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复旦哥大联合主办 中外学者共话“全球

句子大全 2011-03-09 09:33:58
相关推荐

6月6日-7日,以“全球城市与地方性知识:网络力量”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外传播与文化比较学术讨论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召开,为期一天半的议程吸引了国内外相关学者前来赴会。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了解到,本次讨论会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

 

开幕式上,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旦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教授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理查德·约翰(Richard John)教授分别致辞。在随后的主题演讲环节,多位中外学者发表了各自研究领域的见解。

 

同济大学的伍江教授在主旨演讲中提到,他最近在鼓励建筑学的博士生多从新闻学的角度考虑城市和建筑的设计,因为“传播真的非常重要”,新闻学与建筑学虽然学科出发点不同、但在共同关注城市发展议题上,存在着对话的可能。伍江教授的研究表明,近年中国城市发展越发注重品质的提升。此后他分别从人性化、活力、可持续性与人文魅力四个方面,分别叙述了他对现今城市空间与人关系的思考。

 

在告别了景观化、更加关注日常生活的城市改造中,城市越来越以公共空间的面目充盈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时,如何处理人与空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亟待各学科学者的思考与贡献。

 

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斯考特·麦奎尔(Scott McQuire )教授,致力于关注全球化与地方化时代下,数码技术对于公共空间的影响。他认为,在建立市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中,新媒体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以“地理媒介”的概念,把握新媒体在城市角色中的转型,认为“地理媒介”是无处不在的、实时反馈的、聚合型的——它充斥城市空间,为人们实现分散式的点对点传播,并且通过平台来实现聚合。这些新的应用模式与设备,使地方性和全球性增进相互交织,最终形成网络化公共空间的变化,体现为开源城市、可控城市等概念。麦奎尔教授还列举了城市LED屏幕、手机等世界各地案例,说明现代传播技术借由公共实践而对城市空间的重塑。

 

在“全球-地方”的两元模式中,城市是打破对立、勾连两极的重要元素。全球城市的出现,有赖于传播编织的全球关系网络。在互联网及移动媒介引发的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中,网络社会的崛起,致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流动的空间。而城市正是这个网络空间中最重要的节点,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成为“都市星球”。 互联网及移动媒介重塑的“全球-地方”新关系,以全球网络、城市节点、流动空间、大众主体、多重叙事为基本特点,展现了当今时代“传播”塑造世界的强大力量。据主办方介绍,本次会议旨在聚焦全球城市与地方性知识的复杂关系,展现传播凝聚的网络力量如何在历史与当下重塑人类社会的基本方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