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辫子是清朝的重要标志 溥仪却带头剪辫子 只因此人说的一句话

句子大全 2010-01-19 02:58:09
相关推荐

清朝人留辫子是众所周知的,这也是清朝的一大标志。剃发留辫子是满族人的风俗,关于为何满人会留辫子,有许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因为满人的祖先是靠捕猎为生,在捕猎的时候,头发太长会遮挡视线,影响捕猎效果。所以他们把头顶的前半部分头发剃光,把后半部分结成辫子,这样简单利索,方便捕猎。

还有的说是因为打仗方便,清朝的前身是后金,后金的前身则是女真。女真作为游牧民族,是骑在马背上争夺天下的,长发在战斗时会有散落的情况,会影响视线。所以将头发剃掉在战斗时就不会受到干扰,也更适合戴头盔征战。

而满清入关后,逼迫汉人剃发留辫子,则是将此作为一种威慑,一种归顺的标志。所以,在清朝辫子不仅仅是一种发型而已,它还承载着非常多的含义在里面。但在清朝逐渐衰亡,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鞭令”,剪了辫子就意味着与大清彻底决裂。

革命人士、思想先进的学者带头剪辫子,这都可以理解。但是作为清朝末代皇帝的溥仪,也主动将自己的辫子给剪了,这就令人不解了,到底是谁有这么大能耐,能让溥仪把自己的辫子给剪了?此人就是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

庄士敦是英国苏格兰人,毕业于牛津大学,他已经在亚洲呆了有二十多年了,在成为溥仪老师之前,他曾担任英国在威海卫的行政长官。庄士敦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曾经游遍中国各大省市,对中国的风土人情也非常了解。庄士敦对溥仪的影响非常大,他不仅教溥仪英语,还在平日的交流中,给溥仪灌输了大量西方思想,让溥仪眼界大开,再也不是那个只活在深宫高墙中的无知少年了。

庄士敦在教课之余,会给溥仪拿来一些外国画报,在这些画报上,溥仪了解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到了飞机、坦克都是什么作用。庄士敦还向溥仪夸耀在一战中协约国是多么英勇,军队是如何打胜仗的。他还会给溥仪带来一些外国糖果,那些水果香味的糖让溥仪大为高兴。

渐渐地,溥仪与这位洋人老师关系越来越好,他也很愿意听从这位洋人老师的话。庄士敦特别希望将溥仪培养成为英国绅士那样的人,正巧溥仪对外国文化的兴趣越来越大。在溥仪15岁那年,他决心将自己打扮成庄士敦口中所谓的“英国绅士”。

他比着外国画报上的样式,开始命令太监为他大量购置西洋物件,买洋式家具,买洋犬。比着庄士敦的样子,买西服、怀表、领带、戒指等等,甚至自己都有了外国名字,叫“亨利”。连自己的说话方式都改变了,开始变成了中英结合的说话方式:“威廉姆(溥杰的名字),快给我把Pencil(铅笔)削好.....好,放在desk(桌子)上。”这就是溥仪学了英语之后的说话方式,如今很流行的中文夹杂英文的说话方式,其实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了,溥仪就是这样说话的。

庄士敦对溥仪的“洗脑”很成功,他让溥仪从内心开始认为西洋文化是最好的,西洋人是最有学问的人。溥仪甚至认为中国的丝绸比不上外国的毛呢料,中国的毛笔比不上外国的水笔。其中,庄士敦说的一句话让溥仪倍感自卑,庄士敦讥笑清朝人的辫子像是猪尾巴,这让从小养尊处优的溥仪心灵上受到了打击,于是溥仪就把辫子给剪了。

其实,让溥仪剪辫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早在民国二年起,民国的内务部就多次致函紫禁城的内务府,希望紫禁城协助劝说旗人剪掉辫子,同时希望紫禁城里的人也能剪掉辫子。但内务府以各种理由推脱,并未实施这个请求。要知道辫子对于清朝来说,可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让旗人剪掉辫子,劝说是没有用的,甚至用暴力方式强行实施,可能也不见得有多大效果。

想要让旗人剪掉辫子,就得让他们从内心自愿认同剪辫子这件事。而庄士敦就成功地改变了溥仪的思想观念,让溥仪从内心觉得辫子是丑陋的,是落后的,是不文明的。溥仪把辫子剪了之后,在皇帝的带头作用下,紫禁城内短短几天时间,上千条辫子都全部不见了,效果立竿见影。满清的遗老们看到这一情景,不禁都痛哭流涕,辫子是大清文化的一部分,辫子没了,满清遗老最后的坚持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紫禁城里的小朝廷离解散也就不远了。

溥仪并没有把自己那剪掉的辫子给扔了,这条辫子后来跟随他一起离开了紫禁城,之后溥仪辗转多地,最终这根辫子留在了长春的伪满洲国,现如今在长春的伪满皇宫博物院里展览,供人参观。

文/橘子

图/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