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浅吟低唱话梅雨

句子大全 2009-05-17 02:29:10
相关推荐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渠红岩

古人善于观察自然,对风霜雨雪等现象的描述也极为形象。在古代有关文献中,梅雨起初是一种天气现象。与其他“雨”物象不同的是,梅雨是江南地区独有的天气现象。“江南烟雨”正契合了梅雨的自然特征,富有诗意,因此,文人常用以抒发离愁别绪,或表达对江南春夏自然风光及有关题材的文艺作品艺术境界的赞美。

梅雨这一气象名词进入文学领域是在南北朝时期。它较早见于西晋周处《阳羡风土记》,云:“夏至之雨,名为黄梅雨,沾衣服皆败涴。”可见,西晋时,吴越地区已经有“黄梅雨”的说法了。

在唐代,梅雨成为一种文学意象。初唐徐坚等所撰的《初学记》云:“梅熟而雨曰‘梅雨’,江东呼为‘黄梅雨’。” 这句话点名了梅雨得名的原因,并指出,在唐代,梅雨是“江东”即芜湖以东江南地区的人们普遍熟悉的说法。梅雨的自然属性在人们的心目中不断积累,逐渐形成了原始认识,即梅雨的原型意义。此后,文人便借景抒怀,赋予梅雨以思想、情感,逐步形成了梅雨意象。徐寅“杨柳堤边梅雨熟,鹧鸪声里麦田空”,以梅雨代指初夏或者盛夏景象。

此外,唐代文学作品中还出现了以梅雨为题材的诗歌。如杜甫《梅雨》:“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柳宗元《柳河东集》卷四十三《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在宋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迁,有关梅雨意象的文学作品明显增多,文学内涵也渐渐丰富。更为重要的是,文人发现了梅雨的自然美与江南独特的地理环境相得益彰,因此,常常把梅雨与江南并提,从而突显了其地域色彩。

同时,宋代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使得江南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人们对梅雨的认识也较前代深入,文献记载也就愈加丰富。罗愿所记述的“连日不绝,衣物皆裛”就表明了梅雨持续时间绵长及容易使衣物发霉变黑的特征。

地理环境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梅雨的绵长细密往往会使人产生敏感而消沉萎靡的情绪反应。梅雨时的天气一般高温而无风,使人感觉湿热、沉闷、压抑,自宋代开始,文学作品中对此多有描写。陆游是越州山阴人,对梅雨极为熟悉,其诗歌写及梅雨的作品也较多,《剑南诗稿》卷七十七《枕上》:“冥冥梅雨暗江天,汗浃衣裳失夜眠。商略明朝当少霁,南檐风佩已锵然。”写出了梅雨时间长,空气湿度大,万物容易生菌发霉的特征。

在明清时代,江苏、浙江不仅成为地理意义上的江南,还因其经济、文化优势而成为人们在心理认识上的江南。研究相关的文献和文学作品我们也发现,这一时期描写梅雨的作品数量多,梅雨意象的江南地域性也被广泛而明显地表现出来,“梅雨江南”、“烟雨江南”的表达模式逐渐形成。这与人们对梅雨更加深刻细致的认识有关。

(来源:中国气象报 责任编辑:叶海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