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航天七勇士之徐虹的自述:航天“网红”话使命 1

句子大全 2010-12-11 15:59:11
相关推荐

当年创业是个什么样的情景?

1961年,我正读高一,成绩还不错。我父亲是个老红军,父亲考虑国家需要,想让我去当兵。当时我个人的想法是准备考大学。但父母非要让我锻炼,母亲亲自把我送上车。就这样,我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建起来的。当时有句话:“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遍地无人烟,风吹石头跑”。这是现在许多人难以想象的。到单位那年,正值3年自然灾害,部队吃饭都非常困难,机关每人每月定量供应38斤粮食,部队是45斤,没有菜,但这其实也往往保证不了。为了填饱肚子,大家打沙枣,后来这些也没有了,就把骆驼刺、甘草叶子碾碎了,掺在粮食里吃,有将近一半的人,包括许多专家都得了浮肿病、夜盲症。

后来,聂帅向各大军区的老部下打电话化缘,调拨了一批“科技菜”“科技豆”“科技肉”,但数量也很有限,许多菜在路上就坏掉了,碗口粗的大萝卜,到单位就只能剩下个小萝卜芯。当时,每人每天的副食品就是1小勺黄豆或者干菜,要么是一罐盐水。蔬菜、咸菜那是很珍贵的奢侈品。在当时东风1号任务成功以后,中队专门组织大家出去挖沙葱和野韭菜,回来拌了一盆,这就算是庆功宴的主菜了。

条件就是这么个条件,怎么办?周总理指示“科研试验+大寨”,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我们这批兵到单位3天后,就拉到一个叫12号的地方,筑干打垒、修水库。当时的条件不像现在,没多少工程机械,更没有防护装备,全靠手刨肩扛,一些同志都带伤工作。更要命的是缺水。当时规定,每人每天定量半盆水,吃也是它,用也是它,喝都要节约,更别说洗漱,所有人的军装上都是一圈一圈的汗渍,大部分人半年洗不上澡。这样的生活,刚开始确实不适应,不少新兵受不了。

但那些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的老党员、老兵真的不一样,一个个嗷嗷叫、往前冲!搬石头总挑个头大的搬,扛麻袋总挑分量重的扛,抬土方总要给新兵让一截子杠头。哪里危险、哪里任务重,哪里就有他们!这些人的精气神里透着那么一股子让人信、让人服的力量。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老指导员。他是朝鲜战场上负过伤的老兵,身体一直不好。那年冬天,部队给每个人只发了一套军棉衣,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戈壁滩,冷风从裤脚袖口钻进来,人一下子就冻透了。单位领导为解决大家保暖的问题,专门从上海协调了一批绒衣,但数量很有限,一个中队一百多号人只有12套。怎么分?老指导员提出“三不分”原则:党员不分、干部不分、班长骨干不分,只给新兵和身体弱的同志分。最后,12套绒衣拆成12件上衣、12件裤子,分给了24名新兵。从那一刻起,我们的心里感觉暖暖的,再苦再累,都值了!

参试官兵在试验阵地上表决心

有人问: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飞沙走石的戈壁大漠建起了尖端试验场?当时单位党委提出的一句口号就能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是“死就死在戈壁滩,埋就埋在青山头”!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就是以这种决心、这种勇气创造了人间奇迹。

二、 “两弹结合”试验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1966年,在我到部队的第5个年头,中央决定在基地进行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也就是后来讲的“两弹结合”试验。当时毛主席批示“古今中外,前所未有,要大力协同做好这项工作”,周总理批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这次试验是空前会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后来国防科技战线的十六字方针就是从这次任务提出来的。

那几年,苏联撤走了专家、中断所有对我国技术援助,美国人更是对我们完全封锁。有一次,基地急需光学遥测设备的自动跟踪部件,但这项技术掌握在美国人手里,偏偏不卖给中国!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随时会被人家卡脖子!当时基地上下,从专家到士兵,都憋着一股劲,要打“争气弹”,让中国人的腰杆子硬起来!经过研究,上级把发射任务交给了我们发射二中队。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我们,是组织对我们的最大信任。

“七勇士”在地下控制室内认真操作

我那时是中队里的技术尖子,一直担任控制台操作手,理所当然将定位在地下控制室里,执行导弹核武器发射任务。任务准备开始后,颜振清受第1试验部领导委托,代表任务指挥部召集我和张其彬、佟连捷、刘启泉谈话。当时,我也十分清楚,定位在地下控制室里,意味着离核导弹不足160米,意味着任务时所有人都可以撤离我们不能撤离,意味着一旦出事,基本没有生还可能。所以,当领导问我还有什么要求时,我说了这样的话:“我不是党员,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如果我牺牲了,希望组织追认我为党员,我的全部津贴就是我的党费……”。这是我对组织唯一的要求。为什么提这个要求呢?因为在我心里,共产党员本身就是个光荣称号、崇高荣誉,成为一名党员是我的追求,也是希望组织给我的最大肯定。

两弹结合试验地下控制室

其实,我们定位在地下控制室的七个人都有牺牲准备。第1试验部政委高震亚是我们几个中年龄最大、职务最高的,也是唯一的政工干部。本来没有给他定位,是他主动申请到地下控制室,担任阵地临时党支部书记,和我们在一起。高震亚的家就在基地,但他不能把执行任务的事告诉家里,只能借回家的机会分十几次安排了后事。

任务当天,进行原子弹弹头和导弹对接时,除了发射测试人员,其他人都疏散撤离了。这个时候,聂帅和钱老、二机部副部长李觉、李福泽司令、栗再山政委还在场区,坚持不撤离,就站在核弹头下面,看着我们完成核弹头与导弹对接,给我们打气。当时操作手是三班长田现坤,作业空间不足60公分,为了方便操作,他把皮工作服、手套全部脱掉,在零下一、二十摄氏度的气温条件下,只穿一件绒衣钻进去清理、检查、连接电路,坚持1个小时左右把任务完成。下来后,聂帅紧紧握住他的手,并亲自把皮衣给他披在身上。后来有很多人问我,任务当天怕不怕?我当时确实没感到害怕,首先是对我们的技术很有信心,对我们的准备工作很有底气,况且元帅和大专家都和我们在一起,我们有什么好怕的?

“两弹结合”七勇士

任务40分钟准备,高震亚下到地下控制室给我们作最后动员,他讲道:“发射两弹,一要不怕苦,二要不怕死,就是出了天大的事,也要顶得住,我们一定团结在一起,一定要争取胜利!”后来他拿出国防科工委首长赠送的毛主席像章,给每个人戴上,大家面对毛主席像宣誓“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切都已经就位的时候,地下控制室里出现了个小意外——李福泽司令到我们那检查,“赖”着不走了。后来高震亚对李司令说:“司令要留下也可以,请向聂帅电话请示,聂帅同意就留下。”李司令也不敢给聂帅打电话,只能回敖包山指挥所。

9时00秒,王世成下达“点火”口令,佟连捷按下发射按钮,核导弹从场坪起飞。9分多钟后,传来消息,核弹头在靶心上空爆炸,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任务成功后,毛主席高兴地说:“谁说中国人搞不出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成了吗?”

三、为什么我40年都没有说当年的事?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40年隐姓埋名?原因有两点:

一个是,“不说”是组织的要求,是部队领导交给我的最后一项任务;

二是,我觉得当年那些事都是自己应该做的,是当兵的义务、是当兵的责任,没什么值得宣传的,能够参与这项任务就已经很知足了。

任务成功后,组织上确实给我立了二等功,但由于保密,只给了个证书,没有写立功原因。回到地方后,当时有二等功的人不多,人家说你一个战士凭什么立二等功?我没法回答。后来安排在郑州灯泡厂工作,做一名普通工人,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我还是坚持“要干就好好干”“要干就干好”的原则,从来没有因为这个二等功,而感到不平衡。

40年后的2006年,单位在《大河报》上登了个寻人启事,报社的人马上找我求证,亲戚朋友们也问是不是我。最初还害怕是不是骗人的?后来单位给我打了电话,我才相信这是真的在找我,这个任务真的解密了。最让我欣慰的是,年迈的老父亲当着单位和报社同志的面,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很难得。其实,现在我们的航天人、科技工作者做的事情和我们当年也差不多,大家干的都是惊天动地事,做的都是隐姓埋名人,计的都是国家利,留的都是集体名,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你们都是国家的英雄!

一日航天兵、终生航天人

我们航天人的心永远和航天在一起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