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让孩子们沐浴阳光 健康快乐成长

句子大全 2010-01-18 21:09:23
相关推荐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祖国未来则充满希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月28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营口市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3月23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营口市作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作了交流发言。这标志着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完善机制 形成合力

思想道德建设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一项系统工程。多年来,营口市社会各界,同心、同向、同步,形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党委政府“两手抓”、职能部门“联手抓”、社会各界“众手抓”的工作格局。

加强领导,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为基本依据,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决策。

强化履职,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纳入有关单位和部门年终绩效考核内容,纳入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考评标准,强化责任意识,带动工作落实。

同心协力,教育部门和团委、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文明办、财政、教育等部门,合力推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文化、公安、工商、新闻出版广电、通信管理等有关部门,紧密协作,始终保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高压态势。

营口市2014年“童心向党”活动展演

拓展渠道 引领成长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多年来,营口市拓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渠道,使未成年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寓教于乐,感悟经典文化。“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天早自习时间,站前区红旗小学的教室里都会传出朗朗读书声。2012年,我市把经典诵读活动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这是我市未成年人主题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市拓展道德实践渠道,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效探索。

创建品牌,提高道德素养。伴随着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美德漂流”、“模范进校园”、“亲子阅读”、“流动少年宫”等活动品牌,已成为拓宽“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网络的有效载体,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也借此深深植根于广大未成年人心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联系点更是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已建立全国活动联系点1个、省级联系点3个、市级联系点53个。

网上寄语,增进爱国情感。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未年人在网上开展祭英烈、优秀童谣传唱、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网络文明传播活动。仅2014年,我市就有100万人次学生参与各类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参与率位居全省前列。

典型示范,汲取向上向善力量。组织开展学雷锋做美德少年活动,大力宣扬未成年人先进典型,号召全市未成年人向他们学习。“美德少年与道德模范结对子”活动中,美德少年拜道德模范为道德导师,将正能量种在孩子们的心田。几年来,我市评选表彰了200名市级美德少年,其中有12名青少年获得“辽宁省道德小模范”称号,盖州市榜式堡中学学生李月凤入选全国百名美德少年先进事迹网上展播。

营口市第二届“美德少年”颁奖暨“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活动启动仪式

创造条件 提供保障

学校、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志愿者等,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条件。多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教育网络,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调动社会志愿者力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三结合”教育网络日趋完善。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孩子的成长的摇篮,社会是孩子道德实践的第二课堂。我市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协作,把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列入素质教育目标管理检查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师德建设。建立各类家长学校1159所,选派100名优秀教师进社区帮助工作,传播科学家教理念。在社区建立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室96个,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在全社会较好地形成尊重未成年人、关心未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的良好局面。

“五老”志愿者成为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力量。18年如一日关注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工作的许维英老人,她是一名“五老”志愿者,同时也是一名网吧义务监督员,她在雨夜中打着伞,在市中心一家网吧外,不厌其烦地劝说着几个想进网吧玩游戏的孩子回家的画面,深深地印在家长们的脑海中。在我市,有1.6万像许维英这样,时刻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五老”志愿者。

特殊儿童群体得到特殊关爱。我市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有关政策、规定,保障其教育权利。组织实施“共享蓝天工程”,成立“留守流动儿童之家”32所,近万名留守流动儿童直接受益。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儿童福利院、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优化环境 巩固阵地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多年来,我市强化阵地意识,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建立营口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您好,有什么想要和我说的吗?我在听你说。”这是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与一名学生在进行心理沟通。我市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的举措之一就是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实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覆盖。

营口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我市多措并举,大力抓好网络网吧、荧屏声频、视频、校园周边环境的净化工作。严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行为,坚决取缔“黑网吧”;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收缴不良读物和有害玩具等。2014年,文化、卫生、公安和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590人次,检查学校食堂、校园周边文具店、餐饮场所、诊所5427户次,彻底整治中小学校周边环境,校园周边市容市貌、治安秩序、交通管理明显改观。

改善校外活动场所。近几年,我市投入专项资金1.4亿,建成了市科技馆、市青少年宫、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市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从不同角度满足未成年人需要。44所乡镇中心校全部建立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在乡镇的全覆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再是城市孩子的专利。

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营口广播电视台开办了专门面向青少年的两档节目——《阳光齐步走》和《童心对对碰》。《阳光齐步走》从2004年开播至今,已经制作播出了550余期节目。主流媒体加大制作刊播面向未成年人的公益广告力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书店开辟了未成年人阅览室、阅览区,向未成年人推荐优秀图书。

和风抚心扉,细雨润无声。一个多彩的健康成长乐园正在我市形成!全市众多未成年人,正在这个多彩的乐园里,沐浴在阳光雨露中,健康快乐成长!(营口文明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