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震惊!中国700年的古建筑 遭受超强洪水屹立不倒的秘诀居然是…

句子大全 2011-01-09 15:58:22
相关推荐

多座古桥被冲毁

这个夏天,中国南方的持续强降雨除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一些地方的文物古迹也因灾受损,备受关注。

7月7日,镇海桥桥体出现垮塌,桥面部分基本被冲毁,受损严重。镇海桥始建于明代,是一座长约131米的7孔石拱桥,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8日,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江西婺源县彩虹桥,也被洪水冲毁了桥面和桥廊。这座全长140米的古桥,已有800余年历史,此前被誉为“中国廊桥史上的绝版”。

此外,位于安徽旌德县的乐成桥也在洪水中倒塌。

今年6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增多,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一些地方文物单位受到洪水威胁。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7日下午16时,南方11省份有13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到损失。

古桥为何如此脆弱?

眼见这么多古建因灾受损,不少网友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在洪水面前,这些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桥等不可移动文物为何变得如此脆弱?

雨水降落到地面后,若不能及时排走,对古建筑地基会造成不利影响。比如雨水下渗造成古建筑地基松动,诱发建筑局部下沉、坍塌。积累在古建筑立柱底部的雨水会加剧木材的糟朽,威胁立柱的局部稳定性。

相对于降雨而言,洪水对古建筑造成的威胁更为严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金红指出, 在没有专业的防洪减灾措施下,洪水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会严重破坏古建筑的结构。一般来说,洪水的流速越大,对古建筑的危害越大。

对于木结构古建筑而言,其结构体系相对较柔,在洪水冲击下很容易因变形过大而倾覆。对于砖石类古建筑而言,承重的砖石材料与灰浆的粘结性能很容易在洪水的反复冲击下降,使得砖石与灰浆之间的连接松动,进而致使砖石结构倒塌。

古人排水智慧

在湖北省鄂州市有一座古建筑却一直让人们惊叹,七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水流湍急洪水不断的长江中一直能够屹立不倒!它就是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的湖北鄂州观音阁,是长江江面上的唯一寺庙,位于湖北省鄂州市东门外大江中的龙蟠矶之上,为元代监邑铁山所建。鄂州观音阁坐东朝西,逆水而立,条石垒成,青砖砌就,为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阁内有一亭二殿二楼,总面积300多平方米。2006年5月25日,鄂州观音阁经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700年屹立不倒的秘密是什么?其实这个就应该归功于观音阁的底座龙蟠矶了。龙蟠矶形状似船舷一般,能够很好地分解水流,顺势而卸力,多年来才能够保持不倒,而观音阁又与龙蟠矶结合巧妙融为一体,古人仿佛有鬼斧神工般的创造力。

紫禁城建成600年来,几乎从未在雨季遭受过水患,主要得益于其所拥有的一整套精密完善的排水系统。紫禁城古建筑屋顶的坡面并非平面,而是坡顶到坡底由陡峭变缓和的一种曲面形式。这使得雨水降落到屋顶后,能够迅速往下排,且到坡底位置时,又能够向前方排出至地面。从地面排水来看,紫禁城古建筑一般坐落在高高的台基之上,台基的地面都有着3%-5%的坡度,使得雨水直排向台基端部。而台基端部的排水兽集艺术造型与实用功能于一体,既有利于台基水排向广场地面,又能产生壮观的视觉效果。各广场的地面雨水或通过暗沟汇入内金水河,或直接排向内金水河,再由内金水河排出紫禁城。

需要说明的是,紫禁城整体地势是北高南低,因而地面雨水最终汇集到紫禁城东南角的内金水河,从该位置及时排出紫禁城,经筒子河流入通惠河。一整套完备的排水系统使紫禁城的内金水河上的十余座桥从未出现过因洪水冲击而受损的情况。

如何在洪水中守护文物古迹?

针对汛期文物安全问题,国家文物局近日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文物、博物馆单位要切实增强防灾减灾意识,针对古桥被冲毁、古城墙坍塌、古建筑垮塌和古树名木倾倒等灾害风险,制订应对重大洪涝和地质灾害预案,增强突发性灾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从预防的角度来说,在什么样的灾害等级情况下,能够采取什么样的前置措施,最大程度避免不可移动文物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比如说建立古建监测常态机制、采集并更新相关数据,研判其可承受灾害等级。再有,针对洪涝灾害,结合古建筑、古遗址历史环境研究,可以通过环境整治在古建筑、古遗址周边设置泄洪、排水设施,预防洪涝灾害。

在文物保护方面,未来应该着手做相关的预警,就像天气预报那样。将来可以在自然灾害预警的同时,也能对文物古迹发布预警信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