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对话关正文|把《一本好书》拍成“一出好戏” 有多少难以想象的难

句子大全 2009-09-12 09:51:15
相关推荐

因为豆瓣9.3分背后,包含了一档“内容价值类”节目的种种艰难:编剧压力大,因为是名著而不敢造次;演员表演难,因为没人试过是要话剧式夸张还是影视化细腻;幕后制作难,每期节目只有两天的拍摄时间,结果就是所有人几乎不睡觉地拍……

日前,在与媒体的对话中,谈及已收割充分赞美的《一本好书》,总导演关正文却显得多少有些“意难平”。在他看来,这档饱含艺术家、年轻演员、幕后工作人员各方心血与付出的用心内容,因为“预算不足”,仍留下一些遗憾,他甚至直接表达对“富裕”节目的“憧憬”,“很羡慕那些动辄投资上亿的节目,什么时候咱们这类节目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好了”。

“我们这个节目,就是大众阅读的试衣间”

问:节目的“首创场景式读书形式”,最初这个想法是如何成形的呢?

问:节目的“首创场景式读书形式”,最初这个想法是如何成形的呢?

关:就这个“场景式”读书的命名最费劲。每次想到一个新节目,总是从内容传播的实际需求出发,推演形式。很少想到这是一个什么类别的节目。结果,每次都无法归类。我现在也不知道《一本好书》是不是个综艺节目。

但是用特定的、夹叙夹议的方式把书的魅力呈现出一个局部,这是最主要的想法。我们有个选题是《查令十字街84号》,里面有句台词,说:我讨厌新书。现场也有演员不理解,为什么讨厌新书?后面的解释是:买新书,就像你买一件没有试穿过的衣服。我们这个节目,就是大众阅读的试衣间。

问:有网友评论说,《一本好书》其实就是另一种方式的高质量话剧观赏,您觉得《一本好书》的表演形式和舞台话剧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现场的表演会有错了重新来一次的情况吗?

问:有网友评论说,《一本好书》其实就是另一种方式的高质量话剧观赏,您觉得《一本好书》的表演形式和舞台话剧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现场的表演会有错了重新来一次的情况吗?

关:我们就是一档用综合手段推荐图书的节目,可不敢说是话剧。话剧是独立作品,我们每本书只演一半,不追求独立价值。而且为了观看方便,我们大量采用了影视剧的拍摄和调度方式。

这样一个又不是话剧又不是影视剧、又有分镜又有观众的形式,最为难的是表演艺术家。几乎每个艺术家都会问我同一个问题:我是按照话剧、还是按照影视剧来演呢?我就特别不讲理,说,在中间。像黄维德老师、潘虹老师,一直都是镜头前表演,镜头前纤毫毕现,就要求动作小,细腻,声音也要自然生活。但现场话剧不同,你需要让远处的观众也看见你的表演,要求动作就比较大。像赵立新老师、徐帆老师,这都是影视舞台双栖的,但什么是中间?(对他们而言)也同样是问题。大家就一起尝试。

问:编剧压力挺大吧?

问:编剧压力挺大吧?

关:编剧压力很大,因为这都是名著,不敢造次。而且节目的撰稿,并不同于影视改编,不追求自己的作品价值,而是忠实原著,等于是用不同方式读原著。节目时长又有限,这就必须找到节目自己的改编规律。整个改变的过程特别像是在做读书笔记。

问:如何选择表演的段落也是很考手艺?

问:如何选择表演的段落也是很考手艺?

关:选择哪一段进行表演,一般是顺着书来的。我用讲述来铺垫情节,相当于快进,然后用表演来呈现关键的冲突。我觉得这是效率最高的。观众呢,只要看一段,有兴趣要读书了,随时欢迎走。一直看到底的,也会告诉你,这才是书的一半,要知后事如何,赶紧去看书。

问:目前选书有没有比较客观的标准,比如传播度,茅奖作品等。我们看到中外图书是有一定比例的,之前说过的标准可能比较主观,有没有哪本书是本来要选最后又放弃的?

问:目前选书有没有比较客观的标准,比如传播度,茅奖作品等。我们看到中外图书是有一定比例的,之前说过的标准可能比较主观,有没有哪本书是本来要选最后又放弃的?

关:我们希望能选择更适合大规模受众阅读的好书。但首先应该是一本公认的好书。这方面节目压力很大,因为我们搜索各个推荐榜,下面经常会有人质疑其中的某个书种说,这也算好书?所以,我们一般以全球各大图书馆、高校的推荐书目为主,然后偏重最近四五十年对人类文明进程起到积极效果的图书。在这里面,再选适合大众的。

问:听说还改编了像《人类简史》这样的非小说题材,想问下您选择这类书的原因,以及很好奇这种书在节目中会如何呈现?

问:听说还改编了像《人类简史》这样的非小说题材,想问下您选择这类书的原因,以及很好奇这种书在节目中会如何呈现?

关:节目的形态并不都是大家现在看到的戏剧方式,也有论述体的,比如《人类简史》。我们希望为每一本好书,都找到特定的视听推广方式。的确有一些,现在想不好、找不到,但会继续努力。因为我们并不想表现自己,而是想推好书。

“很羡慕那些动辄投资上亿的节目

什么时候咱们这类节目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好了”

问:这个节目的投资大吗?毕竟舞美还是很好的,能不能谈谈这次的舞美?节目要满足电视和舞台两种需求,在这方面是如何考量的,做了哪些取舍?

问:这个节目的投资大吗?毕竟舞美还是很好的,能不能谈谈这次的舞美?节目要满足电视和舞台两种需求,在这方面是如何考量的,做了哪些取舍?

关:舞美投入的确很高。我们这次负担最重的就是舞美、道具和服装造型。现场这几个工种就有上百人的团队,两天拆搭一次,现场瞬间由中国宫廷变成巴黎酒馆。再剧透一下。我们拍了阿来老师的《尘埃落定》,全套的藏式,演土司的扎西老师从青海赶过来,那些服装,光一套头饰就好几斤。徐帆老师带着这些头饰都没法低头,太沉了。

你们问到舞美,有朋友说节目跟赖声川老师的《如梦之梦》撞脸了,对吧?赖声川老师《如梦之梦》的舞美,是为特定戏剧场景和人物身份精心设计的。《一本好书》每期都要面对一本完全不同的经典名著,需要塑造差异极大的戏剧场景。比如《月亮与六便士》是欧洲的,《万历十五年》是中国宫廷的,《三体》是未来太空的,《人类简史》则是演讲的。即便我们真心要学习,也不可能让毛姆、黄仁宇和赖声川老师笔下的人物活在同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里,因为这样做对我们而言难度太大了。

问:舞美投入很高的话,那留给邀请嘉宾的预算呢?

问:舞美投入很高的话,那留给邀请嘉宾的预算呢?

关:大家都知道现在有限制令,从单人多少到占比多少。我只能告诉大家,我们的艺术家不但完全符合这个标准,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大家都是以公益心来看待好书推广这件事的。

问:能透露大概一场的成本是多少吗?

问:能透露大概一场的成本是多少吗?

关:不能透露成本。我特别感谢各位赞助商,在节目还没开播的时候就支持了,让我能开工。但是跟大家说一个不幸的消息:大概是拍到第七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告知,即使所有钱都收回来,我们也已经亏损六百万了。这也意味着接下来所有的拍摄都是赔掉的更多。

问:拍到第七本书亏损六百万时,很想知道关老师当时心里怎么想的?

问:拍到第七本书亏损六百万时,很想知道关老师当时心里怎么想的?

关:大家知道实力文化是一个民营企业,我自己就是老板。所以,赔掉的不是别人的钱,而是自己的。我没什么钱,但这是自己愿意的,而且也不是最惨的。当初制作《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还卖了房子才顶上饥荒。

问:我们都知道这个节目从书籍改编到舞台搭建、拍摄难度都很大,想问下,如果您对这个节目还有不满意的话,觉得是哪方面还能改进?

问:我们都知道这个节目从书籍改编到舞台搭建、拍摄难度都很大,想问下,如果您对这个节目还有不满意的话,觉得是哪方面还能改进?

关:不满意的地方很多。大家看节目给了很多鼓励,我看节目就如坐针毡。按照我的感觉,只有最精致的制作,才能对得起、配得上这些最优秀的图书。但是我的预算太少了,每期只能拍两天。太匆忙的后果,就是粗,就是很多地方不对。比如演员一句台词,字词上没错,逻辑上情感上不对。你从容地拍,就可以很细致;你紧赶着拍,可能就滑过去了。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舞美、道具、服装上。有一期节目,剧情中好几次吃饭,我们也没钱老换,结果一直只吃一桌菜。很羡慕那些动辄上亿投资的节目,什么时候咱们这类节目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好了。

“浅娱乐就是肌肤之亲,感受和思考则更像是爱情”

问:《万历十五年》的演绎形式很有趣,给人很大惊喜,是怎样有了这样一个创意?

问:《万历十五年》的演绎形式很有趣,给人很大惊喜,是怎样有了这样一个创意?

关:万历的改编比较特殊,非常冒险。因为原本是历史著作,没有现成的戏剧对白。但是我们选择切入的角度是对人的兴趣,希望大家看到的是人的故事,所以在书中,就看到了人与人的个体冲突,看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关键的台词都来自原著。

我一开始跟王劲松老师说演万历,他说没问题。后来跟他说演老年万历,也没问题。拿到脚本,发现是个已经在地宫里的万历。哈哈哈哈。他就说,这怎么演?你要穿越吗?从地宫里坐起来的万历,谁也没见过。我说咱可不穿越。你就正常起床,跟几百年后的年轻人,讲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他对自己的造型要求很严。我一开始还想夸张一点,我说,咱白点儿吧,在地下呆了好几百年了。他说,别,咱就正常,装神弄鬼的容易让观众分心。

问:《万历十五年》这期节目,有观众对某些细节似乎有不同看法,比如某一张画像、某一句台词的语法。类似这些,我们节目组有注意到吗?您怎样看文化类节目的文化硬素质?

问:《万历十五年》这期节目,有观众对某些细节似乎有不同看法,比如某一张画像、某一句台词的语法。类似这些,我们节目组有注意到吗?您怎样看文化类节目的文化硬素质?

关:万历有一张画像用错了。昨晚一上线就被网友批评了。我们立即进行了重新制作,早上应该就替换了。互联网真好,这要是电视,可能就是永远的遗憾了。但互联网可以改正。

问:想听一听录制中与诸位表演艺术家碰撞的一些故事。

问:想听一听录制中与诸位表演艺术家碰撞的一些故事。

关:我们每期节目只能录两天,但我们又希望尽量追求高一些的品质,所以只有不睡觉。从早上六点,拍到第二天早上四点,然后六点接着干。好多工种的同学,拍摄间隙在现场睡倒一片,有的演员同学在台上就睡着了。

一般话剧要排练20天。一集电视剧如果AB两组,也要四天。我们必须两天拍下来,而且还要给观众演。每次我都不敢想,现场带着观众真的能演下来。但到目前为止,所有各期,艺术家和全体演员都热情高涨地完成了所有连贯的现场演出。然后,每次现场录制结束,大家都会感叹:这简直是奇迹!

几乎所有艺术家,连拍摄过肩镜头时都没有用替身。我说,您可以休息,我们可以替。但是艺术家们都不。他们说:年轻演员陪着我们录,那些过肩镜头他们都在,为什么我不该陪着他们。说说我们的年轻演员吧。节目都快要形成自己的小剧团了。很多年轻演员在节目里担当了各种角色,我看挑剔的网络观众也给他们很高的评价。

问:对于这档节目您有什么期望?您觉得观众看了节目就会重燃看书的兴趣吗?

问:对于这档节目您有什么期望?您觉得观众看了节目就会重燃看书的兴趣吗?

关:现在我听到的最好的反馈,就是:看了节目我真的想去读这本书了。而且有趣的是,节目播出后,跨行业反应最热烈的就是出版机构。他们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问:目前为止,《一本好书》的评价很高,您对电视收视和网络点击率的成绩还满意吗?

问:目前为止,《一本好书》的评价很高,您对电视收视和网络点击率的成绩还满意吗?

关:节目现在的影响正在形成,还需要大家支持。我对这个节目的信心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所选图书全是经典,内容价值极高,这是我们自己编剧无法达到的高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艺术家们大力支持,大家真的太热情、太投入了,非常辛苦,非常精彩。

问:现在文化综艺越来越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对于文化综艺制作公司,推陈出新,会不会很难?

问:现在文化综艺越来越多,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对于文化综艺制作公司,推陈出新,会不会很难?

关:其实,所有节目创作的前提,就应该都是创作,是创新。同质化的现象,是把精神产品的生产当成纯粹的买卖,生产者的目标是成为经济英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合理,但个人觉得这违反文化生产的基本规律。所以,在这个领域想成为经济英雄的可能会摔得很惨,踏实做内容,没准还能活下来。

问:文化类综艺新节目越来越多,您觉得文化综艺已经发生迭代了吗?

问:文化类综艺新节目越来越多,您觉得文化综艺已经发生迭代了吗?

关:我一直不把自己的这些节目叫文化节目,因为所有节目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我比较倾向于把我们的节目叫做内容价值类节目。我觉得人类精神生活的主流,从来都是为了获得内容价值,支流才是一种休息方式。大家看到的现在的节目迭代,在我看来,都是向这个主流的回归。连进化都不是,就是回到常识的过程。

内容价值的核心是提供新鲜认知,滋养自己的生命。这种新鲜认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而思考,本身就是非常快乐的事情。浅娱乐就是肌肤之亲,感受和思考则更像是爱情。后者比前者快乐的多。

责编|攻主 排版|厂长 图编|秦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