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高考作文怎么写才优秀?名师点评指出这些“加分项”

句子大全 2011-02-09 15:50:39
相关推荐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实习生 彭涵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引发热议。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解读今年作文题,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邀请了广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广州市六中语文教师肖刚,学而思培优高考研究中心、语文教研负责人张茵老师,以及卓越教育研究院语文团队进行点评和分析。

人才兴国,亘古不变

肖刚老师表示,今年的全国Ⅰ卷作文题仍然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呈现方式和任务指令与2015年全国Ⅱ卷“当代人物评选,谁更具风采”如出一辙;

而题目设置的写作情景和要求“就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个人物写一篇在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又与2019年“面向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几乎一模一样;

至于材料本身“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因此,今年这个题目对于考生而言,无论是材料,还是任务、情景以及要求,几乎不存在“陌生化”的问题。

肖刚从历史故事的角度向我们分析到,《左传》所记载的这个“一箭之仇”的故事,涉及到三个人物: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他们都具有超越常人的大才能、大格局、大人格。

题目要求考生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个来谈感受和思考,这意味着无论多么想谈另外二人以及三人的共性,也务必克制,这是审题环节对“最”字所表达含义最基本的尊重。切不可不分主次,混为一谈。

至于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中,选择哪一个来写,他说这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要能回答“感触最深”的原因即可。

“管鲍之交”的故事体现了鲍叔牙的慧眼识才、不计私仇,管仲的出类拔萃、功勋卓著,齐桓公的胸襟宽广、知人善任。只要紧扣其中一人身上所反映的精神品质来进行写作,就能较好地完成审题。

虽然审题简单,但是要想写出有新意、有深度、有高度的文章,就需要考生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快速调动素材储备,同时还需要有勾连现实的应变能力。

肖刚老师还补充到,实际上,考生在备考中训练的作文题目基本都与考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虽然这个题目的材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但是其所揭示的主题以及故事中的三个人物都是与今天的现实生活有“投射”关系的。

同时,这个题目还有一个隐喻,以本题所引《左传》“一箭之仇”故事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智慧源泉,“多读书、多读历史、多读经典”才能“最有感触”,才能有深刻而现实的“感受和思考”,才能有“大才能、大格局、大人格”。

因此,肖刚老师认为无论是从高考作文的“命题期待”“命题主旨”来看,还是从考生要揣摩和实现的“审题立意”“价值引领”来看,这都是一道非常优秀的作文题。

立足人物形象,体现时代价值

张茵老师认为,材料要求在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中选一人,写出自身的感触,注意应具体体现为什么对此人感触最深。

如齐桓公,他志向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所以终成霸业,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再如管仲,他才能出众,是一位有力的辅佐功臣;鲍叔也体现出了他的特点:不计私利、唯才是举、谦虚礼让。

三人中无论是哪一位,我们都可以聚焦于他们的品行、个人境界以及家国情怀的层面。

此外,她认为还需注意将提炼出来的人物精神放到现代的背景下观照,指出他们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从中获得启发并激励我们学习。

最后,张茵老师说:“要明确‘发言稿’的格式要求及写作特点,利用好‘发言稿’本身的文体优势,将议论的语言情景化、情绪化、情感化,在情感上与听众产生很好的共鸣。这样一来,一篇情辞兼胜的高考优秀作文就出炉了。”

文本主义,明确立意

广州卓越教育考试研究院认为,这次高考作文题目很好地诠释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考查目标,“一核”指高考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

广州卓越考试研究院从材料和立意角度两方面分析了这次作文题目。“本次作文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题的审题,我们一贯以来都强调要谨遵‘文本主义’,从命题人所提供的写作任务提示语、立意引导语、核心材料这三个角度入手,洞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提炼精准立意。”

广州卓越教育研究院表示,2020年的高考作文题创设了相关写作情景——班级读书会。规定了写作者身份和写作对象,要求谈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哪个感受最深,限定文体是发言稿。

在这三个历史人物中,选择哪一个人物来写都可以,应具体说出为什么对某一人物感触最深。比如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业;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对齐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重要作用;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功勋卓著,有力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他们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为国为民的情怀,不但让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

此外,广州卓越研究院还为2021届高三学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应着重关注的地方提出建议。提醒学生们应强化审写作任务提示语、立意引导语、核心材料的能力:

关注历史传统文化与时代热点,积累并灵活运用素材;强化灵活运用总分总、层进式等结构的能力,并掌握多种体裁的基本写作要求,如:书信,辩论稿,致词,建议等。

在写作训练中锤炼语言,强化辩证思维能力,力求思维个性化,打造作文亮点。

编辑:木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