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刘诗诗出演活泼角色却被指“夸张” 抛开演技 人设也存在争议

句子大全 2010-02-16 04:05:10
相关推荐

文/余沧海

作为接档芒果台热播剧《以家人之名》的《亲爱的自己》,该剧甫一官宣定档,便引起观众无数期待。

主演是产后复出的刘诗诗和两年前意外爆红的朱一龙,两位女美男帅的组合,也让这档电视剧的期待值随着热度与时间的推进不断高涨。开播当晚更是首集破2,冲上多个热搜。

但与观众的高期待截然相反的是,刘诗诗此回在该剧中的演绎,备受质疑。

随便一搜刘诗诗,与之匹配的词,也逐渐变成了“没有灵魂”、“用力过猛”、“实在不适合活泼的角色”。

一时之间,刘诗诗的演技成了众多观众讨论的重点与批判对象。

夸张演技受群嘲,剧里人设再引争议

作为刘诗诗产后复出的第一部作品,对于大部分粉丝而言,本就是期待多于隐忧。

但遗憾的是,时隔多年,刘诗诗似乎依然无法撑起偏活泼向的人物角色。

夸张式摇头晃脑的表演呈现,也较难博得观众们的欢心。

与她的演技一同遭受质疑与否定的,还有剧中女主的人设。

不理解男主,却拥有绝对的强势;而她的强势,也仅仅体现在这段男女关系之中。当然,这也成为了该剧目前为止相对饱受争议的一点。

说实话,《亲爱的自己》作为一部定位于表现大女主形象的剧作,不聚焦于女主工作能力的出众,却反复通过男女关系中的强势一面来体现大女主人设,倒更像是一种本末倒置。

大女主变大女子主义,“独立女性”被误读

某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问在中国,做女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个高赞回答是:从小被灌输相夫教子的观念,长大后不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总是被选择和被左右的那一个。

通俗点说,在以前,女性没有足够的话语权,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久而久之,被压抑了太久的女性平权思想刚一冲破束缚,就大面积侵占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而这些年来,在独立女性思维不断被宣扬的情况下,关于女权与女性独立的话题始终层出不穷。甚至可能一件小小的事,都可能会被冠以女权的名号。

而这些话题高涨的结果,是我们对独立女性解读的矫枉过正。

在一些市场的有意引导下,大女主渐渐演变为大女子主义,时时刻刻挑战着观众们的底线。

刘诗诗在《亲爱的自己》中表达的一个片段,就有疑似大女子主义的情况存在,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受众及创作者们对女权的不当解读。

剧中,女主李思雨打着为了缓解失业男主陈一鸣的不开心的旗号,骗对方上钩应聘,并吊儿郎当地“聘请”陈一鸣当她家庭中的一位重要成员。全年无薪,入职礼物是一条裤子。

带着充满“爱意”的滤镜,观众们一时之间并未察觉什么不妥。然而再仔细回想,这不就是曾经的影视剧里一度令人厌弃的大男子主义行径?

简单性转一下,或许我们能更快发现问题所在。

被裁员、待业在家,面试屡屡碰壁,而后在男友“爱”的欺骗下“聘请”当免费“老婆”,愿意的话日后还能升级当妈妈或者奶奶……像极了赤裸裸的性转版大男子主义。

不难发现,部分人对男权与女权的解读,渐渐陷入了颠倒的死循环之中。

拒绝伪独立,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才是“大女主”

我们需得承认,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将“女权”一词挂在嘴边,但理解女权真正含义的,其实寥寥无几。

女权,从来不等于大女子主义。不是让男友或者老公给你买一身的名牌包包、为你洗手做羹汤,更不是你说东他就不敢往西这回事。

真正的独立女性与女权,是通过女性自身的奋斗,打破这个社会长久以来对女性的固有偏见。

更多时候,我们正在被一种伪独立所绑架:

女性的独立新思维,就是完全依赖于自己,坚决不靠其他人,尤其是男人。

当形如“完全摆脱男人,女人全都要靠自己”的这种想法畸形地走上歧路并越行越远的时候,伪独立也就出现了。

因而当“天王嫂”昆凌在一档节目中说出“我觉得人生一定要当妈妈”的时候,遭遇数多抨击之声。

原因很简单,因为昆凌的话,听起来与当下备受宣扬的“独立女性”思想全然相悖。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不见得。

我们所说的女性独立,那些所谓的来自经济与思想上的独立,与靠不靠男人,是两回事。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与认知,能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买单,才是独立女性的标配。

幸而,在这个习惯了跟风随大流的社会风气下,仍有一些清醒的声音存在。当然,这也势必引发一场又一场众说纷纭的争论。

由此看来,刘诗诗在剧中的女主人设会引起观众数多争议,并非无迹可寻,而她这回所面临的复出危机,或也有编剧的一份力。

你给刘诗诗的表现打几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