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从路遥 王小波 莫言三位同时期作家 浅谈知识青年的向往与回归

句子大全 2011-04-11 14:54:34
相关推荐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的一批作家,路遥、王小波、莫言的身上有着太多的相似点。他们出生的时间相近,经历的事情相似,创作的文字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路遥(1949.12.2~1992.11.17)原名王卫国,从小在陕北榆林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中长大,作为中国当代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和《人生》。

王小波(1952.5.13~1997.4.11)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先后当过知青和民办教师,后来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并且赴美留学,代表作有《时代三部曲》、《沉默的大多数》。

莫言(1955.2.17~)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平安村一个普通的家庭,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代表作品有《蛙》、《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

三位同一时期作家的作品中,路遥和莫言可以划为一类,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代表。而王小波可以划分为另一类,从城市走向农村的代表。

一、乡土文学的代表路遥和莫言

路遥和莫言都是出生于农村的普通家庭,他们笔下的主人公基本都是从农村走出去的知识青年,比如《人生》中的高加林,以及《蛙》中的“蝌蚪”万足。语言文字简单朴实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但越是简单的文字却寓意着更深刻的道理。

在城乡之间有着巨大差别的年代,农村中的知识青年由于受到新知识的沐浴,内心经过了新思想的洗礼,开始向往外面的城市。但是经济体制的束缚、以及市场经济的局限性,让他们内心都对城市产生了一种融不进去之感。

出走有大千世界,回头有母爱故乡,身后的土地是最大的怀抱,包容了一切在外游子内心那颗跳动不安的心。于是农村的土地便是知识青年的回归,从高加林最后返回农村、叔叔高玉智落叶归根、以及万足与妻子最终退伍回乡的情节来看,无论在外走得多远多久,故乡永远是内心最终的归宿。

二、孤独的“教父”王小波

王小波的经历恰好与路遥莫言相反,他是作为城市知青去农村参加建设, 从他的作品《黄金时代》来看,农村的经历无疑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广袤无垠的土地也给了他创作的灵魂,让他体会到了城市从未有过的体会。

王小波的经历丰富,城市出生的他体验过农村的知青生活,又有着国外留学的经历,多重生活刺激下的他,便有了知识分子独特的气质—崇尚自由。

不论是生活的自由、还是行为的自由、又或者是思想的自由他都想拥有。从王小波天马行空的文字来看,他的脑海中有一万匹野马在奔腾,高山峻岭不是阻碍,江河湖海之间没有距离,他的文字与他所走过的路一般千变万化、光怪陆离。

三、总结

每一个时代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烙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所走的每一步都将成为过去,正由于有了这些伟大的文字创作者,才得以让无数的后辈从中窥探历史的风貌,也填充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