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把艺术生命之“根”深扎人民中——大型原创话剧《热土》强健文艺创作主心骨的启示

句子大全 2010-01-23 14:58:09
相关推荐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新华社记者白瀛)一部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艺术生命之“根”深扎于人民的话剧作品,如何彰显文艺创作的“有筋骨”“有温度”?以新中国革命文艺最早的人才培养基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为历史背景的话剧《热土》22日、23日在国家话剧院上演,塑造了“烽火草原鲁艺”人的艺术形象,受到观众和业界的肯定。

该剧由中国戏剧协会副主席、戏剧“梅花奖”得主宋国锋执导,内蒙古赤峰市民族歌舞剧院话剧团演出。主创人员表示,通过这次创作实践深刻认识到,植根“热土”,是文艺创作之根;服务人民,是文艺创作之魂;善于学习、拜人民为师,则是文艺创新的不可或缺的智慧源泉。

“只有遵循文艺创作规律,深刻反映人民心声,才是实现人民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真谛所在。”宋国锋说。

植根热土、情系人民——文艺创作的不尽动力

1938年至1947年,延安“鲁艺”的干部教师,奔赴晋察冀、华中抗日根据地和冀察热辽地区,创办了联合大学“鲁艺”或分院。在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和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坚持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培养造就了为数众多的文化艺术精英人才。

话剧《热土》即取材于冀察热辽“鲁艺”在赤峰办学的史实,塑造了以革命音乐家安波整理《牧歌》等为人物主线及“烽火草原鲁艺”人的艺术形象,围绕着文艺为谁服务以及如何服务的问题展开戏剧情节,揭示了文艺必须“根植热土、情系人民”的时代主题。

“‘鲁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是什么?就是文艺工作者植根人民热土,深入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心声的文艺服务宗旨。”内蒙古赤峰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于凤先表示。

拜人民为师、唱人民之歌——文艺创作的智慧源泉

话剧《热土》从人民的角度切入,设计了可歌可泣、深刻感人的情节,凸显了艺术和人民“谁也离不开谁”的两组群体人物关系:第一组是在革命“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以安波为表率的“鲁艺”师生的艺术群像;第二组是以冯玉兰、陈影匠、呼和巴特为代表的农牧民典型形象。

剧中的安波,有着两种舞台身份,“鲁艺”院长兼师生的勤务员,人民音乐家和党的好干部。作为“一院之长”,他关怀师生群众,遭人误解时忍辱负重。作为艺术家,他没有“娇气傲气书生气”,拜民间艺人为师,他呕心沥血,抢救、发掘、整理、出版了民族民间艺术;独创或与人合创了《牧歌》《骑兵之歌》《兄妹开荒》等经典。

于凤先说,剧中“鲁艺人”与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情深、生死与共的关系。“鲁艺人”为舍身保护艺术的人民而立碑敬仰,人民群众也为“鲁艺人”立下了“赤胆一瞬留心印,忠心一生记英名”的丰碑得以永恒。

记者采访了解到,剧组主创人员重走“鲁艺”路,深入当年“鲁艺人”曾经生活战斗过的旗县村镇,走访曾经在“鲁艺”学习生活的学员和熟悉了解那段历史的民众,请了当地文史办的专家作报告,请文集《烽火草原鲁艺人》的编者做话剧的史学顾问,并将该书作为间接体验生活的重要资料人手一部研读。

遵循创作规律、反映人民心声——实现人民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热土》从“人民”的大概念立意,强调以“鲁艺”精神塑造典型人物,围绕为什么人服务以及如何服务的问题展开戏剧的主要矛盾。

该剧一方面把“鲁艺”的书记、院长、教授、学生,塑造成了既有人民普通一员的根本身份,又有扎根人民、学习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必然使命,另一方面把最基层的群众百姓、父老乡亲,作为艺术的本源,他们创造和传承着原汁原味的本土艺术、民族艺术,同时也需要通过整理、抢救、规范而得以艺术升华。

据介绍,该剧绝大部分演员擅长蒙古民族的舞蹈和音乐,但很少接触话剧,相当一部分连汉语都说不流利。“但是大家都怀揣着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难把这部话剧排出来,推出去。”宋国锋说,这部话剧有机融入歌曲、舞蹈、曲艺、器乐诸元素,人物造型突出年代感、生活化,从化妆到服装紧接地气,在话剧艺术民族化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与尝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