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坤山墨语——著名书法家 书法理论家张坤山

句子大全 2009-10-25 20:26:08
相关推荐

曾数百次参加由中国书协、中国文联及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书法展览,如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展,多届文化部全国书法大展和多届国际书法大展,以及中青展、楹联展、草书展、历届全军展等。特邀第十一、十二届全国展。十余次在全国性书法大赛中获得金奖,如94国际书法大展金奖、爱国杯大赛金奖、杜康杯大赛金奖、92怀素草书大展金奖以及林散之学术成就奖等。多次担任全 国全军展览评委和监委主任。发表书论一百余万字,出版专著二十余种。曾被人民日报、中国网、书法报等主流媒体推选为“共和国文化建设宝鼎”、“改革开放30年杰出人物”、“当代草书十大家”等。2018由中国书协主办《张坤山书法展览》获得圆满成功,引发强烈反响和高度称赞,被誉为当代书法碑学创作的一个高峰。

坤山墨语 1

2015年11月28日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楷行尚实用,草书便成了供欣赏的纯粹的艺术。除了笔法、结构、章法外,还多了性情。草书自汉代张芝始,创造了章草,及至魏晋由王羲之创造了《十七帖》,与章草有了区别,世人称为今草。唐代是草书高峰,出现了张旭、怀素二位狂草圣手,孙过庭也有《书谱》问世。颜真卿的《祭侄稿》被称颂为天下第二行书,但亦在行草之间。当代草书首推林散之、王遽常。林散之笔势优雅、气息从容、体势连绵、变化万端。王遽常则古朴凝重、老辣奇崛、体势如盘龙卧虎,气息则似断意连。林以韵胜,王以朴胜。体验草书之创作,法度以外,重要的是对线条畅达痛快酣暢淋漓的把握和情性变化的应机权变。

2015年11月29日

对继承与创新,我赞成李可染先生的一句话,"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就是将古人的优秀传统吸收过来变为自已的本领,打出来则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风格面目。继承与创新是书家创作生涯的两个阶段,缺一不可。如果仅有继承,照搬照抄古人笔墨,而无新的思考和实践,仅是走了路程的一半,只能谓其为“打进去",至于“打出来”,是指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通过博采众长、融汇化合的过程,有了新的探索,新的理解和新的笔墨语言。所谓“合古人易,离古人难”,便是这个道理。我尊重传统崇尚经典,但更喜愛那些能够打出来的有个性风骨的作品。

2015年11月30日

关于楷书,当代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新的思考,如旭宇先生提出“今楷”的构想,张旭光先生也一度积极主张“激活唐楷”。楷书几乎歷经了整个书法的发展史。唐代是楷书最为活跃的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楷书大家,著名的有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柳公权等等。当代楷书随着书法的艺术化,其艺术品格和艺术属性相对削弱。为增强楷书艺术性,加大艺术含量,故有人提出了敏锐的观点。由于某些原因,这些理论观点尚未得到有力的学术支撑。我以为,当代楷书应解脱“法”的沉重束缚,从严肃板滞的形态中解放出来,去寻找生动活泼、自由轻松的书写状态,少一点法度,多一点意态,可能会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今楷”和“激活唐楷”的思想是否关键在此。

2015年12月1日

有关传统的话题总有人提起,大多以为临习二王或者唐楷,写的规规矩矩才是传统。常听有些以习正楷或习圣教序、兰亭序等的书法名家也在自我介绍和交流时自豪地说:“我是写传统的。”

当代书坛传统回归,其学术方向正确。但对传统的内涵应当把握精准。我曾在不同场合发表观点,即历史上一切经典的作品都是优秀的传统,如张旭、怀素的狂草,殷虚甲骨西周金文,北碑墓志简帛砖铭,明清徐渭、祝枝山、王铎、倪元潞 以及散落在民间的一些优秀作品等等都是传统。决不能认为写欧阳询是写传统,写怀素就不是写传统。如果概念混淆则会导致书法学习的误导。

入古越深,潜能越大,创造力也越大。传统书法蕴藉深厚,丰富博大,只有不懈地挖掘古典精华,吸取古人洁法乳,才能在创作上游刃有余,厚积而薄发。赵松雪曾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王铎也说过:学书不参透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也。

重不见在三秦、汉魏、晋唐之间寻取经典,其作品方能高古朴素,沈稳典雅。一般讲,对古典碑帖用功越勤,吸收越多,储备越丰富,创作思想相对活跃开阔,书路宽博,创作力度越强。

2015年12月3日

书法的“源”与“流”,往往被学书者所忽視。源与流贯穿整个书法史,是历代经典作品从古至今被串起来的一根链条。“源”是源头,一般指前人作品,“流”是指后人作品。如王羲之是源,董其昌是流;北魏是源,康有为邓石如为流;张旭怀素为源,傅山王铎为流;古人为源,今人为流等等。学书者宜从源头抓起,以古为师,尤其要重视从唐人以前的碑帖中吸取营养取精用宏,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得乎中仅得其下便是这个意思。万不能撇下古人直奔后人,尤其不宜学当代人,因为近人学古尚未得其全部,今人之作还未接受历史检验,故只有逼近古人,靠近经典,穷追溯源,才能够有希望写出富有古风古意的碑派风神和帖学情韵。

入古越深,潜能越大,创造力也越大。传统书法蕴藉深厚,丰富博大,只有不懈地挖掘古典精华,吸取古人洁法乳,才能在创作上游刃有余,厚积而薄发。赵松雪曾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王铎也说过:学书不参透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也。

2015年12月8日

在今天的中国书协第七届书代会上再次当选理事,没有高兴的情绪,倒是心里有些酸楚。从90年38岁当选理事到现在,连任五届理事了,从当时最年轻的理事之一到现在过去了25个年头,成了唯一连任五届的老作者,衷心感恩感谢组织上的关心,也要感谢朋友们长期的支持。此刻我想到的是如何对得起这份荣誉,只有坚守传统不忘创新,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写出一些好作品,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才是我唯一选择。

书法讲究求雅避俗。五四运动时期,中共创始人陈独秀在上海看到沈尹默一件书法说道:“诗虽好,字则其俗在骨。”古人讲,字俗难医。“俗”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离帖则俗。临习古人碑帖是书者基本日课,不临帖就会丢失古人的法度意趣;二是习气致俗。习气是指书者自认为得意之处的过度强调和重复,习之既久便成习气;三是过熟则俗。过熟是指线条运动中的油滑柔弱,古人说“画宜熟,书贵生”。四是甜媚则俗。书如佳酒不宜甜,表面上的漂亮不等于书法内在的美感。五是狂怪易俗。法度之外,任笔为体,娇柔造作,故作扭屈或荒乱草率之作。(源自:静逸书斋)

2015年12月11日

苏东坡曾云:"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学书先攻正书即楷书,继而再习行书,再后为草书,是通常学书之道,苏东坡已经作了肯定。当前一重要领导人也有此言谓之“有的人不会写楷书,直奔行草书,还敢拿去裱了送人。”虽然一个是说学问事,另一人则是说的贪腐事,然道理相通,言之深刻。

除了从楷书入手的途径,学书也有另起端倪者,如日本的书法教育是因材施教尊重兴趣爱好,不少初学从篆隶入手,未经楷行训练,后来也取得非凡成功的。我亦认为,从正书入手重点解决实用和法度问题,如果抛开实用性不顾,从掌握笔法的角度看,上手写篆隶,不写楷行,反倒能够不受法度束缚,尽快走向表意层面。

苏东坡的体会深刻,言之真理,然新的尝试和途径,如更为直接便捷,似应因人而异,避免强求,方能事半功倍。 (源自:静逸斋)

王铎工楷行,尤善大草,特別是对竖式长幅作品的表达猶为暢达。在跌宕起伏纵横弛骋的运动线条中,偶有涨墨出现,对作品的温润和墨色调节变化起到了强化作用,使作品更加轻松丰富和充满想像力。

蘸足浓墨,然后再沾清水,或者先蘸清水,再沾浓墨,迅速提笔书写,这样会使墨迹的外缘水分涨出,出现线条清楚墨晕分明的奇效。

2015年12月13日

“书法本体”和“盛装书法”的提法带有某些学术意义,对当前书法创作观点上略有分歧的两种思想。

“盛装书法”的提出源于书法的评选和展厅效果,通常是将某件作品进行色彩调配、书体组合以及做旧处理,在视觉效果上夺人眼球。总体看,在以往的重要展览评选上这类作品有一定优势,抢走了一些机会。在“盛装书法”占领一定优势后,“书法本体”观念应运而生,有些人认为,书法作品或展览或获奖,应该看其书法创作本身的质量,不应把精力放在如何裝饰上,书法本身具有文化属性,尽量纯粹质朴些。

两种观点寻异,但共同的是为了保证作品质量,就象某一人,“盛装书法”是为了穿着漂亮,而“书法本体”是为了身体健康。倘若身体健康再穿上漂亮的衣裳豈不更加光彩?当然,首先要健康,其次才是盛装。 (源自:静逸书斋)

2015年12月14日

书体流派之分自古有之,比如碑派、帖派、经派,也有创新派、复古派。诗歌文赋、音乐绘画也有流派之分。日本现代书法流派区分更为清楚,比如墨象派、少字数派、新古典主义派和假名书法派等等。今人书法也出现过学院派、新古典主义派。我以为当代书法从风格趋向来划分,应为传统派、通俗派和意象派三大流派。传统派以继承传统经典为根本,重在吸收借鉴古人法乳,取精用宏,少有创新思想。通俗派主要取法行楷,迎合大众口味,在受众面上下功夫,较为普及广泛。意象派则指类似被指责为“丑书”的同类作品,这一派在传统的基础上,重在意趣造型上力求突破,意大于法,易被时人误解为不学传统。

书学思想混乱和大众书法面临的诸多问题,使书界人士观念尚有紧锢,分析判断尚不明晰。如果对当代书法加以流派上的粗略区分,书学认识水平可望得到进一步提高升华。(源于:静逸书斋)

2015年12月16日

清代大书法家傅山以草书享誉书坛,历久不衰,当代追随者亦多。其草书体势连绵,狂浪奔放,纵横游戈,不计工拙。在有清以前书法普遍崇仰秀雅俊逸情态下,傅山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书论思想和美学主张。

“宁丑毋媚”具有独立的审美内涵,“媚”作为书法赞美之词,始于魏晋,盛于南北朝。及至唐代韩愈,对姿媚之风开始指责发难,鄙薄二王之柔媚,尤其是颜真卿雄浑博大书风出现后,文坛涌动了“魏晋风度”的反叛对壘。

“宁丑毋媚”不能曲解为以丑为美,愈丑愈美。丑是媚的反面,是非媚,是将“媚”排除在外的艺术内在美,艺术本质美。“美”包含了雄渾美、拙朴美、残缺美、刚健美、秀雅美等等,是书法审美标准的全面阐释。(源自:静逸书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