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凝视这4双粗糙的手 向所有劳动者致敬!

句子大全 2009-11-18 09:09:46
相关推荐

    说起普通劳动者,我们可能会想到建筑工地的工人、扮靓城市的环卫工、菜地里的农民。他们用粗糙的双手,搭建城市的一砖一瓦,清扫城市的一角一落,采摘我们一日三餐所需的食材。

    或许你没有留意过他们的身影,更不会凝神注视过他们的双手。但,你的生活一定离不开他们付出的劳动。

    今天,我们寻访了四位最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的劳作,于整个社会而言,或许微不足道,却也不可或缺,点点滴滴地渗透在饮食男女的普通生活中。相信,你们也曾有过交集。

    五一劳动节,让我们一起,向所有为生计奔忙、靠双手养家,也为社会创造着价值的每一位劳动者,致敬!

    捞面阿姨胡锦妹

    客人来点名要吃我的面,那就是成就感

    胡锦妹今年48岁,来常州前,在老家安徽种过地,当过洗碗工。来常州后,常州银丝面馆麻巷店,是她干得时间最长的地方。许是长期水蒸气熏的原因,胡阿姨的手很白,但上面仍旧有不少皱纹,一天里,这双手要下数百碗面条,满足各路食客的味蕾。

    为一碗面,她在灶台前一站就是七八年

    “刚开始,我不是捞面的,就负责出出菜,后来灶台上人手不够,就让我去了。”捞面是个技术活儿,面汤咸淡,面条软硬,都有讲究。

    胡阿姨刚干这活时,因为还不大熟悉,捞面速度比熟练工要慢了一拍。

    一个灶台,两口锅,一边一个捞面师傅。胡阿姨的右手边,是一堆用白色的集装箱装的银丝面,用布盖着,一箱面,有20斤,大概可以下70多碗面。

    一般来说,一碗面的规格,生面有2两多。胡阿姨说,相比其他面,银丝面很好下,而且不容易糊。水开了,下去的时间也不用太长。

    灶台上,则是胡阿姨的捞面“三件宝”:长筷、漏勺和舀水瓢。

    下面前,胡阿姨凭着经验从箱子里抓了把生面,放进已经煮开的锅里,左手漏勺,右手长筷,迅速用筷子抄面进漏勺,再回到锅里,这样重复几遍。“下锅一定要快点来回抄,防止粘锅。”

    手上老茧剪完了又长,夏天一不当心就容易烫出泡

    胡阿姨有些腼腆,采访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搓搓手。记者发现,她右手的拇指和中指的第一节指关节处,有两个黄黄的、硬硬的老茧,“这个老茧之前都剪过了,不过又长出来了。”这是长期握着长筷的原因。

    灶台上,锅里的水汩汩地冒着,水蒸气上来,一阵热气就扑到手心,有些烫。原本干爽的手也一下子潮了。

    对于捞面工来说,如今这种天气,站灶台边下两碗面,后背已经开始冒汗了。最挑战的是夏天。大堂里空调开着,厨房里还是要靠风扇降温,灶台边温度更高,还要对着一锅煮沸的水。如果一不当心水溅出来,手上就烫出了泡。“刚开始捞的时候,不熟练,的确会烫出泡,现在好多了。”胡阿姨说,她刚开始捞面那会儿,由于每天客流量大,她往往下了班回家,手抬都不愿意抬。“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

    不少熟客就冲着这下面的手艺来

    作为常州的百年老店,常州银丝面馆目前在全市有门店约40家,像胡锦妹这样的捞面阿姨,大概有80位。

    胡阿姨说,像她所在的麻巷店,生意好的时候,店里一天要用掉10来箱面。那一天要下多少碗面?“那可数不清喽,几百碗肯定有的。”胡阿姨笑了笑。

    对于她来说,即使是这么一个再普通不过、又有些累的岗位,也有一种快乐。“时间长了,有老客人来点名要吃我下的面,那时候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而胡阿姨,也早就熟悉了客人的口味,看到老客人进门,不用等点单,就可以抄面下起来,“都是一些老街坊,经常来吃饭的,看到他们吃得开心,我也开心。”

    吴燕翎 文 朱臻 摄

[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