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古代君子修身的最高境界 君子慎独

句子大全 2009-07-03 14:50:57
相关推荐

“君子慎独”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道,是一刻不可分离的,可以分离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会警惕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也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欲望在隐晦之处更容易表现出来,不好的念头在细微之处更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和念头在其萌芽状态就要克制住。

《大学》中亦有云:“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刘向《说苑·敬慎》中云:“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梁漱溟先生认为“儒家之学只是一个慎独”,朱熹认为“独”是“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所以说慎独是古代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但要做到慎独是不容易的,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还要有很强的自觉性和意志力。

《荀子·大略》中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柳下惠夜宿于城门,遇到一无家女子。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柳下惠就是坐怀不乱的君子。

还有杨震的事例:杨震曾出任过山东莱州的太守,在他刚上任不久时,途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夜间送十斤黄金给他,说夜深人静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不知?”王密于是惭愧而去。杨震在他人不知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其高尚品德,也因此被人称为“四知先生”。

清朝雍正时有位官员叫叶存仁,他为官三十余载仍两袖清风。在他离职前夜,部属们送来一大堆礼品。部属们认为叶大人平素秋毫不犯是怕别人知道,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他们特意在夜深人静时前来,可谓是用心良苦。叶存仁十分感慨,赋诗一首,最后两句是:“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之后将礼品全部退回。

历史上这些慎独的君子,他们人前人后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警觉自己的一言一行,他们光明磊落品格高尚,堪称古代君子的典范。

当然慎独不是为了打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而是为了自己的良知,慎独可以保持内心的安然和愉快。慎独,之于他人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他们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所以不会有愧疚、猜疑、不安等种种阴暗情绪,因其心胸坦荡,故能怡然自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