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女娲造人”神话背后是怎样的文化格局?

句子大全 2011-03-15 04:26:09
相关推荐

文化最初由创世神话、创生神话、造人神话所拟定。“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背后,是怎样的文化格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从“造人创物——中国创始神话”入手,回答“人从哪里来”这一亘古不变的哲学话题。

 

“女娲造人”是中华民族最熟悉的神话故事之一,故事记载可见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也就是说,女娲造出了两种人,一种是花功夫做出来的富贵者,一种是粗制滥造的贫贱者。

 

神话背后是贫穷与富贵的社会等级差异,但“女娲造人”最初是由强者还是弱者讲述的,田兆元认为难有定论:“中国的造人神话,过去我们认为是统治阶级宣扬阶级对立和富贵天命论,但后来发现,这很有可能是平民对自己无法改变的命运的一种血泪解读,自己是贫寒的阶层,只好认命,认为自己是泥巴捏出来的。”

 

田兆元认为,女娲神话中也蕴藏着中国社会婚姻制度与伦理的隐喻。他展示了一幅《伏羲女娲交尾图》,画面上,伏羲左手执矩,女娲右手执规,二人以手搭肩相依,蛇尾相交,头顶上方还有一轮红日,尾下则是月亮,“中国哲学其实就是这样一张图,天地、阴阳、男女、规矩、尊卑、贵贱等意涵,都是双方一起达成的。”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也流传着伏羲女娲兄妹通婚的故事。唐李亢所撰的《独异志》记载最详:“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与其妹上昆仑,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悉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此故事根据女娲造人神话和婚神传说整合而成,“烟合”即“姻合”,借用“烟”的合散象征婚姻的成与否。田兆元介绍说,这一传说在流传过程中还产生了丰富的变种。“比如传统结婚有盖头,新娘要遮住脸,原来兄妹婚就是这样遮住的,这是传下来的风俗。再比如男女恋爱,女孩子叫男孩子‘哥哥’,这也是一定程度上的神话遗存。”田兆元说。黄土高原上的女娲庙同样是奉祀女娲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

 

中国的造人神话有两套话语体系。田兆元介绍,一是“女娲造人”这种带有故事性的话语,二是缺少情节的“天地万物”的话语:“‘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作用就是生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夫妇、父子、君臣,而后有礼义。”

 

在“天地万物”的话语体系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过去有种禁忌,你不能破坏自己的身体,否则就是破坏祖先的血脉。中国的生育文化,最后变成了对整个自然的爱,从孝敬父母到敬重君王,‘孝’是家国一体的‘孝’;再推广到‘禽兽以时杀焉’,孝顺成为一个准则,一定要按照自然的顺序来做事情。”田兆元说。

燧人取火、“伏羲制娶嫁,以俪皮为礼”、庖牺氏作瑟、神农和药济人、仓颉作书……古老传说记载了一个又一个“创物”神话。田兆元以流行词汇“工匠精神”为喻:“‘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如《考工记》等古籍,首要事情是将‘创物’神圣化。神话是工匠精神的源头,屠呦呦尝百草,不外是神农尝百草的现代版。”

创始神话是创造者的颂歌,也是伟大传统的肇始。“造人”神话潜藏着社会结构的叙事逻辑,“创物”神话是“工匠精神”的最初体现,田兆元认为,神话记录了过往的精神世界,也必将对未来产生很大的推进。

 

图片来源:新浪博客、360doc个人图书馆 图片编辑:项建英 (编辑邮箱:scljf@163.co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