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 吾辈自强 不能错过的知识

句子大全 2010-01-07 05:07:52
相关推荐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的标志;这段中华民族惨痛、沉重的历史过往,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了解并铭记。

同时,作为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历史起点,"九一八事变"一直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位考生都应牢牢掌握。明天是9月18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就"九一八事变"来展开学习,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缅怀先烈!接下来小升将从事件简介、背景、历史影响等角度为大家罗列相关知识点,并附相关习题供大家练习,加深记忆。(习题答案附在文章末尾,请大家自行核对~)

01"九一八事变"简介

"九一八事变"(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此后,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02"九一八事变"时代背景

该事件背景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1、国外背景:

(1)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

(2)侵华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中国东北是日本重要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地、农业和重工业原料供应地;日本1927年的"东方会议"便确立了先占领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政策。

(图为日本侵略军装甲部队侵入东北)

(3)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4)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2、国内背景:

同时期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

03"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是多面、深远的,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需要考生牢记,主要有如下几点:

1、揭开了二战的序幕:"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同时也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中国开始进入局部抗战阶段。

2、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的严重步骤,使得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中国社会性质、国内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3、"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加深了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和日本的矛盾。

4、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同时国共两党的联合也开创了团结御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新局面,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街头的反日标语)

04热点考题演练

1、日本侵略中国在1931年制造的事变是:( )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马日事变;

2、"九一八事变"中,中国东北地区首先被日本侵占的大城市是( )

A.哈尔滨; B.沈阳;

C.长春; D.齐齐哈尔;

3、"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的重要原因是( )

A.日本关东军偷袭成功;

B.日本兵力多于东北的国民党部队;

C.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人民不支持国民党;

4、1931年12月4日,国联决定派遣调查团去中国东北,实地调查中日冲突真相;调查团成员由英、法、德、意、美等国的十余人组成。调查团调查的"中日冲突"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一二八事变

5、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

A.七七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八一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6、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妥协退让,以牺牲民族利益换取反动政权的苟安,而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抗日,以换取民族危亡。这里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取决于( )

A.两党力量大小的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两党矛盾尖锐;

D.同日本的关系不同;

7、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东北军撤入关内,日军很快占领沈阳城;

B.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C.南满铁路柳州湖部分路轨由日军炸毁并由此开始侵占沈阳;

D.为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8、日本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唯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政策;

经济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华的步骤;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绝非偶然;

A.; B. ; C.; D.;

9、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0、促使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侵华的因素是:( )

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尖锐;

欧美列强怂恿和支持日本侵华;

蒋介石忙于"围剿"红军;

德日结成同盟,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A.; B.; C.; D.;

1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河本中尉电告川岛中队长“北大营的中国军队炸毁了铁路,正在激战中”。(引自1931年9月18日河本电文)

材料二:在炸毁路轨的同时,河本用随身携带的电话机向大队本部和奉天特务机关报告。这时,等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袭击北大营。在现场附近监督爆炸作业的今田大卫亲自挥着日本军刀,杀进了北大营。这时,板垣代理司令下令第二十九联队和岛本大队,立即集合部队参加战斗。(日本驻奉天特务机关花谷正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电文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分析,该材料体现了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习题答案在图片下方,请同学们自行核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留言一起交流、分享~

(小提示:根据遗忘曲线理论可知,知识点是需要不断温习才能更好、更牢固地掌握,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加练习,攻克考点,牢握考分!)

习题答案:

1—5:BBCAD 6—10:BCCCB

11:

(1)该电文的目的是:污蔑中国军队制造事端,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

(2)该材料体现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该事件产生的影响有:

揭开了二战的序幕:"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同时也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中国开始进入局部抗战阶段。

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的严重步骤,使得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中国社会性质、国内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加深了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和日本的矛盾。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同时国共两党的联合也开创了团结御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新局面,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