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再读《围城》

句子大全 2010-06-11 01:52:16
相关推荐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好,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妻保证不会离婚。”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围城,对着自己啼笑皆非的人生,有些事有些愿望永远是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得不到的时候甚是想念,得到了却觉得浑然无味。但这就是人生,你得去用生命里所有的时间去体会和消化,待到自己头发花白之际,为自己年少鲁莽而淡然一笑。

我们漫漫人生路上的围城,一座又一座,一层又一层,学业也好,友情、家庭、爱情亦如此。守着自己老去的城堡,在高墙上哀求、哭诉、渴求哪怕只留一丝自由。但是,你又是否看清自己正在堆砌的一层层懦弱的砖?

初中时代第一次读《围城》,当时很不喜方泓渐,一是他本身的懦弱,无主见,思想上言不及义,内心空洞,留洋多年却一事无成,连个文凭都是买的假文凭。虽说他本性良善,更多的时候却散出一种颓废气息,难免让人厌恶。

随着慢慢长大,每次重温都受益良多。大师的作品,对人物的刻画,比喻的贴切,每一句都像是道尽了人生。在不同的年纪里重读,都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人生百态。

在长大后的我看来,方泓渐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谈不上好坏,只是生不逢时罢了。而我们之所以会讨厌他,也无非是因为从他身上总能看到自己和同龄人身上的一些通病:意志荏弱,优柔寡断,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狂妄自大爱自吹自擂,但又还有一颗赤子之心。我们自己的生活大多也是如此,虽平庸无能但却仍保有一丝良善纯真,充满矛盾、彷徨、迷茫,归属感无处可寻,只得在种种残酷现实下摇摆、妥协,自由、追求和理想都锁铸于围墙内。

钱老曾说“我宁恨勿悔”,或许正是秉着这种精神,在一望的真实上织出了一座虚妄的城。这座城将人心架在火上烤,却仿若老孩童开的玩笑,初听只觉荒唐,细品却眉梢间凉。

01

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伪留学生”,糟蹋着家里和“前丈人”家的钱在欧洲过着懒散的生活,四年过后与爱尔兰人交易买了一张假文凭来遮羞,而这件事也是他一生中无数次软弱、卑微的种子。

这在后文中方鸿渐自己回忆往事中可见一斑:

“有几个死掉的自己埋葬在记忆里,立碑志墓,偶一凭吊,像对唐晓芙的一番感情。有几个自己仿佛是路毙的,不去收拾,让它们烂掉化掉,给鸟兽吃掉——不过始终消灭不了,譬如向爱尔兰人买文凭的自己。”

“有几个死掉的自己埋葬在记忆里,立碑志墓,偶一凭吊,像对唐晓芙的一番感情。有几个自己仿佛是路毙的,不去收拾,让它们烂掉化掉,给鸟兽吃掉——不过始终消灭不了,譬如向爱尔兰人买文凭的自己。”

而他在回国的轮船上就在苏小姐和鲍小姐之间流转,可笑的是他们可能都不存在谁爱谁。鲍小姐身体里有葡萄牙人的血,只是在下船扑向她那个半秃顶,戴大眼镜的黑胖子未婚夫怀里之前找一个旅行中消遣的伴侣,而苏小姐把自己看作“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美人,希望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不料这种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风即使每天华氏一百度左右也全行不通。方鸿渐只是个只有订婚经历的没谈过真恋爱的毕业学生,对于鲍小姐的行为不检觉得兴奋而刺激。总之,船一靠岸九龙码头鲍小姐撇下方鸿渐走了,方鸿渐就鬼使神差地扶着苏小姐继续乘船到上海。

后来,方鸿渐因苏小姐结识了他心中的白月光——唐晓芙。钱老先生在整部书中最美妙的辞藻便是献给了唐晓芙,她的出场带着她的青春美貌: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得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的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有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没镊,口红也没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得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的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有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没镊,口红也没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这样的初恋似乎每个人心上都有一个,她仿佛是人生路上最青涩的果子,你可以看到她慢变得香甜,最终却只能被他人采撷走。但就像杨绛先生在后文回忆散文中说到的“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而身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彻了” 。

可是因为苏文纨的从中作梗,使得方鸿渐和唐晓芙最终分道扬镳。

有人说,唐晓芙的原型是杨绛,所以钱钟书自然不肯把她嫁给方鸿渐。

看着方鸿渐追求唐晓芙的那一段真是让人觉得心都碎了:

她忙到窗口一望,果然鸿渐背马路在斜对面人家的篱笆外站着,风里的雨线像水鞭子正侧横斜地抽他漠无反应的身体。她看得心溶化成苦水,想一分钟后他再不走,一定不顾笑话,叫佣人请他回来。这一分钟好长,她等不及了,正要吩咐女佣人,鸿渐忽然回过脸来,狗抖毛似的抖擞身子,像把周围的雨抖出去,开不走了。

她忙到窗口一望,果然鸿渐背马路在斜对面人家的篱笆外站着,风里的雨线像水鞭子正侧横斜地抽他漠无反应的身体。她看得心溶化成苦水,想一分钟后他再不走,一定不顾笑话,叫佣人请他回来。这一分钟好长,她等不及了,正要吩咐女佣人,鸿渐忽然回过脸来,狗抖毛似的抖擞身子,像把周围的雨抖出去,开不走了。

方鸿渐失恋了,最终靠着赵辛楣的关系去了三闾大学。在一行五人去往三闾大学的路上,方鸿渐结识了孙小姐。在一开始的暧昧阶段,孙小姐表现出的是柔柔弱弱、天真可爱的女大学生的模样。

在过了一段三闾大学的日子后,方鸿渐像一颗夏日里半软半湿的奶球糖一样黏在了孙柔嘉身上,他们宣布的订婚也是半推半就,还是因为别人的误以为而促成的。——他并没有多爱她,只是他已经错过了他那颗最好的“葡萄”。往后他似乎比之前还缺乏兴趣,不讨厌那就结婚吧。

他们婚后的场景是最让啼笑皆非的部分。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是那么熨帖,没有很好的经济来源,两家人的偏见,两个人性格的缺陷,种种困难都使得这二位每天上演着家庭情景剧,一丁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让两人鸡飞狗跳。特别是孙柔嘉的反转之快让我对钱老先生更加佩服,婚后生活她闹得越凶越发凸显出她之前的心机之深。他们彼此都不愿忍让对方,吵架之凶是真的,但最终会和好也是真的。

方鸿渐就像走进一座围城,他把自己给困住了,这不是他想要的选择,但是这是他摆脱不了的命运。直到他们最后一次吵架他们还是那样苛责彼此,用最锋利的剑锋刺向对方。

书中最后写道:

“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家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家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这是最好的结局,这一切不会结束,方鸿渐永远也不会走出他的爱情围城。

02

方鸿渐,是懦弱无能、胸无大志、爱慕虚荣、爱耍小聪明的无用之人;

孙柔嘉,是务实,长相一般、能力一般、擅耍心机和小聪明的传统之女。

小时候读《围城》,最不喜欢孙柔嘉。作为最终跟男主走入围城的人,她好像才是这座坟墓的始作俑者。

孙柔嘉,长圆脸,脸上略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打扮素净,说话脸就泛着红晕,开口叫赵辛楣“赵叔叔”,一副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形象。

孙柔嘉也有精彩之处:

“孙小姐要过笔来,把红色铅按出来,在吸水墨水纸板的空白上,画一张红嘴,相去一寸许画十个尖而长的红点,五个一组,代表指甲,此外的面目身体全没有。她画完了,说:‘这个就是汪太太的――的提纲’。鸿渐想一想,忍不住笑道:‘真有点象,亏你想得出!’”

“孙小姐要过笔来,把红色铅按出来,在吸水墨水纸板的空白上,画一张红嘴,相去一寸许画十个尖而长的红点,五个一组,代表指甲,此外的面目身体全没有。她画完了,说:‘这个就是汪太太的――的提纲’。鸿渐想一想,忍不住笑道:‘真有点象,亏你想得出!’”

这是她性情中轻灵可爱的一瞬,可惜稍纵即逝。

孙柔嘉有苏文纨的心计,唐晓芙的高傲,却没有苏文纨的家世,唐晓芙的美丽。她“千方百计”地促成了这段姻缘,令方鸿渐步步走进她的陷阱而不自知。

三闾大学闭塞偏僻,孙柔嘉有意和方鸿渐接触,时而装得很幼稚,时而楚楚可怜,时而温柔娇羞,时而坚定固执。她假装相信方鸿渐胡诌的怪兽,一有机会就接近方鸿渐,就连他们的订婚也是颇有算计的味道,方鸿渐在李梅亭和陆子萧的激将之下说他们订婚了。他们真的是没有恋爱就结婚了。——虽然在方看来,论妩媚,孙与唐有很大差距,孙的妩媚不够稳固,显得很勉强。但过去的那个理想的他早已经死掉了,他接受了孙柔嘉。

方鸿渐对孙柔嘉的态度只是“不讨厌”,喜欢有余,爱尚不足,孙柔嘉对方鸿渐的感情也是搭伙过日子胜过爱情。

但她又不是一枚负责任的绿茶,到手之后,对鸿渐再无欣赏,每天因为鸡毛蒜皮吵吵闹闹,让这段感情变成了一地鸡毛。

人,都应该需要朋友。我们需要朋友去倾诉心事。而孙柔嘉大约因为赵辛楣屡次看穿自己的伪装,而想剥夺方鸿渐唯一的朋友,动辄反对他们的聚会;她又不喜欢鸿渐的家庭,经常出言不逊。就这样一步步把自己的婚姻推向死亡边缘。

但长大后再看,反而对孙柔嘉生出了一点同情:她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女孩,想要一段有点不平凡、能拿得出手的婚姻,却没能如愿。

既然原生家庭不能选,那么总希望开展自己做主的人生后,能过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

作为一枚出生普通、家世不出众但读过大学,容貌不美丽但尚且年轻可爱的民国女子,孙柔嘉很清楚,她的主要战场是男人。

孙柔嘉独自远离家乡到三闾大学教书,却一方面被校方压榨,不给旅费,待遇不好,另一方面又被学生蔑视。好不容易抢来一个真正的husband,却因为这个原因放弃了三闾大学的工作,一起回到上海。可是这个算计来的丈夫也有很多烦恼事情,一个大家族,无数繁琐的礼节,见不完的亲戚,作为一个乡绅家庭的长媳,她无法适应那些“穷规矩”;丈夫本事不大,做着一些琐碎的事情,薪水比自己还少;丈夫还很懦弱,连见自己的姑姑都没勇气,一遇到挫折就向后退,上海找不到事情做就又想跑到重庆投奔别人,自己还能像上次放弃三闾大学的那样,又跟着他走吗?

03

绿茶的战斗力,在普通直男那里,能发挥出核能般强大的威力。

所以孙柔嘉一出场,面对两个年龄、阅历、社会地位全部在她之上的单身男人,她表现出来的样子,完全是个天真烂漫的傻白甜。这样的女孩,在男人眼里,即便不喜欢,也会激发男人的保护欲。

无论是孙小姐听方鸿渐讲童话故事时的惊奇:“方先生在哄我,赵叔叔,是不是?”,还是两人提着行李过石子坡时的体贴:“方先生怕么?我倒不在乎。要不要我走在前面?你跟着我走,免得你望出去,空荡荡地,愈觉得这桥走不完,胆子愈小。”,这些种种让人很难以与这个女人婚后的刻薄固执联系起来。

作为一同从上海出发去三闾大学工作的未来同事,孙小姐第一晚就在轮船上偷听到了赵方二人关于前女友的谈话,但她不动声色,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当方鸿渐讲起过去出洋船上的光景,孙小姐又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

当他说到“有一次,我们坐的船险些嵌在鲸鱼牙齿缝里”,她惊奇的眼睛张得想吉沃吐画的O一样圆,一面继续捧场,一面试探着问辛楣,“方先生在哄我,赵叔叔,是不是?”逼得赵辛楣忍不住鄙夷——应该是同时鄙夷这两个人。

赵辛楣跟方鸿渐,虽然都是留学生,同时跟苏小姐暧昧过,解开情敌误会之后又成了好朋友,但两人底子上不是同一种心智的人。

赵辛楣出生官宦世家,在美国知名大学正经拿到学位,不像方鸿渐只在国外混过几年最后买了个假文凭,加上他交游广阔,属于“经过见过”的人,完全可以俯瞰很多人的套路。

对于孙小姐的心思和手段,他不但一眼看穿,而且相当不屑:

孙小姐,这女孩子刁滑得很,我带她来,上了大当——孙小姐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你这糊涂虫就像送上门去的那条船。你想,一个大学毕业生会那么天真幼稚么?我告诉你,人不可貌相。

孙小姐,这女孩子刁滑得很,我带她来,上了大当——孙小姐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你这糊涂虫就像送上门去的那条船。你想,一个大学毕业生会那么天真幼稚么?我告诉你,人不可貌相。

他猜得完全没错,孙小姐对于看穿自己的这位赵叔叔直接放弃,很快相中了方鸿渐——鸿渐的条件虽逊色一些,但作为弥补,他更平易近人,而且吃她的那一套,不会冷不防地鄙夷她的绿茶套路。

04

孙小姐的手腕,当然准备用在最有机会的战场。一路上奔波忙碌,等到了三闾大学,她的博弈才真正开始。

先是职场求助。

孙小姐以助教之职教授英文,班上学生胡闹,气得她冲出教室,跑去鸿渐处哭诉。方鸿渐自己本来也是只三脚猫,她明知道得不到好建议,无非是一番安慰,但一起痛斥过革命家史再一起从同事门前经过,两个人关系肯定近了一层。

二是甘当迷妹。

整个大学除了方鸿渐,就是历史系猥琐男青年陆子潇对孙小姐有点意思,经常写信给她,变成了公开的秘密。有人争风吃醋是好事,但当事人如果要借力打力,就必须表面立场,于是她直接跑去问方鸿渐的意思。

得到建议后,用一种不经世事的小女生语气感激道,“我照方先生的话去做,不会错的。我什么事都不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只怕做错了事。”

话术完美!

最后是引导舆论。

孙柔嘉无疑是聪明的。她懂得采取以柔克刚,欲擒故纵的方法。当收到陆子潇的情书时,她却把问题抛给方鸿渐,一方面想要知道方鸿渐的态度,一方面想要证明自己还是很有魅力、有爱慕者的。再利用同屋室友当做传话筒,自己制造闲话。

把他们推向婚姻的高潮事件,应该是二人同行,孙柔嘉已看到李梅亭等人,就故意挽着方鸿渐,让他们来调侃误会方鸿渐。在这次女追男的过程中,她势在必得,作出了致命一击。

这是孙柔嘉早已看穿方鸿渐,看准对方立场不坚定,但又要面子,想逞大男子气概,且此时此地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好牵起她的手认下算了。

有一段描写鸿渐的心理:他听说孙小姐和旁人好,觉得心刺难受,却并未爱上妩媚得勉强的孙小姐,只觉得辛楣开自己和孙小姐的玩笑在自己心里种了根,孙小姐必不会看上那个旁人,可传言之凿凿,又减了他的兴致。

这一段我倒是很喜欢,将感情描写得真实细腻,令人含笑。

其实人常常都是这样,顷刻间便能生出许多小心思,有了这些小心思人才真正地活了。钱先生善于捉住这些细致的光影,让观众从人物中晃见了自己的影子。

忽又领会了孙小姐的人物设置:孙小姐相貌平平,清清淡淡,也不得方鸿渐的好感,却又招致鸿渐的嫉妒心思,这更说明人的心思的奇特。“急欲探出究竟,又怕落了关切盘问的痕迹。”方鸿渐被形容为火上烤的栗子,明明自己心里并无暧昧,却发觉别人玩笑的暧昧成了空,便开始嫉妒如今成了别人身上的暧昧。

孙柔嘉和现今的一些女孩的想法一样,找不到自己所爱,找个条件合适将就的人结婚,天真的以为婚后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对方改造成自己心中完美爱人的形象。孙柔嘉与方鸿渐订婚的时候,一定在心里为自己完美的计划暗自窃喜。

而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如此完美的计划却泡汤了。聪明反被聪明误,她以为时间会让方鸿渐爱上自己,为自己做出改变,却忽略方鸿渐本身。

孙柔嘉对自己想要的东西,目标很明确,手段很高明。却不懂得如何去经营一段婚姻。对方鸿渐恨铁不成钢,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多少女人幻想自己成为唐晓芙,却在现实生活中把自己过成了孙柔嘉。或许钱老先生想要女孩明白:千万不要奢望男人会为你而改变, 除非,你就是那个他心目中的"女神"。

05

无奈的是,方鸿渐是孙柔嘉的世界里,能接触到并能搞定的最高级别的高帅富,至少当时如此。

客观来讲,柔嘉有她能耐的地方——除了情场手腕之外,她还是整本小说中唯一真正的职场女性。

跟苏文纨不一样,她不是大小姐,不像她可以出国读到博士毕业,回来又有父兄的光环笼罩,大好青年就像地铁,一列接一列地等着她上车。

她也不是唐晓芙,没有那种天真少女的美丽,可以被周围的人捧在手心里,一眼望去,前面尽是鲜花与微笑。

但柔嘉有志气,大学毕业不愿意留在上海,非要一个人提上箱子,跟着一群男人一起去外头闯一闯。婚后跟鸿渐一起从三闾大学出来,她也没想过当家庭主妇。

一来是没那个条件——他一个人的工资,不够两个人过上体面的生活;二是她也不愿意像鸿渐的两位弟媳妇一样,每天家长里短,在家族内争一点可怜的资源和面子。

曾经,方鸿渐看起来也算个很不错的对象了:长得帅,有女人缘还尊重女性,又出洋留学过——用汪太太的话说,留学生一身的本事,就是走到哪里都不怕的能力和资本。

但留学经历其实只是标签,别说方是买来的文凭,就是真拿到了,学历本身也不是能力,最多是敲门砖。

06

婚姻,是两个人的避难所。

结了婚后,这对民国时髦男女才发现,不是跟对方结婚,而是跟对方的整个家庭和历史结合。

柔嘉的家庭不富裕,她的爸爸妈妈,不像她口中那般对她亲昵喜爱,其实是严重的旧式重男轻女家长。

她的能耐和心机,多是在这个资源严重向儿子倾斜、对她不够关注的家庭中,为了被看到被认可而养成的。

她生命中真正有分量的榜样家人,其实是那位嫁到实惠靠谱丈夫,当了贵妇后扬眉吐气的姑妈。

这就解释了孙柔嘉为什么要早早离开家庭,好不容易读个大学出来,宁愿不惜万里跑到三闾大学教书也不肯留在家里——她能吃苦有想法,只有出去了,她才不必当个配角,而且还有可能找到婚恋和事业上的机会。

而作为女孩,尽早拥有自己的小家庭是最好的出路,留给柔嘉的时间不会太多。

走上社会的方鸿渐,也在面临光环消失但还没成家立业的风险——职场上的男人,如果还没成家,就容易被看作小孩,还没定下心来,中国人是把“成家立业”放在一起说的。

再混几年,他估计事业也不会大成,若是连婚都结不了,大龄剩男的局面绝不会比剩女好过。

刘瑜写过一篇文章《爱情是庸人的避难所》:

如果要以做成一个企业、创造一个艺术品、解决一个科学难题、拯救一个即将灭绝的物种……来证明自己,所需才华、意志、毅力、资源、运气太多,而要制造一场爱情或者那种看上去像爱情的东西,只需两个人和一点荷尔蒙而已。

于是爱情成了庸人的避难所,于是爱情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被大量地生产出来。说到底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太难,改变别人更难,剩下的容易改变的只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

在一起,分手,和好,再分手,第三者,第四者……啊,枝繁叶茂的爱情,让一个可忽略可被替代可被抹去而不被察觉的存在,看上去几乎像是生活。

如果要以做成一个企业、创造一个艺术品、解决一个科学难题、拯救一个即将灭绝的物种……来证明自己,所需才华、意志、毅力、资源、运气太多,而要制造一场爱情或者那种看上去像爱情的东西,只需两个人和一点荷尔蒙而已。

于是爱情成了庸人的避难所,于是爱情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被大量地生产出来。说到底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太难,改变别人更难,剩下的容易改变的只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

在一起,分手,和好,再分手,第三者,第四者……啊,枝繁叶茂的爱情,让一个可忽略可被替代可被抹去而不被察觉的存在,看上去几乎像是生活。

这段食之乏味弃之可惜的婚姻,正是这两个人的避难所。

她需要成家,他需要一个丈夫的身份掩盖他的无所成就。

如果有了孩子的话,他们就可以继续在鸡飞狗跳的日子里疲于应对,忘记自己的无能和空虚。

可惜她想要得更多,他既无法提供也不能忍受。

两人结局,要么是彻底吵翻,要么是永远绑在一起,一起凝望无尽的深渊。

07

孙柔嘉作为一个要强也奋勇的姑娘,为何费尽心思努力,还选了一个不靠谱的对象?

有一个原因是:《围城》中的男男女女,基本以闪婚为主,都没有经过真正的恋爱和长期相处。

方先生和孙小姐是闪婚,并没有太多的浪漫情愫,也没有真切的爱。鸿渐和柔嘉虽然早已认识,一路从上海走到内地,又在大学当过同事,但那种交往,全部流于表面,更多是互相试探和猜测。

他和她的情感,其实是在分开的时候各自发生的,不是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来的。

鸿渐这边,经历过对唐晓芙刻骨铭心的追求之后,已经曾经沧海,开始隐隐觉得婚姻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在一起结婚的男女也不需要什么深刻的感情,无非是过日子。

柔嘉那里,因为远观才会被留学生的光环吸引,被一种当时少见的绅士风度打动,至于能力和性格,她也没意识去认真了解,“先到手再说”。

所以,我认为是这场婚姻的鲁莽导致了琐事之多,也导致了两人频繁吵架。

所以,婚姻还是需要慎重的。

闪婚多是激情引发。但激情褪去之后,生活的本来面目露出来,谁可以抗住想象跟现实的落差?

回上海后,孙柔嘉靠姑妈的关系找到了工作,工资很快超过了她出过洋但没本事没家世的老公。

他过去看她妩媚得不稳固,不是真正的美丽,估计她此时看他也是帅气得勉强。

落魄的人最多五官端正,过得好的人才能撑得起“帅”这个字。

作为一个家世平平要靠自己的女孩,她希望能够借婚姻的光,但没有成功。

此刻的对比落差,让婚后的她看起来格外拧巴。所以他们婚后,会有诸多琐事,每一件事都可能让这场婚姻出现裂缝。

08

人都说“潮水退去之后,才能看见谁在裸泳”。那么如果潮水一直不退去呢?

有些人就可以一直裸泳。

钱老先生描写的这一群人,已经算是民国精英了,各种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官员,但所有人都名不副实,各有各的虚妄之处。

三闾大学的教授们教书水平不行,勾心斗角倒很厉害;苏文纨一边做着阔太太,一边走私倒卖急缺物资;连看起来最全面发展的赵辛楣,也没有具体展现过什么过人的本领,还闹出过跟有妇之夫过从甚密的绯闻。

大家都不怎么行,但汪太太的另一句话更重要——赵先生的家世、前途,我们心里都有数目的。

《围城》的现实之处就在这里,人生是综合实力竞争,并不是个人技能单打独斗。

家世对于平庸的人而言,完全可以是一生的保障。

苏小姐能靠家世找到丈夫接盘,再让这位猪头谋上一官半职;赵辛楣丢了教授工作也不怕,火速到政府找到了好位置。

她和他都很快发现,别人可以仗着潮水的遮掩继续裸泳,但他其实并不属于他们中的一员,他父亲只是个爱吹牛的乡绅,而他当年也是靠未来岳父供出国留学的。

一年以后在香港再见面,苏出嫁后贵气逼人,赵也春风得意,而曾经跟他们分庭抗礼的方鸿渐丢了工作,前途未卜。

09

方鸿渐和孙柔嘉在一起后,甜蜜期维持了不久,就开始争吵,方鸿渐散漫惯了,而孙柔嘉很有主见。俩人都感慨,婚前和婚后的对方不是同一个人。话虽如此,每次争吵后,俩人都小心翼翼,不再碰触引起吵架的问题,不时还有彼此怜惜,话语温存的时刻。

可惜的是,双方家庭太不给力。方家人对儿媳挑三拣四,话语中让人很下不来台;孙家人则对女婿客气得近乎冷漠,孙柔嘉唯一倚重的姑妈也认为侄女配错了人。方鸿渐偏偏自尊心又强,很多争吵起因都是双方家庭。最后一次激烈的争吵,是因为孙的姑妈讽刺方,被方听到,偏偏姑妈的佣人老李又瞎掺和,让场面不可收拾。

不知道在争吵的间隙中,方鸿渐是否会想起唐晓芙?

唐晓芙永远是方鸿渐得不到的白月光、朱砂痣。代表了一切的纯和真,代表了人生的初见。可就因为得不到才显的那么美,假如得到了,是不是又变了墙角余灰?

就像《青蛇》里说的:

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嫩叶子。到他得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

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嫩叶子。到他得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

每个女人,也希望她生命中有两个男人:许仙和法海。是的,法海是用尽千方百计博他偶一欢心的金漆神像,生世位候他稍假词色,仰之弥高;许仙是依依挽手,细细画眉的美少年,给你讲最好听的话语来熨帖心灵。——但只因到手了,他没一句话说得准,没一个动作硬朗。万一法海肯臣眼呢,又嫌他刚强怠慢,不解温柔,枉费心机。 ”

所以原来男女都是一样的,得不到永远是最好的,谁叫回忆总是带着玫瑰色眼镜呢?杨绛先生就说过如果让方娶了唐,那么围城这个意思将能更好说明。

其实,孙嘉柔和方鸿渐的结合只是应了书中的两句话:“经过艰苦漫漫路途后,彼此不厌倦的两个人,是能成为朋友的” “婚姻不一定有伟大的爱情做基础的,两个不互相讨厌的人就够了”。

嘉柔代表的是那一类平平常常,芸芸众生的人,学历不是很高,家世不是很好,相貌不是很突出。有点小心计,有点世俗,家长里短,零零碎碎。这样的女人结婚后无非相夫教子,吵吵和和,小打小闹,一辈子就过了。像书中方和苏结婚后所展现的那样。这才是平常人的生活。

而那些伟大爱情的结局要么死亡,像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要么是家庭的碎碎,孩子的吵闹,一如李敖婚后惊讶于胡茵梦会便秘;蔡琴的老公跟她提柏拉图爱情,自己却去和情人开房。

围城内外,其实还是如佛家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写在最后

书到了该合上的时候,而方鸿渐与孙柔嘉的故事,远远没完。故事戛然而止,余音袅袅。

书里的爱情毫不梦幻,是人间烟火中的爱情,这更像是生活了——杂乱不堪,却也能走一直下去。

关于婚姻,关于生活,我不敢多加评论,毕竟我不是围城内的人,不知道围城内的兵荒于马乱,又或是相濡与以沫。

围城里,可能你看破了婚姻,他看破了江湖,而我却真真敬佩钱先生那一颗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书中很多生活细节和心理描写都堪称绝妙,钱老的比喻信手拈来,熨贴诙谐, 仔细玩味不觉莞尔:

恨不能用吸墨水纸压干了天空淡淡的水云。

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他先出宿舍到厕所去,宿舍楼上楼下都睡得静悄悄的,脚步就像践踏在这些睡人的梦上,钉铁根的皮鞋太重,会踏碎几个脆薄的梦。

狗围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

恨不能用吸墨水纸压干了天空淡淡的水云。

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他先出宿舍到厕所去,宿舍楼上楼下都睡得静悄悄的,脚步就像践踏在这些睡人的梦上,钉铁根的皮鞋太重,会踏碎几个脆薄的梦。

狗围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

再看看钱钟书先生对女性的观察描写: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看到这句话,我只有两个字:绝了……

在我心中,文人毒舌排行榜TOP1——非钱钟书莫属。

还有:

“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那女人对他一笑,满嘴鲜红的牙根肉,块垒不平像侠客的胸襟,上面疏疏地缀几粒娇羞不肯露出头的黄牙齿。”

“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话多。”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而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女人涂脂抹粉的脸,经不起酒饭蒸出来的汗汽,和咬嚼运动的震掀,不免像黄梅时节的墙壁。”

“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那女人对他一笑,满嘴鲜红的牙根肉,块垒不平像侠客的胸襟,上面疏疏地缀几粒娇羞不肯露出头的黄牙齿。”

“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话多。”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而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女人涂脂抹粉的脸,经不起酒饭蒸出来的汗汽,和咬嚼运动的震掀,不免像黄梅时节的墙壁。”

当然这种形象的描写也不只限于女性: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鸿渐研究出西洋人丑得跟中国人不同:中国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西洋人丑像造物者恶意的表现,心跟脸上五官开玩笑,所以丑得有计划,有作用。”

“高校长肥而结实的脸像没发酵的黄面粉馒头,‘馋嘴的时间’也咬不动他,一条牙齿印或皱纹都没有。”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鸿渐研究出西洋人丑得跟中国人不同:中国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西洋人丑像造物者恶意的表现,心跟脸上五官开玩笑,所以丑得有计划,有作用。”

“高校长肥而结实的脸像没发酵的黄面粉馒头,‘馋嘴的时间’也咬不动他,一条牙齿印或皱纹都没有。”

这种张口就来的辛辣嘲讽真的太让人拍案叫绝了,没点文化沉淀和人生阅历真写不出。

之前看到豆瓣有个话题,大概是:文人是如何不带脏字骂人的?点进去一看,果然,《围城》里的各种经典句子占了一半。

若非一个热爱生活之人,又怎会妙笔生花,写出这么多惊为天人却又合情合理的句子呢?

一本好书会让你思考。静下心来掩面而思,钱老先生好像就在面前,嘴角微翘,说:“你是个好人,可全无用处。” 呵呵,我也只好傻笑一下自嘲了事。

喜欢钱钟书的宝宝记得点个“在看”!

写出你对小说《围城》的看法哦~

欢迎分享朋友圈 公号转载请获取授权

-作者-

悠悠酱,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喜欢猫猫狗狗,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火锅重度爱好者。不高冷,却很有态度。世界或许冰冷,内心依然温暖。公众号:陪你走过漫长岁月(ID:sunshine_phuket)。转载请后台联系作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