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中华传统美德话语表达的现实借鉴(1)

句子大全 2011-02-20 17:58:16
相关推荐

作者:窦竹君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需要将中华传统美德“讲清楚”,因而,道德话语表达至关重要。

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存在着道德术语凝炼不够,话语表达过分“高大上”,缺乏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应借鉴传统美德表达智慧古为今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需要将中华传统美德“讲清楚”,因而,道德话语表达至关重要。而我们的祖先富有道德建设大智慧,应该汲取祖先留下的智慧营养,借鉴其表达古为今用。

中华传统美德的话语表达智慧

话语表达以人为本,符合人性基本要求,尊重人伦价值观念。人生在世,总要面对生老病死问题,“孝”“慈”观念既能维系亲情又兼具养老功能,满足了人心底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渴望。又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朋友有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基本社会关系调整规范的表达方式,体现的是每一个人都期望的和谐社会关系内在要求。这些表达非常符合人性基本需求,自然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也就能很快地被普遍性接受。

简单明了,琅琅上口,容易记忆。话语表达是要深入人心的,不是为了孤芳自赏卖弄显摆,如果其表达言语繁琐,拗口难懂,必然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中华传统美德深知这一点,其表达简单易记,琅琅上口,非常有助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仁、义、孝、悌、德、俭、勇、耻、礼、智、信、天理、良心等基本观念,深入浅出,无论贤愚老幼皆能迅速接受。再如传统的童蒙读物《三字经》《弟子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都琅琅上口,世人皆能信口拈来,其传达的道德观念信息自然容易深入人心。

道德观念话语表达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传统中国道德观念,从提出之后就未有大的改变,后世儒家可以阐释丰富,但未有大的“创新”,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人们接受道德观念。否则,今天一个概念,明天一个理论,搞得人们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必然对此置之不理,弃若敝屣。

道德观念生活化表达。传统中国道德建设基本路径是道德生活化,即将道德基本要求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方式,进而习惯成自然,道德建设也就在日常生活中不动声色地得以实现。因此,生活化表达是极为重要的方式。北宋名臣司马光制定的《司马居家杂仪》明确每天子媳起床后要先省问父母(当然不是让我们生搬硬套),“父母姑舅起,子供药物,妇具晨羞”。做好饭后,“妇请所欲于家长,退具而共之”。到了晚上,“父母姑舅将寝,则安置而退”。父母有病,“子妇无故不离侧,亲调尝药饵而供之”。平时服侍父母,出必告返必面,容貌要恭敬,出入起居谨慎扶卫。《朱伯庐治家格言》更是涉及生活各个方面:“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

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种生活化表达也是《朱子治家格言》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蒋正翔]

1

2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