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节日丨五彩摩洛哥:电影里走出来的卡萨布兰卡 地中海边的童话世界

句子大全 2010-05-12 20:36:20
相关推荐

迪拜阿联酉皇室……

被捧为时尚界的宠儿从天之骄子 Yves Saint Laurent, 法国国宝级设计师Jean Paul Gaultier、意大利时尚教母Franca,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皮特和安吉丽娜,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和希区柯克,《卡萨布兰卡》《通天塔》《碟中谍》《007》《盗梦空间》.......

奢侈品牌圣罗兰,迪奥,娇兰,雅诗兰黛,希诗黎,香缇卡等都从摩洛哥找到各式灵感,源源不断地采撷这异域的芳香。但远在东方的我们,对摩洛哥并不熟知,甚至对这个美丽国度有着各种误会,一谈起非洲就是黑种人和沙漠,贫穷与沧桑。

摩洛哥历史极为悠长,地处北非又让这里浸侵了欧洲文化,可以说,这里是最不像非洲的非洲国家了。1999年7月23日,哈桑二世国王因病逝世,王储西迪·穆罕默德于同日即位,7月30日正式登基,称穆罕默德六世。

今天7月30日就是摩洛哥的国庆日。

01

奇妙的文化融合

非洲西北角的摩洛哥看上去是一个占尽了天时地利的国家:在地理位置上和西班牙隔海相望,算是直布罗陀海峡的二当家;较为缓和的伊斯兰政策让这个国家和欧洲关系不错,经常受到欧盟、美国和北约的照顾。

摩洛哥最早期的居民很早就被柏柏尔人征服了,此后的岁月里柏柏尔人成为了这个国家人口组成的主体(虽然柏柏尔人这个群体本身也是个混杂的组合)。随着公元七世纪穆斯林的到来,柏柏尔人又改宗伊斯兰教,从此摩洛哥成为了一个伊斯兰王国。此后一度征服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摩洛哥人。

伊斯兰王朝的势力迅速性北非和西班牙扩张,当地的伊斯兰教独立政权又断断续续持续了近八百年之久。可以说,摩洛哥人和欧洲人的不解情缘从公元八世纪就开始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接口在长达三百年的时光里都是摩洛哥人的囊中之物。这也是欧洲基督徒为什么一定要赶走穆斯林,夺回伊比利亚半岛控制权的原因之一。

随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摩洛哥王国不再有当年的辉煌。但和欧洲互相知根知底的摩洛哥也并没有遭到欧洲探索者的大规模殖民。

摩洛哥社会成熟,人口众多,绝不是想殖民就可以殖的。尽管后来非洲的大西洋沿岸被欧洲殖民者瓜分殆尽,摩洛哥倒是一直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而且始终是被欧洲各国视为平等国家的存在。

摩洛哥人也很争气,在各方压力下从容斡旋,始终保持着在西非的超脱位置。无论是凭借新大陆财富强盛一时的西班牙还是在伊斯兰世界舍我其谁的奥斯曼帝国,碰见摩洛哥都好像是狗咬了刺猬,奈何不得。

12世纪中叶,在前阿特拉斯山区马斯穆达部落的柏柏尔人建立了阿尔穆瓦希德王朝取代阿尔穆拉比特王朝,13世纪后半期,阿尔穆瓦希德王朝分裂,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巴尼-马林部落的泽纳塔人,建立了马林王朝,定都非斯。14世纪末,马林王朝中央政权逐渐削弱,形成了分裂局面。

15世纪起,葡萄牙占领了休达、丹吉尔和阿尔西拉。西班牙占领梅利利亚。1525年苏斯河流域的阿拉伯-萨阿德人掀起了反对异教徒的“圣战”,反对欧洲殖民者。在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萨阿德王朝。这个王朝在伊斯梅尔苏丹统治时期(1672~1727在位),依靠奴隶组成的军队,击溃了欧洲列强的武装入侵,收复了除休达、梅利利亚港口和少数小岛外的沿海失地。摩洛哥一度强盛。伊斯梅尔苏丹死后,封建主的内讧和混乱又使国家陷于分裂和紊乱的状态。

20世纪初,法国占领了摩洛哥沿海一些重要战略据点和港口。1901~1902年法国强迫摩洛哥苏丹签订条约,规定法国可给摩洛哥政府“帮助”和“合作”,使法军向摩洛哥腹地推进合法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摩洛哥的民族独立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要求取消“保护”制度、争取完全独立的示威和罢工运动此起彼伏。1947年8月,卡萨布兰卡人民举行示威运动,遭到镇压。

1953年8月,在法国殖民当局指使下,萨米·格拉维发动政变,废黜了同情民族独立运动的苏丹穆罕默德·本·优素福。政变引起了人民的严重不满,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拉巴特等主要城市都爆发了抗议的示威和武装起义。

在摩洛哥人民反对下,法国同意谈判,并让阿拉法退位。1956年3月2日法国同意废除非斯条约,承认摩洛哥独立。

02

“一千零一夜”的童话

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源于西班牙语中的Casablanca,意为“白房子”,城内的建筑多为白色。卡萨布兰卡坐拥一条绵延几十公里的细沙海滩,大西洋白色的浪花时时拍打着“白城”。

卡萨布兰卡位于摩洛哥西部,是摩洛哥历史名城,在这里,大部分的民居建筑都是以白色调为主。

美丽壮观的清真寺是它不可抛却的迷人风景,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也是摩洛哥唯一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寺庙,有三分之一建在海上。

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宏伟壮丽,踏海而来的阿拉伯人将他们的信仰建在海边,黄昏时分,潮汐从大西洋汹涌澎湃的撞击中升起,虔诚的教徒从四面八方赶来广场,渐渐有诵经声夹杂在海风中飘向彼岸。

夜晚,踏进Rick’s Café重现电影《北非谍影》的开始,两层阿拉伯式的小楼带着欧洲风格的装修,安静的钢琴,精致的台灯,在这里用餐不失为一件美事。

拉巴特

拉巴特(Rabat)是摩洛哥的首都。在北大西洋海角上的遗址乌达雅堡,是可以媲美舍夫沙万的另一座“蓝城”。

拉巴特王宫,位于拉巴特市中心,始建于1785年,占地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阿拉伯宫殿建筑。宫殿式样各异,其中里亚德宫最为宏伟壮丽。

穆罕默德五世墓位于拉巴特市中心。穆罕默德五世为前国王哈桑二世的父亲,逝世于1961年。其墓1962年开始修建,1971年竣工。墓室内两侧分列为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墓,并建有陈列馆,藏有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画像和五世遗物及其统治时期的历史资料与文献。

哈桑塔是当时规划建造的大清真寺的宣礼塔已完成部分,计划建成86米高问鼎世界最高的宣礼塔。1199年随着苏丹Abu Yusuf Yaqub al-Mansur逝世而全面停工,宣礼塔实际建成高度44米,约是计划高度的一半。清真寺部分也没建完整,只建了200条柱子和几道围墙。哈桑塔与默罕默德五世陵墓对望,成为拉巴特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舍拉遗址是腓尼基人在布赖格勒河(Bou Regreg river)的第一个定居点,公园40年被罗马统治,改称萨雷(Sala Colonia)。1154年居民被吸引到河对岸的sale居住而被遗弃。直到14世纪马林王朝的苏丹 Abou al-Hassan Ali在罗马遗址上建了个墓地并用防御城墙围起来,屹立至今。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的老城建在半山上,保留了比较原始的风貌,老城中的大多数房屋都刷成了蓝色,许多人也正是因为这一抹蓝色不远万里来到这里。

纯净清爽的空气和似乎永远为蓝色的天空,与错落有致的阿拉伯城市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天然的蓝色画卷。

蓝色的大门,蓝色的墙壁,蓝色的阶梯,蓝色的地面,忍不住停下脚步,去欣赏它的蓝色之美。

舍夫沙万的另一大特色是无处不在的猫,它们慵懒自在地趴在蓝色的街道上,注视着往来的游客们,偶尔卖个萌讨个食。

这座“蓝城”居住的多是虔诚的穆斯林,拍照时切记不要拍他们的正脸。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Marrakesh),摩洛哥最有名的古城,一座红色的城市,因古迹众多而得名“摩洛哥南方明珠”。

这里无论王宫、平民百姓居住的老城、还是欧洲人度假的大饭店,外墙的颜色都是陶土红,放眼望去,满目皆红。

库图比亚清真寺是马拉喀什的地标建筑,坐落在市中心的德吉玛广场旁。这座清真寺只对穆斯林开放,普通游客无法入内游览。

在马拉喀什,曾经的王室宫殿、大臣府邸摇身一变都成了摩尔风格的精品酒店,马赛克曳地,挑高的壁画穹顶和吊灯演绎出宫廷感,大理石柱与镂空雕花分割出中庭的泳池空间,一切都是梦中的景象。

走出庭院,踏上复古马拉车,车夫穿着宽大的罩袍,驾着复古的马车,时而踢踢踏踏从古老的皇宫门口悠然而过,时而穿越人群密集的古老市场,时而又在公路上和汽车并驾齐驱,一日看尽这座老城的过去和现在。

在红色的马拉喀什中,唯一的异类是蓝色的马若雷勒花园。在这座12公顷的植物园里,汇聚了整个摩洛哥最前卫的艺术家。花园不大,但是步移景换,每走一步都恨不得停下来拍张照。

从日出到深夜,你可看到印度的舞蛇人、出售香料茶叶的阿拉伯人、讲故事的摩洛哥长胡子老人,各种卖艺的表演,还有数不清的买卖食品、饮料、服饰、地毯、摆设、皮革、手工艺品小摊位。

它就像香港的兰桂坊、上海的新天地一样,因为有此广场,马拉喀什才有了无穷生命力。

2001年,马拉喀什德的德吉玛广场,夜市汇聚之处,被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尔祖卡

梅尔祖卡是摩洛哥进撒哈拉沙漠的入口,在这里骑着单峰骆驼,慢慢走向沙漠深处吧!

梅祖卡的红沙艳丽多姿,还拥有撒哈拉最高的沙丘之一的Chebbi山丘。

不可思议的地貌、浩瀚的沙景总能受到旅行者的青睐,再次重温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又一次的坐上抽屉里的时光机,造访1974年的那个异次元空间。

当“空罐子又响起”时,我知道,是撒哈拉的风,温柔的暖风,再次吹起。给这片遥远的沙漠渲染出了奇幻的色彩,让更多人心生向往。谁能相信,会在撒哈拉的沙漠里,睡了这辈子最香甜的觉。

梅克内斯

黑色之城梅克内斯,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中最年轻、也是最低调的一座皇城。古城以蜿蜒徘徊的古城墙和城墙上众多的马格里布式古城门而闻名,因此梅克内斯又有“多门之城”的美称。

曼索尔城门有摩洛哥凯旋门之称,历经300年的城门依然雄壮威武,城门的正面镶嵌了许多精美花纹的马赛克瓷砖,大门顶端是阿拉伯文的箴言。城墙厚实坚固,有25公里之长,是世界文化遗产。

1672年摩洛哥王室的祖先伊斯梅尔,将梅克内斯定为首都,他打败了英国和西班牙统治者,统一了摩洛哥。梅克内斯之所以叫黑色之城,是因为伊斯梅尔有一支十五万人骁勇善战的军队,而这支军队是由黑人奴隶组成。所以黑色成为了梅克内斯的代表色。

菲斯古城

被美国著名杂志(Traveler)评为全球最浪漫的10大城市之一的菲斯古城,是摩洛哥绝不能错过的一站。

幽长狭窄的街巷,石板路铺成的小道,空气中弥漫的香料与药草味,和忽远忽近哒哒的马蹄声,让菲斯成为无数人向往的地方。

菲斯还有超过300座清真寺,其中卡拉维因清真寺有上千年历史。号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卡拉维因大学也在非斯,现在仍有上千名学生就读于此。

菲斯的手工艺非常闻名,而这些传统技艺幸运地被保存了下来。可以去当地著名的瓷器学院,了解摩洛哥迷人的马赛克瓷片的制作过程。体验制作手工流程,感知手工艺的不易和匠心。

这里除了拥有美丽的宫殿和700多个清真寺,还有千年历史的“皮革染坊”。几百个五颜六色的染缸依次排列,劳作的工人穿梭其间,相当壮观。

鞣革的方法和600年前没有多大差别,为了让皮革呈现天然植物的色泽,采用手鞣皮革及自然风干的古法处理。

丹吉尔

丹吉尔与蔚蓝海水交相辉映,濒临大西洋浸淫地中海文化,谁没到过丹吉尔,丹吉尔会为他伤感;谁看到了丹吉尔,他就会为丹吉尔而感动得流泪。

附近的大力神洞形状酷似一幅非洲地图,因此它又被称 作“非洲之洞”。深入洞穴之中,从幽暗深邃中仰视外面的蓝天,也会不经意间产生“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怀。

瓦尔扎扎特

瓦尔扎扎特是摩洛哥东南部的一个小镇,它的名字来自柏柏尔语,字面意思是“没有噪音的地方”,这个小镇被视为“沙漠之门”。这里曾经是一个军事前哨站,后来被很多导演们相中拍了很多电影,是西方电影最喜欢取景的地点,比如《角斗士》、《情陷撒哈拉》、《间谍游戏》等很多电影都在此拍摄,因此也被称为“摩洛哥好莱坞”。

这里也是前往撒哈拉沙漠的必经之路,来摩洛哥的游客无论是自驾还是搭车都会在这里停留,少则半天,多则一天。进入村庄要沿着山坡盘旋而上,走得不多一会儿就到了。红土建筑群仍然保留着几千年前的模样,顺着山坡依次而建,层层叠叠,非常可观。

在权游的第三季,龙母解放了奴隶制的渊凯城,渊凯城的拍摄地就是这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