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名家点评2018年高考作文:语文的大戏春晚来了!

句子大全 2009-09-09 05:52:06
相关推荐

但这种宏大的题目,并非没有留下个人可以自由发挥的缝隙。一个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个是“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这两个点非常重要,你想做出与众不同的文章,这里就是切入点。

考生可以从代际的差别入手,写自己爷爷辈、父辈的故事,再写到自己的“际遇”,形成一个对比。很个人的角度,但可以发现卑微中的坚韧与光芒。考生也可以从未来的角度,把现实与未来做一个神奇的结合。十八年后的青年会想些什么,十八年后回望今天有何感慨,这里的想象空间也是非常大的。

毕竟,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想破脑袋就是为了和别人不一样,通过出新而出人头地。

由此我在想,我们从一名十八岁考生的高考作文里希望看到什么呢?当然是他对汉语的熟练使用能力,以及他的想象力、思考力,逻辑表达能力。简单说,是要从作文中看到一位考生的才情。

这是高考作文的个体伦理。

取其法度,兼以巧思”,它不仅适合于作画,也适合于作文。

考生这一方求稳,不冒险,是天经地义、可以理解的;但另外一方,就是改卷老师这一方,却不应一味高看平稳、中正之文,而要给那些有想象力、有创新精神、文采佳而思想可能稍显偏锋的作文留出空间,甚至要为这样的作文喝采。

我想对改卷老师说,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一个青年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正义、善良、悲悯、勇气,无不从想象力中来。无想象力,精神就会贫乏、枯死,未来就会一片黑暗。那些奇妙之思,那些俊美灵魂下面不愿被规范的余绪,那些不想人云亦云的胆识,那些你未必喜欢但充满探索精神的文体和修辞,让它多生长一会。

青年理应是有棱角的,才华在萌芽的时候往往是尖锐的、带刺的,不要用我们的老成、听话、圆滑甚至胆怯来压制他们。不要夸大尖锐的声音的破坏力,而是要善于倾听它。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恰恰不是那些正确、稳妥、滴水不漏的废话,而是需要有更多有感而发、更多有自己说话腔调和思想见地的真话。尊重那些有价值的细小的声音,小声音汇聚起来,就会成为大声音。

(点评: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本文为网络节选)

2018年全国Ⅱ卷语文卷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命题模式。考生要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作文题目,明白命题人希望通过怎样的素材和要求来传递怎样的命题意图。

从素材看意图。今年作文材料的文字并不算多,但要准确理解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么容易,这也再次体现了高考作文“读写结合”的考查要求。某些部位“弹痕多”的飞机能返航,说明这些部位并非飞机关键,防护不需更强;某些部位“弹痕少”的飞机返航,背后隐藏的是这些部位“弹痕多”的飞机没能返航,所以,这些部位才是飞机最需要加强防护的地方。明确材料内容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命题者的考查重点是考生能否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是阅读材料需要的,也是写作立意需要的。

从要求看意图。“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等要求是常规的,这也符合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考生平时训练所熟悉的,不必特别留意。这体现了命题者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稳定性要求。

而“明确文体”虽看似常规,却是考生需要关注的,“明确”意味着所写文章要明显符合相应文体的基本规范,不能“四不像”,这可以看出对文体的要求是明确而严格的。当然,没有“诗歌除外”的补充,也更体现了对个性化考生和能力的宽容与期待。

考生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思考。首先是审题立意,其次是亮点筛选——之所以说是“筛选”,是因为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数个可能成为亮点的点。

(点评:童朝阳)

2018年全国Ⅲ卷作文题继续采用材料作文题,从形式上,是对2017年全国Ⅰ卷和Ⅱ卷的继承与创新,选取了体现时代发展历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三幅标语为作文材料,并要求围绕这三幅标语作文;标语的形式使材料既有时代感,又很接地气。

从内容上看,与2017年的全国Ⅲ卷作文试题一样,体现了关注时代发展,反映时代主题,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聚焦个人经验,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

材料中提供的这三则材料,言浅理明,贯穿其中是思想主线却十分清晰,都关涉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总体指向,立意落脚点要放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与个人的成长,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自己怎样与时代一起成长。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指向态度、信念、精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向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指向理想、目标。这应是作文立意的起点和前提,要以此来统率前两幅标语,要思考自己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作为参与到国家的发展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

题目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作文。可以围绕这三幅标语,建构起三者之间的关系,多角度探讨发展问题。

(点评:李松 李奇)

今年北京卷的试题延续往年的大作文形式,二选一。这种选择给考生发挥的空间,能够便于考生扬长避短,凸显了命题思路的转变,不是非要抓住学生的短板不放,而是要看到考生的长板。

两道作文题,一道明确写议论文,另一道明确写记叙文。考生在选择时,可以先从文体要求着手,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而且这种明确文体要求的写作,与之前不限文体的写作比较,更便于在阅卷过程中通过直接对比区分出优劣高下。

第一道题“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紧扣时代脉搏,突出了00后一代成长为青年,要思考个人对祖国的责任。虽然和历年北京市命题紧扣时代脉搏的特点比较,这个命题并不出乎意料。甚至,可能很多学校或者学生都能在大方向上猜中这个命题。但是,如果平时缺乏相应的积累和思考,视野比较狭窄,不能够将关注点跳出书本、跳出课堂,将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不能够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把这样的题目写出彩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第二道题在命题上明确关注环保这一长期以来的热点话题。但在命题中又限制了体裁,必须写成记叙文,而且要是偏重于想象的记叙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考生空洞地就环保说环保,而必须要言之有物、言之有事、言之有景。这样的限制对考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难度不大,初中生也可以写这样要求的想象作文,但另外一方面,要想在千军万马中凸显出优势来,又一定要在描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时要有独出心裁的创意,而且这一创意又必须要能够表现对环保这一话题深入而独特的理解才行。

(点评:于晓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上海)这个命题的语义有点含混,前半句“关注自身需要”是指物质欲望还是精神价值上的,学生容易混淆,下半句“被别人需要的”又容易指向精神上的需要。“两个需要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让考生很难把握。”“我感到考生很难写这个题。

从哲学上说,这个命题背后实际想阐明的是一个‘承认’的问题,即希望自己被别人承认、同时承认别人,相互承认。”所以我感觉考生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小,考生只有一个方向可以选,即我们被人需要是幸福的,是有价值的。考生不能抗拒这个严厉的道德律令,所以比较难写。因为题目在对需要的阐释的逻辑上的模糊,以及题目本身所含有的严厉的道德律令,使得这个题目成为外松内紧,给考生留下的发挥空间逼窄,使得考生不得不写出循规蹈矩的作文。”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 张生

上海这个命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学、伦理学、哲学问题。“人是群居动物,无论东方西方,人都不能单独生活,每个人的成就感也体现在他人对你的评价中。平时我们科学研究、文学创造实际也是为了社会需要,也是间接为他人奉献。”“仅仅800字,要说好“被需要’的问题,还是比较难的。绝大多数考生的思路都比较正面,就阐述自己如何被需要,但如果可以想到当自己利益和别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或许比较容易出彩。”(评摘编自网络)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王宏图

今天的题目其实是 ‘需要’、 ‘被需要’和 ‘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别人需要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最高的就是你的价值实现,你的价值实现应该是被需要。 ”黄玉峰认为考生可以从思考奉献、努力、价值、人格、境界之间的关系着手,写这道作文题。

——黄玉峰(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非常有匠心,体现了命题者的思考。这个命题切入了社会、文化、心理深层,如果能少加梳理思路,会很有发挥空间。

——叶开,《收获》副编审、作家、语文教育学者

“器”——审题并不难,因为加了引号,所以考生很容易知道不能够按照普通意思去理解。三段导语也有助于考生理解题目:首先是个人生活层面,其次是人的品格和精神层面,第三“国之重器”是从国家发展、国际地位等层面去理解。

如此命题就把大家分开:擅长叙事的就多叙事,擅长议论的就多论辩。语言方面,汉语规范性语言掌握较好的,可以选择正体文章,如果平时比较俏皮、幽默的,也可以选择比较生活化的语言。天津作文题让考生有更多选择,鼓励考生发挥不同写作专长,也可以激活学生不同层面知识储备。

今年的天津作文题不会让考生没有话说,可能大部分考生能写的中规中矩,但是如果要想得高分,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中国古代文化、当代社会发展等领域进行知识积累。相对来说今年的题目偏于议论和思辨,所以思维比较清楚的答卷可能会比较容易得到高分。

总结近几年天津作文的变化:第一,逐渐摆脱作文的审美性;第二,相对偏重了依赖日常生活的知识积累;第三,在个性多样方面还是下了功夫的,希望自己出的题目能适合不同思想个性、不同语言个性的同学们去发挥。

——南开大学教授周志强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延续过去的形式,属于“根据材料写作文”。但内容上一改过去的诗意和讲究人文性,而转向直面当下、直面社会、直面时代。

因为涉及的话题是考生接触比较少、平时不太思考的“浙江精神”,缺乏类似的生活素材和思想素材,所以本题虽然具有浙江地域特色,但学生很难写好;但对平时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考生来说,则容易写得比较顺手。

考生要写好此题,不妨注意下面几点:

一是“读懂”命题材料的内容,抓住材料主要内容来立意。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三段文字,第一段阐述传统的浙江精神,第二段阐述浙江精神造就浙江传奇,这两段主要意思是讲浙江精神具有现实意义;第三段启发学生对浙江精神进行思考,这也是考生写作关键所在。

作为一个浙江人、浙江考生,天天生活在浙江,可能很少思考浙江精神,所以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社会广度和思想深度,考生进入话题易,深入话题难。要写好文章,“读清”材料内容就比较要紧了。

二是“读清”命题材料,善于利用材料资源来构思。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不重视“写之前”(审题立意),而注重“写之中”(如何把思想表达出来)。表达的思想有深浅之分,若仅仅满足于得分,考生只要扣住命题材料的内容一段一段写来,主体部分先写传统浙江精神,再写浙江精神创造浙江传奇,再写出一两点“体验和思考”如“我要为浙江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样的文章,只要有具体内容,可以拿到常规分。

但若要写出好文章,必须抓住第三段,以第三段为纽带联系前面两段分析和思考。分析第三段,“浙江学子”是指身份即浙江的青年人,“人生新起点”指高考之后走向社会的关节点,所以这是一个有畅想式的题目,可以写自己的未来,不过一定要扣住“浙江青年、我的未来、浙江精神”关键词,也就是必须写自己的未来与浙江精神的联系点,即“作为浙江青年,我要把自己的未来和建设美丽浙江联系起来”。这样写就比刚才的思考深入多了。

不过结合命题材料,我们可以做如下思考:

(结合第一段)我们如何认识传统的浙江精神?

(结合第二段)浙江传奇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在造就浙江传奇中可以起什么作用?(结合第三段)我们将如何投身于浙江建设中?

这样围绕“浙江精神”来思考拓展,条分缕析,就考虑得比较深入全面。考生还可以联系今年以来的一些时文来帮助思考,比如今年“五四青年节”人民网有评论文“青年向上,时代向前”,可借用为“青年向上,浙江向前”。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如何避免空泛议论,对考生是一个挑战。

最后,相比注重立意的“如何写对”的写作观,今年浙江高考更注重思辨表达的“如何写实(表达具体)”“如何写清(思路清晰)”注重写作观,相信这一点在高考阅卷中会具体体现和实施。

——绍兴市学科带头人、作家、诗人边建松

材料的核心概念是“语言”。“语言”既是包罗万象的生活元素,又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具有丰富厚重的意蕴。以“语言”为关键词,能够引发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写作空间。

由2015年的“智慧”到2016年的“个性与创新”到2017年的“车”到今年的“语言”,江苏作文命题循着平正厚重的路子走,考题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容易上手,选择空间广。“语言”主体有大自然语言、人类的语言,有生活语言、艺术语言、科技语言;“语言”意义和价值可写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明……考生写作自由度大。

不管选择何种“语言”对象,行文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角度宜小巧,便于集中笔墨、深入开掘,避免立空乏粗浅;二是行文中一定要紧扣“语言”来写。总之,不“选”失之空泛,不扣失之“跑偏”,审题不难把握,立意见出高下。

——王夫成(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高考下水文精选————

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浙江卷)

《红楼梦》里有花解语的故事,也有鸟自鸣的故事,两个看似不同的语言故事,倒是阐述了同一个道理: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袭人自幼见宝玉性格异常,其淘气憨顽尤甚,更有几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儿。仗着祖母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荡弛纵,任性恣情,最不喜务正。每欲劝时,料不能听。不听,那就想法劝,袭人在劝说的语言上,颇是花了心思和功夫。

由于袭人不是家生奴才,是可以求东家一个恩典被赎出去的,故以此为托词,假意说自己要赎身离开贾府,并说的于情于理都必走无疑,宝玉信以为真,十分伤心。而后,袭人话锋一转,说若要不走,需宝玉答应几个条件,此时不愿袭人离开的宝玉自然有求必应。袭人可谓是用心良苦,也确实知己知彼,这样的规劝语言便显得相对更加有效自然。按照曹雪芹的说法是“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好下箴规”。

袭人要宝玉改的第一件事是,别动不动就爱发誓说狠话,死啊活啊化成烟啊之类。第二件事是让宝玉读书,哪怕装出喜读书的样子,让老爷省点心,别只管批驳诮谤。第三件事,是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再不许吃别人嘴上擦的胭脂”,还有那个爱红的毛病,也得一并改了。

不少人以为此乃袭人的世故处,她这番言语,完全是站在姨娘的身份和利益处来说的。但其实,责之切也见爱之深,也就是回目里说的“情切切”,因为“情切切”,才有“良宵花解语”。大家都知道,袭人的语言规劝并未见效。不然不会紧接着作者就写了个“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片段,宝玉和黛玉,才有那个情缘分定。

红楼十二官里,龄官第一次亮相,就展现出了倔犟的个性。作为贾家买来的一个唱戏的,贵妃、领班的面子,她也不买,原因是不串行当。可她对贾蔷就不一样了。五月的蔷薇花架前,花叶茂盛、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龄官在地上的画了几千个“蔷”字,像一封语言别致的情书,痴及了局外人宝玉。

贾蔷买了只玉顶金豆想替龄官解闷儿。众人都说那个雀儿在戏台上乱串,衔鬼脸旗帜有趣,独龄官冷笑了两声,仍在赌气。接下来的对话语言,堪称经典。

龄官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贾蔷听了,不觉慌起来,连忙赌身立誓。又道:“今儿我那里的香脂油蒙了心!费一二两银子买他来,原说解闷,就没有想到这上头。罢,罢,放了生,免免你的灾病。”说着,果然将雀儿放了,一顿把将笼子拆了。龄官还说:“那雀儿虽不如人,他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你拿了他来弄这个劳什子也忍得!今儿我咳嗽出两口血来,太太叫大夫来瞧,不说替我细问问,你且弄这个来取笑。偏生我这没人管没人理的,又偏病。”说着又哭起来。贾蔷忙道:“昨儿晚上我问了大夫,他说不相干。他说吃两剂药,后儿再瞧。谁知今儿又吐了。这会子请他去。”说着,便要请去。龄官又叫“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子去请了来我也不瞧。”贾蔷听如此说,只得又站住。

这是欢喜冤家才有的语言。

正是这番对话语言,让宝玉明白了,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作者/小蜜枣)

木棉花的思念

(江苏卷)

午后的阳光,独奏着素雅的旋律,让心濡染了丝丝温暖。零乱的光晕斑点,透过漫天飞舞着的血红色的木棉花悄悄挥洒下来。

太太颤颤地拄着拐杖从床上上迟缓又迫切地坐起来,一双浑浊的眸中尽是些晶亮闪烁的阳光。

“这篇作文的语言真是不错,质朴无华!”

我们家最有文化的就是太太了,她是个下乡知青,当初为了太爷留在了农村。

难得一次,太太对我作文的语言赞不绝口,她可是一直都反对我用华丽的词藻的。

文章的语言应该质朴自然?我将信将疑。老师可是教我要写一些华丽的词藻的。

“语言不能堆砌,要平淡自然!”太太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微微笑,笑得满脸的褶皱都堆在一起。

“语言……”我轻轻叹了一口气。

屋前的木棉花开了又谢。

娇嫩柔软的木棉花,高得耀眼,浓得醉人,伴着明媚的春光,摇曳在盎然春风中。

我家的院子中央,我正耷拉着脑袋生闷气。脑海中闪出上午的一幅画面:

“周雨同学,你的文章的语言文采不够,这一次的作文大赛就不派你去了!我建议你多学学刘东的语言。”语文老师和蔼地看着我,虽轻声慢语,却也是委婉地批评了我。

这不,班级有一个去省里参加作文大赛的机会,我和刘东水平差不多,只是刘东的语言比我华丽,而我听了太太的话,语言愈发质朴。

爸爸妈妈已经轮番安慰过我了。

太太也撑着拐棍颤巍巍地踮着碎步走到我面前,“咱要不就听老师的话?”太太虽然很不情愿,但是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我不禁叹了一口气,其实我觉得太太的话是有道理的,语言质朴自然一点更好。可是,考试的时候,参加竞赛的时候,的确是那些语言华丽的同学更占便宜啊。

这是生活的现实,也由不得我不低头。

就比如这屋前的木棉花,我写“这木棉花开的正浓。”的确也比不上有很多修饰词的描写更生动啊。

后来,我才慢慢地明白,其实老师没有错,我们现阶段的确要讲究语言,太太说的也不错,只不过,我的水平还没有达到那种理想的“质朴自然”的语言境界。

素年锦时,岁月更迭,去了城里上高中后,我便很少能见到那教我语言要“质朴自然”的太太了。

跌碎的思念,是否可以,卸下那袭忧伤的素衣,重新走进那挂着血红色木棉花的流年。

(江苏省宝应中学 杨扬)

青春的行囊

也许不蓦然回首,永远不知道流逝的时光在潮起潮涌间,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雕琢着青葱的脸庞。生活像是一条河流,人人必须独自撑篙而行,以梦塔为航向,以笃定的信念为帆,以坚韧的拼搏为桨,越过无数藩篱与羁绊,度过千万阻拦与艰险,才依稀看见星辰闪耀眼前。

有时飞驰而去的变幻,让心莫名地生发几分慨叹,正如“流光容易把人抛”。如今越来越先进发达的科学技术,丰裕的物质文明,翻飞的数字总值,一切都在以昂扬跨越的姿态前进。

年轻一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才华和能力尽显,而在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诚然人才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良好的品行和品质更是坚实迈向未来的垫脚石。时代的大潮中,年轻一代响应着中国梦的召唤,见证着东方巨龙的英姿。奔赴人生的篇章路途中,青年人需要行囊相伴,留给世界一个决然的背影,无惧向前。

青春的行囊里有喷薄欲出的朝气。年轻是生命最珍贵的装扮,流动着鲜活的新奇和对生活绵远的热爱。是谁说的年轻就是拥有改变自己的能力,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凌云壮志不是空谈,务实肯干的谦逊和求索终究会迎来明天葳蕤的繁茂。扬帆远行,你我是翱翔的海燕,在湛蓝的天域,怀揣飞翔的情怀。

青春的行囊里有逐梦不悔的坚守。或许碰壁时灰头土脸动摇过,眼泪曾寂然无声沮丧过,黎明千念万想失落过,真相残酷无情苦笑过……但树根不是在风雨袭击中更强劲吗?雏鹰学飞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吗?绿芽破土、化茧成蝶哪个不是拼尽了全力去守护心中的光芒呢?熬过黑暗的最后那一道光,含泪的微笑定会不觉穿越肺腑和灵魂,坚守是一件痛并幸福的事情。

青春的行囊里有草木有情的素心。不管任何时候,善良和初心都是你我问寻的归程。世间的诱惑纷繁,轻易湮没心底原始的渴求和诉说。留一盏灯,燃着淳朴的火焰,把古老的优良传统传递,褪去浮躁功利,露珠一样简单,草尖便是生活的天堂。

诗人海子说:你来人间一趟,总要看看太阳。我把热情、美好、澄澈、温度一并装入青春的行囊。愿年轻的每一个生命,在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沿承中有所追求,有所坚守,有所担当。

薄荷的语言

在朋友家玩,看到他们家精巧的庭院内有一丛熟悉的碧绿的身影,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无声的语言。

——是薄荷!那一簇碧绿挺拔的小小身躯轻轻摇曳,温煦的阳光洒在那些布满细绒毛的多齿叶片上,色泽墨绿深沉,茎端已经开出小小柱形花,小小的花朵附着在花柱上,像是爆裂为无数鳞片一般,淡蓝泛粉,娇俏可人。

好久没有见到薄荷了,我轻轻走近她的身边,很快就闻到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薄荷香,宛如吐露相思。

我对薄荷有着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屋前常年都不多不少长着一小丛薄荷,枝茎修长,通体碧绿,算是园田一景。每年春风起时,适当浇一点水,薄荷便抖擞精神开始生长,很快长到腰间,亭亭可人。冬天到了,谢去叶片,枯黄蛰伏,也不用打理,第二年春风一吹,又英姿勃勃地生长了。

那时候,外婆常常随手摘下几片薄荷叶,就可以做出各种好吃的美味。把薄荷捣碎拌到面粉里做薄荷饼、薄荷蛋花汤、薄荷糕……最常吃的是薄荷蒸蛋,简单又美味,百吃不厌。将鸡蛋打碎之后,羼点水使鸡蛋更嫩。切上几片薄荷叶搁点盐,煮饭的时候顺便蒸上。饭熟了,蛋也熟了。碧绿的薄荷叶凝浮在蛋上,吃到嘴里,软润爽口的鸡蛋宛若温顺贤良的淑女,青衫薄荷若翩翩君子,护佑在侧。咬嚼之中有一种特别的口感,在童年的味道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夏天的夜晚,坐在院子里吃西瓜,数星星,听故事。美中不足的是,不时就有蚊子来叮一口,烦不胜烦。这时外婆就扯几片薄荷叶子,往手脚等裸露的地方涂抹一阵,既感到清凉舒适,又驱赶了蚊虫叮咬,夏夜变得更加清闲怡然了。

那时候特别喜欢薄荷糖,半透明,四角方方,棱角铮铮,不同于别的圆滚滚的糖球。硬硬的阻在嘴里,丝线状的凉气从上颚顶向脑门,吸一口气,仿佛通体清凉。现在人们不大吃糖了,吃糖也是以口香糖、巧克力等为主。薄荷糖似乎无人问津了。有时候在4S店、酒店看到一种免费赠送的小薄荷糖,薄而圆,中间空洞,如同玉环。吃到嘴里,很快化开,一不小心就被嚼碎咽了下去。便想起从前有滋有味地把糖含在嘴里,让糖果在舌头牙齿间翻滚游戏,慢慢享受甜味化开的美好,那种清香细腻,质地如绸,久久不去的薄荷清香,也是在诉说一种从前慢吧。

记得以前曾读到苏轼和薄荷的故事。某书上记载,相传苏大学士喜种薄荷,爱以薄荷茶待客。并且独创了一种特别的采收方法:“采摘薄荷,以隔夜还元水浇灌三日后收获性味最佳。此法采摘,薄荷性情辛凉,口感清爽,否则索然。”开始我很好奇,还元水是什么?后来得知,就是人粪尿,不觉哑然。大学士果然风雅不俗,不洁不雅之物也说得如此含蓄委婉,好像换了个名词污浊之物就变得高雅了一般。

大诗人陆游曾经很羡慕他的猫,写了一首诗,诗中说:“薄荷花开蝶翅翻,风枝露叶弄秋妍。自怜不及狸奴黠,烂醉篱边不用钱。”说是猫很狡黠,不要花钱买酒,就能烂醉篱边。因为据说猫闻到薄荷的味道就如同喝醉酒一般会发呆、摩擦、翻滚、乱叫等。我家里不养猫,没见过这样的情景,想到肥胖的狸猫醉倒在薄荷旁边站不起来,这画面应该大有异趣。

现在全家人都搬到了城里,老家的薄荷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消失了。外婆在城里住了几年,还是住不惯,总是闹着要到乡下去生活。几番波折之后,最后只好让她在老家住着。

人世真是虚空相生,她一生历经挫折,所最爱的人就是我、妈妈、姨妈。几年前她还是雄心勃勃,又是要上树打白果,又是挑粪施肥,全然不顾自己是九十岁的高龄。但是现在已经明显感到她步履日渐蹒跚,记忆逐渐衰退,性情也愈加古怪、刻薄。身影孤独,却更不合群,却一直不忘对我好,对我的老婆孩子好。

我每周回老家看望她。有一次,在村口遇到她,大声喊,却听不到。她瘦小孤单的身影在茫茫田野显得无比寥落、寂寞。想起她的要强,她的奋斗,她曾经的青春与荣耀,她对我热情的爱,便生出无限感慨,生命如斯,流年寂寂,心里便如长了一棵薄荷,诉说着世间的薄凉。

(文 | 俞俊)

何時是天亮

我一下子嚇得坐了起來。再次把手機短信一字一字地讀了出來:

“洪sir,你好!你說朝前走,前方是天亮。我想問:何時是天亮?”

我看看窗外,天空黑黢黢的一片,夜正深,深到萬籟俱寂,濃翳蔽日。手機上時間顯示為2:02。

“怎麼這麼遲,發短信來啊?”我再次把短信一字一頓地讀了一遍,“洪sir,你好!你說朝前走,前方是天亮。我想問:何時是天亮?”

擺在我面前的是兩條路:回,還是不回。但是,每一條路都是死路,都不是朝向那天亮之明光的路。

回,我擔心:天亮之后,等候我的是警察,他們問我:“洪老師,你在夜裡收到這樣的短信,怎麼能勸他不要瞎想呢?”是啊,要是我回短信的話,除了“不要瞎想”“早點睡覺”一類不痛不痒的話,還能說些什麼呢?而往往,很多時候正是這些不痛不痒的話才讓問題真正的成為了問題。

世間的事情,往往總是用語言難以說清道明的,但我們偏偏還想盡一切的辦法去說。

不回,我也有擔心,我擔心的是,孩子的爸爸媽媽一臉無奈地看著我,字字頓頓地說:“洪老師,你是孩子那麼信任的人,你接了短信,怎麼就沒有想回個短信勸勸他……”

我怎麼回呢?我回:“不要瞎想”,事實上,他已經瞎想了﹔我回:“早點睡覺”,事實上,他已經睡不著覺了。

人生,面臨的問題很多,隻要有“面”,“對”的全都是問題。面對問題,我們該如何辦?“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當一個問題真的到了無法可想的時候,那隻能承認自己兩個字:一個是笨,一個是懶。”愛因斯坦這句話告訴我們解決問題是何等的重要,我由此引申出了智慧教育,何謂智慧教育?即教會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對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做出選擇。

“何時是天亮?”

教師的責任心,讓我決定必須要回一條短信。回什麼?

“一夜而已。”

沒有“。”,也沒有“!”,一切的標點符號,此時,都有可能變成表情達意的符號,或如火焰,或如匕首,而這麼一點心理暗示都不能有。我不想害人,但也不想被人害﹔不要麻煩,也不想被麻煩找上門。

在他的手機屏幕上將出現如下的文字:

洪sir,你好!你說朝前走,前方是天亮。我想問:何時是天亮?一夜而已。

這一夜的覺自然是無法睡了,我不知道面臨著我的將會是什麼。翌日五時許,便站在了教學樓前的平台上,看來來往往的學生,機械的打著招呼,我在那個瞬間,一下子讀懂了魯迅《祝福》中寫祥林嫂的那句:“隻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一直到這個孩子走到我的面前,提著的心一下子放到了底。他交給我一個信封,寫了滿滿十頁的信,其中第一段結尾處分明寫著:

……沒想到一分鐘不到,便收到洪sir的回信:“一夜而已”,“一夜而已”仿佛如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一樣刺穿了我內心的陰霾。

(洪劬頡/文)

乡音已远

我不会忘记父亲送我进城时候的样子。他清癯瘦弱的身子站在人流之中,与城市的繁华格格不入。风趣话多的他在城市里沉默寡言,在试图用蹩脚的普通话与城里人问路的时候,终于因为听不懂而被拒之千里。他走之前对我说:“乖乖,日子再难总是有家可归的!”

他说的家是老家。而我为了在这个语言不同的城市有一个自己的家,而决定放弃那个父亲承诺随时可以回去的老家。他的话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引力。我要在水泥森林间隐藏起父亲遗传给我的方言乡音,从此说一口普通话成为一个城里人。这种隐藏是一种无可奈何,似乎又是自愿自觉。

城市到底是一副标准化的面孔。普通话一点也不普通,他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果断、粗暴而无情,将所有乡音拒之门外,按照它的规矩来组织生活生产。被隔离在门外的,是最深情的遗传,是父母的骨血中带着土腥气的遗产,可是却要被一口普通话给隐藏起来甚至一生丢弃。

此后,你会在给父母回电话的时候,先是说几句普通话,然后发现不对劲才改为方言。此刻电话那头就会问你:“才进城几天,舌头就伸不直了?”其实,这话与其说是质问,不如说是判决。他心里也明白:电话那头的儿子早就心意已决,不会再回到那满是泥土味道的村庄,尽管儿子在几本书书中表达过对那片土地的深情。

然而,改变的语音已经是一纸判决。捧扭屁股的儿子,已然正襟危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桌前,把一口流利的乡音隐藏在心里。用正儿八经的普通话去证明自己似乎从来并不是泥腿子,而是和城里人一样的城里人。大家之间也并不相互揭穿,因为晚上回去看看户口簿,心里都明白全是在揣着乡音说普通话。

乡音其实是一组密码,一种身份识别。它界别的不仅仅是籍贯,更是浓厚的血脉。可是,它终于还是要被隐藏起来,就像是村里的翠花和二狗子,到了写字楼里必须叫安洁儿和安迪,不然就显得老土与普通——那真是用普通掩盖了原来的普通。但是你的内心又是清楚的,那咬牙切齿的方言说起来多么的痛快,哪怕是骂起人来都十分的劲道与贴切。但,这些一定是要与原籍一起被雪藏的。

乡音已远,可也未必可悲——因为看起来是无家可归的样子,其实又何尝不是有家不归的本愿呢?

(作者/周荣池)

作者简介:周荣池,中国作协会员。高邮市作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李光荣当村官》《李光荣下乡记》《爱的断代史》,传记《夜行者——毛福轩传》,短篇小说集《大淖新事》,散文集《村庄的真相》《草木故园》《而立集》,评论集《一个人的批评》。作品入选江苏省作协重点扶持项目,个人入选首批江苏省作协作家深入生活计划。

听来的世界

凌晨四五点,躺在床上听到外面的乌鸫高声啼鸣,先是一只领唱一会儿,接着远处有了接应,再接着,浑厚的歌声渔歌问答四面响起。似近又远,亦真亦幻。闭眼谛听,飘乎缈乎。黎明的鸟儿是最活跃的,喜鹊搭起的是牛郎织女的相思桥,晨鸟搭起了一座连接黑夜和黎明的彩虹桥。在鸭蛋青色的天边,孕育晨曦的云朵深处,它们乌黑的影子一闪而过,随即融入黎明前的黑暗,但它们的话语阵阵传来,无问西东,此起彼伏,唤一阵,天亮一点;唤一阵,天再亮一点。一直到彩霞微现,曙光初露,它们还在意犹未尽地把歌声送给被窝里睡意朦胧神智渐清的人们。它们说,这是黎明,有树,有花,有露珠,有云朵,也有忙碌,起床。

等我打开窗户,居然听到的是百鸟朝凤(关在房间只能听到乌鸫的主旋律):有白头翁的咕噜咕噜如泉水流过的滑音;有黄腾“哔、哔、哔”娇小但极具穿透力的小号;有蜡嘴在浓郁的深树丛中婉转华丽的长调;夹杂金翅雀金属质感“嘀铃铃”的铃声;有绣眼略带颤音的协奏;伯劳野蛮的怒吼;细听似乎又有云雀“唧唧唧”渐入天际无处觅的渺远。正值初夏,还有从远方的蒹葭传来的雎鸠“关关”的背景音乐。

空气清冽,路上只有偶然骑电瓶车的人沙沙而过。农田里阡陌纵横,田畴俨然,远看好几个农民已经在无声地耙地、浇粪、拔草。没有大队的行人、车辆,远方的马达隐隐约约。但我的耳边还是热闹啊,现在除了鸟语还有了蛙(其实海门话叫“汗壳子”,比青蛙要小)语,一下子把初夏的意境渲染得淋漓尽致,给清晨森林狂想曲画龙点睛。静止的晨曦,沉沉的天际,远方的马达,鸟唱蛙鸣,无声劳作的农人,偶尔电瓶车的沙沙声,这不是喧嚣,是寂寞;也不是演奏会,是另一维度的世界,是精灵的世界。它们尽情说唱,当然不是给人类看的,这是它们自己的天堂。细想,这些精灵的欢乐是多么短暂,它们需要光亮,但整个一天不可能属于它们,只有在黑白交替的刹那暂狂欢,重温祖先的侏罗纪世界。

这个世界只是偶然与我邂逅,转瞬即逝。它只有经过一夜的沉淀净化后才能再次显现,可又会再次消失。它是孕育现实的一个梦,孤独、寂寞、脆弱,一声汽车喇叭就能将它击碎。

神秘的喧闹隐去了,又给了我一个现实的世界:马达、汽车、手机、玻璃幕墙、广告……

但我还是有点不信,它真的消失了吗?是真实掩盖了它,还是热闹的心忽略了它?

(作者/钱艺林)

作者简介:钱艺林,江苏省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教科室副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通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出版专著《对教学的追问》《寻常教学背后的真相》。

转自高中生学习(ID:gzsxuexige)等,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