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必看】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会有什么变化 一文看懂明年高考命题重点!

句子大全 2010-02-18 03:28:32
相关推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4年到2018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2014年到2017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为19分。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8年沿用2017年、2015年、2016年的考查形式。

2、古代诗歌阅读

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题,选材范围非常广泛,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以唐宋诗词为重点,名家名篇相当,考生不熟悉的作品比例大,名家的非名篇和非名家的名篇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分析诗歌的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是高频考点。

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的客观题(5选)和1道6分的主观题。

3、名篇名句默写

从2014年开始,名篇名句默写题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由上表可知,2014到2017年这一题型均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2014年到2016年,在命题内容上对高中和初中内容的考查比例比较固定,高中考察2篇(4分),初中考察1篇(2分),共6分。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默写分值降为5分,高中考察1篇(3分),初中考察1篇(2分)。2018年回归2016年题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文学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2014年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小说。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为小说,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散文。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实用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4年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人物传记。2017年、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新闻。

(五)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的分值为20分,共5道题。3道客观题,每题3分,共9分;2道主观题(5+6分),共11分。2018年试卷上最大的题型变化就出现在语言文字的第17,18,19题,这3道选择题不再是单独成题,而是共同来自一段360字左右的文字材料,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的阅读量,考查考生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的语言能力。方向主要考查病句、成语、连贯。

1、客观题①(成语题)

2014、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成语题都是给出3个近义成语进行辨析。2016、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成语题使用的是六个成语的筛选题型,设置了6个句子,考查6个成语使用的正误,成语的考查数量增加了,但难度上并没有增加。

2、客观题②(病句题)

2014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病句题,在命题形式上都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且题型稳定,都是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所考病句类型不会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种类型,同一类型的语病一般不会出现在同一考题中。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为常考病句类型。

3、客观题③

2014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三道客观选择题考查的都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2014年考的是排序连贯,2015年考的是选句连贯,2016年考的是选词连贯。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三道客观选择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从给出的4个句子中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

4、主观题

第一道主观题:

2014到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四道题考查的都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题型稳定,都是在一段文字中给出的3处横线处补写出语句,分值均为5分。

2018年考查用词不得体,选段来自实用类短文(便条)。

第二道主观题: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和全国卷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流程图,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和全国卷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徽标,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得体、鲜明、生动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流程图,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推断问题”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式和逻辑推断的能力。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考的是框架图,考查表述准确、连贯知识点。

(六)写作

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作文均为新材料作文。

2015年全国卷I出现了任务指令型作文,且明确要求写一封信。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立德树人;思想上,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

2015年全国卷II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2014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2016年全国卷I把文字材料改为漫画材料。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6年全国卷II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2017年全国卷I中的作文要求考生从给出的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材料中的“中国关键词”直观而生动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选材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2017年全国卷II中的作文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要求学生“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串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内涵丰富。

2017年全国卷III中的作文是一道材料型半命题式的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材料“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比较去年与2018年的高考作文我们看到:

1.关注时代与社会。17年是给出关键词写“你认识的中国”,今年是列举从2000年至2035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及重大政策,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写世纪宝宝们与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2.家国情怀。17年通过“一带一路、长城、高铁、美丽乡村”等将学生引入到对我们生活的中国的认识。18年高考作文更进一步,让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时代紧密结合,写出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到2035年这一代人35岁,他们的青春梦要和中国梦紧密相连。

3.大主题小切口。17年的高考题,命题人设置了一个情境,即帮助外国青年认识中国,而且所给词语覆盖面很广,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的学生都有的写。今年的作文,命题人同样设置了一个情境,即以时光瓶的方式留给2035年18岁的一代人读。其实就是青年与青年的对话。当然作文并沒有要求写成书信。

4.什么样的作文易拿高分。对于大主题的作文,那些有深刻思想、精准认识的学生纵横捭阖,汪洋恣肆固然能写出好文章,但这只是极少数,更多的学生有可能写得大而空,类似口号言之无物,因此为文章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思想,可能会在众多相似的大而空的文章中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

5.过去的高考作文虽然也暗合社会热点,如2015年女儿举报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其实考的是社会规则意识,然而近两年的作文却均为与时政相关的“高调作文”,应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多看报,关注报纸社论,关注重大题材。需要说明的是明年不一定还明考社会热点,但关注社会,加强思想文化修养却是必然。

6.练字很重要,一手好字对于作文提分有很大的帮助。

2018 年高考全国 I 卷充分展示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展示了国家对于高考语文试题改革的决心。立足 2018 年语文全国 I 卷的命题特征,对未来的高中语文学习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识记基础知识,培养关键能力。以《2018 年高考大纲》为依据,一定要准确记忆《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古诗文背诵篇目,还要真正理解文本内容,明确文章写作意图。

2、“碎片化”及“整体性”阅读能力二者兼顾。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快速掌握文本中重点信息的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快速把握文本结构、话题中心及文章主旨的能力。所以在平时学习及训练时,要有意识地训练针对不同文本的阅读能力。

3、加强文化积累,培养独立人格。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空间,启发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阅读特别是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相关内容的阅读。

4、关注现实,提升格局,具备纵横意识。2018 年全国 I 卷的阅读选材及作文命题都体现了理性思维特征,要求考生既有历史思维,又有全球视野,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凭借语文课本打天下,而要以语文课本作为基础,不断向外辐射,传承文化,关注现实,关注人生。

总之,2018 年全国 I 卷延续了 2017 年的命题形式及考查重心,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凸显对核心价值的考查,从而实现了“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作用,为真正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

来源:“高中生学习”公众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