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翻译·语言

句子大全 2010-04-03 06:51:30
相关推荐

几种译法一出便引起了大量的讨论,翻译研究者、实践者和爱好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多数讨论者都倾向于铁匠“硬”的译法,而对铁“硬”的译法,即现场译员的译法持反对态度。他们的理由也多为“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俗语在汉语中的原意。然而,在2014年9月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译本中,对此俗语的译文与现场译员的版本如出一辙,译为:It takes good iron to make good products.

那么,究竟是“铁硬”还是“铁匠硬”?

的确,在汉语中,该俗语一般是指打铁的人本身要足够强壮。但我们在探讨口译译文时,一定要考虑到口译的特殊性,主要是体现词汇运用的情境性。所谓情境性,则指任何现场发言都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发言人的每一句话也都必须要置于该情境中理解。

我们回头来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现场情境。首先需要对该熟语出现的前后文本加以探究。该熟语出现时的前文是在谈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四风”问题,而后文则是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切实解决自 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上下文来看,如果理解为“铁匠硬”,那么此句传达的信息就是:党员干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四风”问题,另一类则是负责查处有问题的党员。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即指后一类人应该加强自身素质,以便具备“打铁”,即查处问题官员的能力。而如果理解为“铁硬”,则此句的主要信息可以理解为: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了“四风”问题,因此全党都应提高警惕,律己从严,要将全体党员干部,即“铁”,锻造成优良的人才。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尽管“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俗谚的本意更多偏向于“铁匠硬”,但在我们讨论的特定案例中,“铁硬”较之“铁匠硬”应该更符合发言时的情境。按照惯例,现场口译人员在工作前会与讲话人沟通讲话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译员的现场判断具有场外人士不具备的优势。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作为国家层面的代表性译本,其中一字一句也必然是经过缜密斟酌的结果。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习总书记此次演说的特定情境中,“打铁还需自身硬”指的是“铁硬”,而非铁匠或铁锤“硬”,也就是说,现场口译的版本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版本对原句的理解更加符合现场发言用语的情境化意义。

任何用语都出现在特定的情境中,具有特定情境赋予其的特定意义。在现场口译时一定不能只译其本来意义,而要合理地传递出发言人在特定情境中的真实意图。一名好的译者一定要善于及时把握用语在特定情境中的意义迁移,做到及时与发言人沟通,准确传达发言人意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