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不平凡的人生 令人深思

句子大全 2010-07-23 05:58:05
相关推荐

然后,我们就可以慢慢读这本书了。我建议大家先通读一遍,体会一下,再分三条线索跳着读。

第一条线索,以孙少平的成长经历为线索。贫穷而自卑的农家孩子到县城读高中,连最差的高粱馍都吃不饱,穿的是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但是在这情窦初开的年纪,我们的孙少平他竟然喜欢上了和他同命相怜的郝红梅。读的时候要注意他的心路历程,“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可以活的多么好啊”。慢慢的孙少平在”爱情”的力量下战胜自卑,找到了自信。“他渐渐在班上变得活跃起来:在宿舍给同学们讲故事;学习讨论时,他也敢大胆发言,而且口齿流利,说的头头是道。如果肚子不太饿的话,他还爱到篮球场和乒乓球台上露两手。”不过很快这个所谓的恋爱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接下来在文艺宣传队认识了我们的女主角田晓霞,他还意识到“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不仅是吃好的和穿好的,还应该具备许许多多他现在也不能全部说清楚的东西。”而且我们的田晓霞确实也把他引入了另一个天地。接下来就是高中毕业,虽然他也有堂吉诃德式的幻想“说心里话,他虽然不怕吃苦,但很不情愿回自己的村子去劳动。他从小在那里长大,一切都非常熟悉,他现在觉得,越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反倒越没意思。他渴望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去!他读过不少书,脑子保持着许多想象中的环境。他甚至想:唉,我在这世界上要是无亲无故、孤单一人就好了!那我就可以无牵无挂,哪怕漫无目的地到遥远的地方去流浪哩……”但是孙少平是个冷静而不浮躁的人所以它选择接受现实,再次回到农村。

(未完待续)

“两年(那是高中是两年制)共同的生活,相互之间也许发生过口角、误会,甚至龋龊;但是,一旦到了分别的时刻,一切过去的不愉快就都烟消云散了,只留下美好而温暖的回忆和难分难舍的感情。在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许正是在自己的中学时代。那时我们多么年轻、纯洁、真挚、内心充满了生活的诗情……”——这段话留着纪念我们的学生时代吧。

回到农村的孙少平,他严格地把自己放在“孙玉厚家的二小子”的位置上。在家里,他敬老、尊大、爱小;在村中,他主要是按照世俗的观点来有分寸地表现自己的修养和才能。虽然内心是纠结的 “不甘心在农村度过自己的一生了。即就是外面的世界充满了风险,也愿意出去闯荡一番——这动机也许根本不是为了金钱或荣誉,而纯粹出于青春的激情……”所以他一直和田晓霞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从她哪儿汲取养分。

此时的孙少平因为有“民办教师”的工作,内心还不是很慌恐。直到“教师”生涯结束,二十二岁的孙少平内心的矛盾才真正的付出水面。我个人认为,这一时间段对孙少平的内心描写是最成功,充分的表现了此时孙少平内心的挣扎。“他倒不仅仅是为此而苦恼。迄今为止,他还不敢想象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当农民就当农民,这没有什么可说的。无数像他这样的青年,不都是用双手劳动来生活吗?他,农民孙玉厚的儿子,继承父业也可以说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但他不能排除自己的苦恼。”他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啊!这并不是说他奢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象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

“他一个人独处这天老地荒的山野,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他老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

外面等待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难以想象。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切都将无比艰难;他赤手空拳,无异于一丛飘蓬。

唉!有时他又动摇了,还是顺从命运的安排吧!生活在家里虽说精神不痛快,但一日三餐总不要自己操心;再说,有个头疼脑热,也有亲人的关怀和照料。倘若流落在它乡异地,生活中的一切都将失去保障,得靠自己一个人去对付冷酷而严峻的现实了……

可是,到外面去闯荡世界的想法,还是一直不能从他心灵中勾销。随着他在双水村的苦闷不断加深,他的这种愿望却越来越强烈了。他内心为此而炽热地燃烧,有时激动得象打摆子似的颤抖。他意识到,要走就得赶快走!要不,他就可能丧失时机和勇气,那个梦想就将永远成为梦想。现在正当年轻气盛,他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呢?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如果再过几年,迫不得已成了家,那他的手脚就会永远被束缚在这个‘高加索山’了!

经过不断的内心斗争,孙少平已经下决心离开双水村,到外面去闯荡世界。有人会觉得,这后生似乎过于轻率和荒唐;农村的生活已经开始变得这样有希望,他们家的事业也正在发端之际,而且看来前景辉煌,他为什么要去不属于自己的世界自寻生路?那个陌生的天地会给他带来多少好处?这恐怕只有天知道!”

请原谅我原文摘抄了这么多,(这些话曾经我摘抄到日记本上,后来保存在手机上,不开心时就看看,鼓励自己前行)实在是太喜欢!!!因为我和孙少平有着相似的经历。毕业后,回到农民民办学校教书,然后出门“揽工”。说起来我已经在外面漂泊了很多年,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也遇见了很多的人。不过,我现在的想法和此时的孙少平可是大不一样。这么多年,苦过、累过,哭过,笑过,得到的却没有失去的多。奶奶去世,连夜坐火车回家赶,总算见上了最后一面;外公去世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父亲出车祸,我却在千里之外;女儿出生时,我前后才在家呆了七天,再见女儿时她已经会在地上爬了,而且还是老婆带女儿看我。匆匆太匆匆,那时候我最担心就是女儿看到我却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场景。几许夜深人静,想起家中诸人,以泪洗面……

现在我最渴望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有饭吃,有衣穿,有钱花,妻贤子孝,父母安康。

(要上班了,未完待续)

昨天有台风预警,晚上加班事情多没写,请见谅!

经过内心的反复斗争,孙少平不顾家人的反对,还是坚决的选择了外出“揽工”。跟大多数学校刚毕业出门打工者一样,孙少平是茫然的,没有方向?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所谓的远大理想?只是想单纯的出去闯闯,摆脱固有生活的牢笼,去外面创出一番天地,艰苦的打工生活由此开帷幕。临走前的一段描写,我希望大家看看体会下,相信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初到黄原城,孙少平首先是被震撼了,然后就是茫然、挣扎甚至想到过退缩,但是他终于还是留了下来。“严酷的现实立刻便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界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孙少平尽量使自己的精神振作起来。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而把饥饿、寒冷、受辱、受苦当作自己的正常生活。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一切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桥头开始了。”如果有打算出门打工或者刚出门打工的朋友,不妨把孙少平的这段心理挣扎当作一副良药,他能鼓舞你奋然前行,就算遇到挫折打击也不要灰心。“过去战争年代,像他这样的青年,多少人每天都面临着死亡呢!而现在是和平年月,他充其量吃些苦罢了,总不会有死的威胁。想想看,比起死亡来说,此刻你安然立在这桥头,并且还准备劳动和生活,难道这不是一种幸福吗?”相比当今社会,我们所面临的苦痛煎熬不会总比以后孙少平的生活更糟糕吧。“不行!先得有个立脚之地,有饭吃,能赚点钱,然后才可以考虑其它事。”

通过亲戚的介绍找到一份小工的活计。艰辛沉重的劳动让孙少平“甚至也忘了他自己是个识字的人呢”。曾几何时,我在工地上也做小工,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摸过书。微薄的工资,沉重的劳动,在书籍养分的强大支撑下,孙少平坚持下来了。“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一生不可能做出什么惊人业绩,但他要学习伟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这就是他读这些书的最大收获……”(说的容易,其实真正做起来很难,很难)。

适应下来以后,他开始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分家,迁户口,再遇老同学,看望妹妹等。

“为了父母亲对他的热爱和希望,他也要好好活一辈子人!”

“时过境迁,他们这一茬人已经开始各自寻找自己的归宿。同学之中,有的已经结婚,并且有了儿女,安安稳稳过起了光景日月。少年!少年!那是永远地逝去了……”

路是走出来的,只要我们保持斗志,认真对待,努力争取,不怕吃苦,终究会拥有自己的生活。

说句实话,写这个文章挺累的。一方面时间过于短促(要上班,只能空闲写);另一方面跟着孙少平的脚步走还时常引起对自己过往的回忆,思考。痛并快乐着!

明天,会写再遇田晓霞,曾经的梦中情人,为她笑,为她哭……

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田。

在孙少平生活趋于稳定的时候,他和田晓霞“偶遇”在电影院门口。二人一见如故。这一次的重逢,把两个性格相仿,趣味相投的青年男女深深地吸引到一起;虽然他们生活环境不一样(一个是大学生,一个是农民工),家庭背景相差更远(一个是地委书记的女儿,一个是农民的儿子),但是两个人还是像知己一样走到了一起。

写道这里我要插一句。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一方面无巧不成书;另一方面为了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作者会把矛盾尖锐化,譬如刻意夸大主角的身份落差,用生离死别来打动读者的心。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等等,我们的主角亦是如此。我个人认为,夫妻二人还是门当户对好一点,生活环境一样,家庭背景差别不大,生活习惯相仿。矛盾相对会少很多,生活也会更融洽一点。

孙少平与田晓霞的交往过程,我就不详细的说了,也说不好,爱情这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想着重指出的是此时的孙少平心里又有了新的想法。

他问自己“你难道一辈子就这样生活下去吗,你最后的归宿在哪里?”打工初期稳定以后都会有这样的想法。“眼前的一切太苦了,苦倒是不怕,最主要的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流浪、落魄的生活而有一种稳定性?这一切似乎很渺茫。只能走着瞧吧,他的年龄还允许他再等待选择时机。当然,在他的思想深处,退路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大概还是亲爱的双水村……”

此时的孙少平生活上虽然依旧是每天拼命干活,首先是为了赚回那两块五毛钱而竭尽全力,他要维持自己的生活,更要养家糊口;虽然依旧装成“文盲”,说话粗鲁,不讲个人卫生。但是另一面呢,他衣着干净的地委书记的女儿约会,谈论些“揽工汉”根本不可能会想到的东西。他渴望读书,最后只能一个住到还没装门窗的工地上。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杂乱的工地上,破被褥下面铺着麦秸(取暖用),一阵凉风吹来烛光摇曳。一个青年在聚精会神的看书。沉重而艰苦的现实生活,丰富的精神世界,曾几何时我们也曾有过。可怜的年轻人呢?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这段话我最喜欢,我早已熟读成诵。

古塔山、杜梨树下孙少平和我们的田晓霞确定了恋爱关系,他们约定两年后的此时此刻再回到此地。曾经我也和以前的恋人(现在的老婆,呵呵)相约两年后在某时某地,结果因为俗事所累没能成行,但是我们是幸福的。

“他第一次拥抱了一个姑娘,并且亲吻了她。他饱饮了爱的甘露。他的青春出现了云霞般绚丽的光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幸福。幸福!从此以后,他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他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白白在这人世间枉活一场!”我们的孙少平做出和他哥哥不一样的选择,勇敢的去追求幸福。可是结局却是让人忍不住落泪。

后来的孙少平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不用再做“揽工汉”了,搞夏令营,去煤矿做工人。曾经的“揽工”让孙少平,在煤矿上生活的有声有色,还认识了王世才一家(善良而好客的河南人,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又一个人生阶段,孙少平想做出一番事业,更想实现心中的理想。

“让穷了一辈子而没光彩地站到人面前过,如今老了,更没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父亲活得体面。我要让他挺着胸脯站在双水村众人的面前!我甚至要让他晚年活得象旧社会的地主一样,穿一件黑缎棉袄,拿一根压瑙嘴的长烟袋,在双水村‘闲话中心’大声地说着闲话,唾沫星子溅别人一脸!”当然最后这个愿望实现了,大儿子孙少安村里的暴发户,二儿子孙少平,小女儿孙兰香大学生,家里的新箍窑洞阔气,老汉孙玉厚风光的很哩,去石圪节卖肉人家都多给二两。

后来我们的田晓霞救人牺牲,孙少平故地重游有情人却天人永隔,甚至没能见上“他那掏碳的男人”最后一面……真的不忍去写,也写不下去……

“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溶合在一起——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你有没有决心为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田晓霞日记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爱恨情仇,生离死别。正是有了爱情的存在才让我们在《平凡的世界》中看到更加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有了爱情的存在才让我们在平凡的世界中活得丰富多彩。不过幸运的是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人的爱情是波澜不惊的。没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惊天动地;也没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荡气回肠;更不会想牛郎织女般传为千古佳话。我们何其幸运能够和相爱的人平平淡淡,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此文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