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敬德书院举办秋季论坛 以儒家文化与教师幸福为主题

句子大全 2010-05-20 02:31:14
相关推荐

2017年9月28日适逢先师孔子2568年诞辰,敬德书院举办了以“儒家文化与教师幸福”为主题的秋季论坛,凝聚专家学者资源,共同探寻儒家文化与教师幸福的文化渊源,发掘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传统文化资源,让海淀乃至中国的教育植根于儒学传统而面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再放光芒。

群贤毕至

本次论坛分为上午的开幕仪式和主题演讲以及下午的专家会讲三个阶段,分别由敬德书院高峰老师,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院长吴颍惠女士和曲阜师范大学崔茂新教授主持。

秋日里,座落在西山脚下的敬德书院已有微微凉意,却不抵今日满座高朋的热情。书院山川绣秀,人杰地灵,古木参天,采日月之精华,吸山水之神慧,是泼墨挥毫、品茗读书之圣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整个书院一派温文儒雅、古风神韵,本次论坛更是在一片温暖祥和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与此同时,在书院的明辨厅、翰墨斋与慎思厅分别举办了书画笔会和“非遗”展示等两场活动,既有诗意浓重、笔精墨妙之杰作,也有形神俱佳、酣畅淋漓之之佳品,充分展示了艺术大师们的审美情趣、艺术造诣和匠心精神。

“徐徐朔风送紫气,累累秋色竞霜天”,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与会人员满怀着恭敬之心以及对秋天的希冀,齐聚敬德书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海淀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敬德书院院长傅首清先生,海淀区政协副主席刘恪女士,海淀区档案局(馆)长杨军昌先生,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杜荣贞先生,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院长吴颍惠女士,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官雅先生,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教授,哲学系主任黄裕生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崔茂新教授,北方工业大学王德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于闽梅教授,国家开放大学孙福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国鹏副研究员、中企联盟千人书画院秘书长金明先生,以及中企联盟千人书画院、北京至臻书画院的书画艺术家,海淀教委有关部门的领导,海淀各学区、中小学干部、教师等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感恩先师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文化。适逢孔子诞辰之际,与会嘉宾一起观看了敬德书院于8月30日举行的丁酉年释菜礼的视频,礼敬与感恩至圣先师的教育事业,表达对圣贤之道的体贴与追求。

观礼完毕,领礼人与参礼人各自就位,礼敬先师。他们整肃衣冠,恭敬内心,诚敬笃志,伴随着庄严肃穆的古风雅乐,在敬德书院这样一个庄严厚重而又不失灵动雅致的道场中向大成至圣先师拜礼。

随后,来自建华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带来了文艺节目《雅韵国风》,晒出了她们的教师幸福。

师道赓续

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海淀区的深入展开,拓展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围和能力,由海淀区政协、区教工委支持,敬德书院携海淀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奖”颁奖典礼在一派敬与美的氛围中展开。颁奖过程中主办方通过视频展现了所有获奖教师的风采,精彩呈现了老师们对传统文化传播工作的热爱与坚持。海淀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敬德书院院长傅首清先生,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杜荣贞先生,海淀区政协副主席刘恪女士,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颖慧女士,海淀区档案局(馆)长杨军昌先生,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官雅先生为获奖者颁发证书,感谢他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的突出贡献。

福德兼备

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区教委副主任杜荣贞先生发表了题为《文化是教师幸福的重要给养》的讲话,他指出:在中国文化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本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今天的教师,却很难有持续性的幸福感。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杜荣贞副书记提出了使教师长久保持幸福感的五条路径,分别是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积极的幸福观,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和合”的人文环境。他认为,教师如果能在“诲人不倦”时当仁不让,能把教育英才作为快乐之事,把“蒙以养正”作为“圣功”对待,那么,就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爱和兴趣,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去教书育人,就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海淀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敬德书院院长傅首清先生发表了讲话,傅首清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儒家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历来重视个人发展,关爱人的幸福体验。在儒家经典《尚书 洪范》中有‘五福’之说,儒家‘五福’观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人生的幸福与道德结合在一起,认为‘好德’是拥有‘幸福品格’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就是‘德福一致’的思想。并认为教师获得幸福的途径有二,一是要拥有一种身心愉悦的教育生态;二是要具备乐忧圆融的君子品德。教育又被儒家视为家国大事,儒家教育观中不仅重视教育的对象,同时也关注教师主体的幸福成长、荣辱感受,时至今日都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主题演讲结束后,领导们在笠僧堂前亲切合影留念。

敬德论道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颍惠女士主持了主题演讲活动。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黄裕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张曙光,曲阜师范大学崔茂新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传道为师

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黄裕生从孔子之道和教师使命两个角度做了意味深长的演讲,他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乃孔学精华,而教师应该致力于向至圣先师孔子学习“道”与“理”,进而将传播“道”与“理”作为最重要的使命。另外,教师可以从孔子之道中汲取营养,获得一种简单的精神上的幸福。

为己之学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曙光也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做了题为《学习先贤,让生命充实而有光辉》的精彩演讲。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画像是单面而世俗,反观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给我们树立的可亲可敬的形象,可知当今社会需要重提“为己之学”与“忧乐天下”的担当精神。做一个现代的仁者,是张曙光教授对当代人的一种美好期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条通往幸福乐园的康庄大道。

至美至善

曲阜师范大学崔茂新教授以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教育的终极目为发心,以《进学校与幸福教育之道》为题目做了精彩而扣人心弦的演讲。他认为“人类要在21世纪生活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他分别从“《论语》是民族幸福教育的圣书”“《论语》与教师幸福、幸福教育之关系”“《论语》进学校:幸福教育持久实现之途径”三个层面进行阐释。他反复强调深度生命学习和读圣书《论语》的重要性,特别关注生命和心灵的成长,并对幸福教育之道提出了美好愿景 “终身解读论语,活在与孔子的心灵对话之中。在深度生命学习中,走向追求至美至善的人生幸福之路”。

追寻幸福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颍慧女士期间对老师们的演讲做了精彩点评,她指出:做人之师需要有一个精神追求,需要有一种超越。追求一种明德,追求一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精神,应当是教师之本。回到圣贤之道中去体贴圣贤、聆听圣贤教诲人生便能无忧,教师的幸福感也会自然提升。

辨章学术

下午的专家会讲即是本届秋季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敬德书院与中国教师报合作举办的中国教师 敬德会讲。会讲由曲阜师范大学崔茂新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于闽梅,国家开放大学教授孙福万,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王德岩,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国鹏作为邀请嘉宾分别从国学的品格与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切入点,“好学”是一种美德,传经、传心与传业 为师之乐与传道之路等不同角度做了精彩发言,而从儒家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是他们提出的提升教师幸福感的共同路径。

秋季论坛接近尾声,敬德书院杨阳老师从2017年9月24日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谈起,对“儒家文化与教师幸福”这一主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第一条基本原则是“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这是非常好的研究思路。她从《说文解字》对“幸”与“福”的解释谈起,次及幸福的英文翻译“happiness"和”well-being"的含义,以及国外对教师幸福的研究总结,结合蒙学典籍里对福的论述,认为留一分清醒给自己,留一些发展的支点给自己,才能真正把握幸福,维持职业的幸福感。

本次秋季论坛就“儒家文化与教师幸福”这一主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展示与讨论,敬德书院以培养理想君子人格为己任,为推动海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孔子诞辰为契机举办本次秋季论坛,邀请全国教育界儒学界、艺术界等不同文化领域的专家,汇聚思想、凝聚共识,深入发掘、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先哲思想,揭示儒家“为师之道”的文化传统,梳理儒家幸福教育的思想智慧、探讨理性人格铸就幸福教育之道,全面理解“儒家文化与教师幸福”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关心当今教师人格养成、幸福成长之问题,关注教育的生态健康发展,为海淀基础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风尚贡献力量。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