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体验美丽新农村的变化 感受乡村旅游的无限活力

句子大全 2009-07-03 04:14:09
相关推荐

都江堰虹口花谷种植多种鲜花

“哪里还用得着去国外,我们成都的新农村就很美!”刚下过新雨,苍翠挺拔的冷杉在云雾缭绕的山间若隐若现,五彩斑斓的蝴蝶兰顺着平缓的山坡及第而下,游步道旁的高山杜鹃也毫不示弱,盛放的红色花蕊平添一抹冷艳。走进都江堰龙池镇虹口花谷,新发展的3000亩彩叶林已由山脚向上次第栽种,总长约29.6公里的6条森林康养健身游步道也全面建成,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体验幸福美丽新农村的变化,感受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的无限活力。

“山长制”

为每一棵树负责

空中俯瞰都江堰虹口花谷

高大的梧桐树撑起硕大的伞盖,两侧的梧桐树叶向中间聚拢,顺着山路延伸,形成一个翠绿色的长廊。挺拔的厚朴和苍翠的冷杉并排而站,根连着根,叶在云中相触。沿着成灌高速一路向西,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满眼绿色,满山茂密植被。

“每一棵树都有监护人,‘山长制’会盯紧每一棵树。”摸了摸身旁的柳杉,龙池镇党委副书记李洁深有感受,“我们将目标落实到人头,任务细化到地块。”李洁介绍,龙池镇建立了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三级责任体系,设置镇级总山长2人、镇级山长12人、村级山长39人、组级山长150人,从事山长制工作500余人,以目标管理为抓手,实行片区管理负责制,将森林资源管理的终端延伸至林区林地。

漫步在虹口花谷,曼妙的映山红与龙珠碧桃相映成趣,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装点了平缓的山坡,五彩斑斓的蝴蝶兰娇艳动人。最为动人的,还是冷艳的高山杜鹃。正红色的花蕊于枝头盛放,在绿叶的衬托下遗世而独立。“园区有高山杜鹃、红叶李、龙珠碧桃、梅花、冬樱花、映山红、彼岸花等观赏花卉上百万株。”移步易景,虹口花谷总经理郑天福向市民代表介绍,虹口花谷景区及滑雪场正在打造占地约2600亩的“冬季滑雪,四季赏花”乐园,填补虹口风景区淡季旅游空白。“我们开发的滑雪项目(一期)占地80000平方米,涵盖初中级雪道、戏雪区、雪地摩托等多种娱乐项目,可容纳10000余名游客滑雪。”细数着花卉品种,一幅四季鲜花曼妙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位于山顶的都江堰虹口花谷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我们的本底,必须握紧这张王牌。”穿行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李洁介绍,总面积509.1平方公里的龙池镇是成都市面积最大的乡镇,但传统意义上的可开发面积却又最小,大部分是山地、原始森林。在优势和劣势之间,龙池思路一转,坚守生态本底,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将劣势转变成优势,并发挥到极致。“我们严抓使用林地审核报批管理,做到不触碰资源保护红线。”李洁介绍,处于“西控”战略背景下的龙池镇坚守生态本底,严格把控资源控制红线。

“小农户+现代农业”

为农民和市场构建桥梁

“老张,你家还有猕猴桃吗?”“还没上市就订购完了……”“早就订完了……”刚刚拿起剪刀,龙池镇红色社区的种植户张克明的手机不断响起。挂断水果收购商的电话,他有些记不清这是最近几个月拒绝的第几个收购商。“以前连哄带请都盼着收购商来,现在他们不来,我的山野毛桃也能找到更好的去处。”

张克明口中的“好去处”正是山下的精品民宿酒店。“今年,我们与当地老百姓合作的4个营地,共计1000多亩猕猴桃已经全部销售或是预订出去了。”酒店销售代表许成龙指着厚厚一沓订单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酒店与果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按照“小农户+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由酒店委托果农生产高品质的猕猴桃,然后再由酒店通过自有平台向游客和会员销售。“我们的天然优质猕猴桃每公斤均价为40元,高出同一品种零售价格近4倍,尽管这样,还是供不应求。”许成龙说,酒店游客和会员除了零售购买以外,不少人还选择了认养猕猴桃树。“一棵树一年的认养费用是500元左右,猕猴桃成熟后所有收成都属于业主,这种订制化服务也受到了大家的热捧。”

正午的阳光冲破层层薄雾,给漫山遍野的果园洒下一片光辉。埋头忙活了大半天,张克明伸了伸腰,回头看了看荒草丛生的果园,一半都还没打理出来。“喷洒除草剂,不就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吗?”蹲在果园边采访的记者有些纳闷。“那可不行!”张克明突然停下手中的活,一脸严肃地,又指了指山坡上的一根根电桩。“这里都是有监控的,我们的果园绝对不能随意施肥打药。”张克明说,为了保障猕猴桃天然安全的优良品质,合作的酒店对种植全过程都有严格要求,除了派专人不定期走访果园监管以外,还在果园中安装了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

“掌握生产资料的农民负责生产创造,拥有市场资源的公司把关品质和销路,‘小农户+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为农民和市场之间有机地构建起桥梁。”龙池镇党委书记艾光明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红色社区“小农户+现代农业”的探索正是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我们也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致富增收。”

贯彻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精神

蒲江县:

到2020年 建成全国乡村振兴典范

到2020年,蒲江县将建成全国乡村振兴典范、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标杆!这是从昨日蒲江县召开的传达学习贯彻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精神会议上获悉的。据悉,作为此次全省乡村振兴大会7个参观点中占2个的蒲江县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提出了全县乡村振兴的全新目标:到2020年,柑橘、茶叶、猕猴桃三大主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百亿级农产品物流加工产业集群,农业增加值达21亿元以上;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500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保持在1.54以下;到2020年,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额10亿元以上,农产品出口贸易4000万美元以上,成功创建全国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

以“绿色”践行“西控”,蒲江县将持续推进全域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绿色有机工程,深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大力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绿色有机产业发展,实施覆盖全域的绿色防控,推进“两减三基本”,建设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规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构建绿色生产支持政策、标准体系、监管体系等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区,建成绿色有机认证基地8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

筑牢发展本底,蒲江县将持续提升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有机茶叶产业园建设水平,做强柑橘、猕猴桃、茶叶示范引领性标准化种植基地,搭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同时加快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到2020年,新引育重点精深加工企业3家、农业生产性服务示范企业3家;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率达85%。

深化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建设,蒲江县将挖掘农业复合功能和外延价值,推进“农业+品牌”“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开放”等模式,加快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梳理盘活自然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明月村等10余个幸福美丽新村为着力点,挖掘农创文创资源,实施以“新农品、新文创、新民宿、新公益”为主题的新乡村行动计划,让村庄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理想乐园”。到2020年,建成田园综合体4个、发展农商文旅项目4个。

专家访谈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高焰:

成都现代农业走在前列 宝贵经验作出示范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好生态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生态转型,以提高资源承载、环境容量和生态功能。成都市自然条件优越,且具有多年城乡融合基础,将乡村建设浸润于醇厚乡愁中,将乡村发展铺展于美丽画卷上,让乡村振兴真正回归乡村本位,这不仅能让乡村拓展出最大的功能效益,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农民安居乐业的根本支撑。

我们很欣慰地看到,成都市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中,有川西林盘修复整治工程、农村大地景观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作为乡村生态文明的重要内涵,我们还要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顺应、利用自然的智慧,在乡村生产生活中得到更充分体现。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规模经营看作是农业发展的唯一途径,但成都乡村的实际是人多地少,地势不平,小农在很多地方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且为农民家庭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成都市一直重视农业农村改革工作,在“三权分置”、土地权属明晰且长久不变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尊重农民意愿,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成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应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加强组织化程度,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给小农生产方式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来源:成都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