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坪垭藏族乡:“搬出”幸福新生活

句子大全 2009-06-07 09:02:48
相关推荐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户妇女在扶贫车间工作。记者 罗艳 摄

记者 罗艳 韩县银

6月12日,天空湛蓝,天气晴好。

站在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观光台上放眼望去,一栋栋藏式风格的小两层楼房整齐地坐落在白龙江畔,派出所、公共服务中心、卫生院、幼儿园一应俱全……这里是王建干现在生活的地方。

今年23岁的王建干,是坪垭藏族乡最偏远的村子赵杨坪村人,他家有七口人,因为缺乏劳动力,没有稳定的收入而致贫。2018年10月,从山上搬下来后,经过一年的努力奋斗,已于去年底实现脱贫。

走进王建干的新家,屋子里家具电器配备齐全,看到记者到来,一脸憨厚的王建干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自己的新生活:“以前在山上,生活、出行都不方便,现在家里有两层楼很宽敞,还装上了热水器。搬迁点还有学校,以后有孩子,上学也方便……”

王建干曾经的家,位于武都区白龙江南岸山腰地带的坪垭藏族乡,是全市25个特困片区乡镇之一,山体九沟八梁,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截至2014年底,人均纯收入只有3156元,位列全区末尾。

连绵不绝的大山不仅阻隔了交通,也阻隔了人们的视野。这里的很多人都被困住了,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王建干更是被“绑”得尤为紧实,他没法像正常人自如地上下山,也没法正常外出谋生活。

搬下山,脱贫致富成了他的心愿。

那时,王建干经常坐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望着山下发呆。有时他只是发呆,有时他也会做做“梦”——“什么时候我也能到山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啊?”

脱贫攻坚,让梦想照进现实。为了让坪垭藏族乡的群众尽快摆脱贫困,市、区两级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实施坪垭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决定把全乡8个村5000余人全部搬出大山,彻底拔掉穷根。

规划、实施、推进……眼看着一朵盛大的莲花逐渐绽放在山脚下。王建干的心跟着沸腾了,“真的要搬下山了,好日子终于盼到了!”

2018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坪垭藏族乡全面完成了整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8个村1236户群众顺利入住新区。

王建干一家也住进了两层12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里。

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的关键是就业。

迎来新生活的王建干,看到移民新村为大家提供公益性岗位和在扶贫车间工作的机会,他不想再和以前一样,“闲”在家里,决定去试一试。

“或许,我也可以自己挣钱。”抱着忐忑的心情,2018年11月,在父亲的陪同下,王建干来到莲华兆瑞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扶贫车间咨询情况。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王建干报名参加培训并顺利入职,成了一名“上班族”。

该扶贫车间以“合作联社+公司”的模式,生产销售宾馆酒店一次性洗漱用品、特色旅游商品、服装、鞋帽、毛绒玩具等产品。都是手工活,王建干做起来并不吃力,反而因为努力上进,业绩突出。

“底薪每月2400元,加上提成,最多的时候,我一个月可以挣3000多元,差不多和我父亲在外打工挣得钱一样多,全家人的生计,现在自己能扛起一半,我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了!”王建干笑容灿烂,对未来信心十足。

为了让从大山之上搬迁而来的坪垭人过得更好,今年刚刚开春,搬迁安置点背后的山坡上,后续产业示范园就开始加班加点施工。

“目前,我们已经引进了3家企业,项目建成后可实现1000人以上就地就业。”坪垭藏族乡党委书记王思保说,有了产业的支撑,坪垭人一定会“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薄弱的陇南,易地扶贫搬迁是全市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之一。

如今,在陇南,已有14879户61787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搬”出新生,他们告别穷乡僻壤,摆脱绝对贫困,住上了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来源丨中国甘肃网

【编辑 杨榛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