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对话|柴彦威:用轨迹图勾画你的生活路线

句子大全 2009-10-30 07:37:00
相关推荐

全文共1782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本报记者

黄宁婧 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

这个冬天,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肆虐。为了应对疫情,北京大学不仅派出了援鄂医疗队,同时贯彻“延期不停研”的精神,由科学研究部、社会科学部和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申报,设立了一批应急课题,包括9个重点课题和46个一般课题。

今天,《北大青年》(以下简称“北青”)邀请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柴彦威老师,介绍他的重点课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时空行为轨迹分析与居民日常活动应急管理研究”。

北青:您能否用浅显的语言概括一下您所研究课题的内容,给读者一个直接的认识?

柴彦威:我们团队这次所做的课题围绕个体的时空间流动展开。具体而言,我们通过记录和分析患者或者密切接触者在时空间上的活动轨迹来识别可能的风险区域以及风险时段。然后,我们会把这些信息公布在APP等平台上,从而引导居民调整优化自己的日常活动安排。

北青:您获取上述信息的渠道是什么?如何保护相关人员的隐私安全?

柴彦威:我们将所收集的信息分为三类。

第一类信息是患者的时空轨迹信息:我们拥有一个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信息平台上,对已公布的患者的时空信息进行收集和分类,已初步搭建了一个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此外,我们还试图通过联系通信公司,获得患者志愿者的手机信令轨迹数据。△图1 确诊患者行为时空行为轨迹示意图

第二类信息是居民风险认知数据,主要借助社交媒体获得,主要用于风险感知评价、情绪变化分析与引导等。△图2 时空行为与风险认知、情绪评价(来源:关美宝等,2013)

第三类信息是对社区居民的调查,选择北京市内某一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民志愿者进行线上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得其疫情前后时空间行为变化等有关信息。

至于隐私保护,我们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与被调查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获得其配合调查的许可后签署调查协议书;第二,研究阶段严格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居民个体时空行为轨迹信息的发布必须经过脱敏。

北青:您以前做过类似的课题吗?如今的课题和以往的课题相比,相似点和区别点是什么呢?

柴彦威:我们在中国不同类型的城市与社区做过大量类似的调查与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可为借鉴的理论与方法论。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常态下的城市居民的时空间行为。而这次的研究属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情况下的城市应急管理,首先是时间上要快,通过快速分析尽快形成认识,尽快发布信息,取得协助抗疫及复工的作用;其次是时空间上要精准。这次疫情,个人的时空流动性十分关键,需要做到时空精准防控。

北青:受疫情影响,您目前的研究进度如何?

柴彦威:首先,我们团队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全国各地患者的时空轨迹信息收集,并开展了相关的可视化分析。△图3 已搜集和发布的的确诊患者行为轨迹(来源:https://observablehq.com/@zhangwenjia-pku/untitled)

其次,我们已经联系到了一家公司,他们在北京市内某社区做疫情防控管理系统,我们开会沟通,达成了合作调查研究的意向。

另外,我们已在联系北京市内某社区,希望提供社区的基本信息并介绍调查志愿者;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

目前来看,进展顺利。当然,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参与到项目研究中来,把北大立项的课题做好。

北青:最后,您能否描述一下抗疫期间居民在使用您和您的团队研究的成果后的日常生活?

柴彦威:疫情期间由于小区管控、商店关门、服务减少等特殊情况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制约。通过分析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时空行为轨迹,发布可能的风险区域与时段,可以为疫情期间居民的日常活动安排调整做出参考。通过时间地理学中的棱柱、潜在路径区域等方法与ArcGIS路径规划等工具,对正常居民在疫情期间的日常活动安排进行规划,实时更新政府政策信息、周边店铺开业和歇业情况与人流热力图,结合家庭维持日常活动的各类计划,为个人在疫情时期的外出活动提供日常活动规划方案。△图4 时间地理学对日常生活的可视化(来源:Orban et al., 2012)

医学人抵达一线,选择用亲临现场的方式抗击疫情;非医学人与他们相距虽有千里,却也通过自己的智力、精力、努力,与一线医者携手抗疫。终有一日,我们会走过当前的山重水复,迎接前方的柳暗花明。北大青年也将继续关注相关课题。

微信编辑|李润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