相当不俗,但今年以来该市还是喊出了“跳出苏中找对手,全方位融入苏南”的口号。今年1月份南通市两会期间,该市市委书记徐惠民更在参加县(市)代表团审议时,对当地部分县(市)进一步追赶超越提出要求——

启东:跑好对接浦东“第一棒”,百强县市排名年年进两位;如东:发展速度争第一,百强排名升十位,为南通争当全省沿海崛起龙头作贡献;海安:高质量发展争第一,百强排名进二十……

诚然,2020县域经济百强榜公布后,有人欢喜也有人愁。

“2020年全国百强县连云港无一县入选!连云港怎么了?”此消息一出,当地微博、贴吧旋即炸开了锅,争论不断。

资料显示,2014年之前,连云港下辖赣榆,东海,灌云,灌南4县及海州,新浦,连云3区。2014年,赣榆由县变区。连云港变为东海,灌云,灌南3县及海州,赣榆,连云3区。

基于此,有媒体梳理发现:2013年赣榆县入选,排名第86名;2014年,赣榆由县划区,失去了入选百强县的资格。同年,东海县接过接力棒,并在2014、2015两年入选;2018-2019年,东海又均以末位资格入列百强县,两年均排名第100位。

但到2020年,东海落选了。

感慨之余,1号君认为,身为“中国水晶之都”的东海此番落选,虽对倒逼当地改变硅产业和石英加工产业的发展思路有所助益,但无论如何,眼下目光都不应盯在失去的“百强榜第100名”上——证明自己,连云港和东海,其实更需要的还是超越自我、超越过去。

记者 李睿哲 王建朋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