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十三年坚守银龄书院想有个安稳的家

句子大全 2009-04-28 18:13:35
相关推荐

当时薛晓萍经营着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和一家资产评估事务所,两家公司年流水额达到七八百万。薛晓萍告诉北青报记者,有一天她刚刚下班就穿着职业装、脚蹬高跟鞋去了第一福利院,结果有一位老年人说,“哎呀,四清工作队的来了”。这让她意识到兼职做义工根本不能走到老人的内心深处。经过认真思考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关闭了两家事务所,并将自己执业十年的注册会计师证也一并注销了,去养老院自费做专职义工。

时间长了,薛晓萍发现:养老院里有很多失独、丧偶老人,老人的孩子可能几个月才来看望一次,义工也不能天天来。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呢?她想到读书是最好的陪伴,可以慰藉老人的心灵——从此做起了敬老阅读并创办了银龄书院。

执着坚守

先后投入上百万元

卖掉房子搭上积蓄

银龄书院不仅给养老院、福利院的老人读书,也经常在社会上举办为老年人读书的活动。这些活动信息,通过图书馆、养老院、福利院等以及银龄书院微信群对外公布。

老人的参与热情让薛晓萍非常感动:2018年冬天,薛晓萍在北京一图书馆举办为老人读书活动。那天北京特别冷,公告显示只有一个人报名。等她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来了20多个人——原来老人怕家里的孩子担心,不敢跟孩子们说报名,但对阅读的兴趣让他们风雨无阻。

“不少老人把读书当作一种光荣和寄托,他们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她回忆道,一位老人参加完读书会后回家问他儿子,是否知道《百年孤独》的作者获得诺贝尔奖后又写了哪本书?儿子说不知道,老人兴奋地告诉儿子,“是《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个男人等了一个女人51年四个月零九天!薛老师在读书会上给我们讲的!”

考虑到年轻父母带孩子出国或者去南方过年,家里的老人相对寂寞,今年春节期间,薛晓萍举办了“七天不打烊”阅读活动,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都安排了阅读节目。她清楚地记得大年三十从家里到图书馆的路上几乎没有人影儿,但图书馆门口老人们8点半就开始排队了,9点半上课的时候座无虚席。让薛晓萍意外的是,那天有的老年人还带着儿子、孙子一家三代都过来听课,“我们那天还集体写了"福"字,过年嘛喜庆,每个老人都带走了不止一份的"福"字和对联。”

阅读会上不仅仅只是阅读,有的时候薛晓萍会带着他们重温那个年代美好的回忆。读冰心的《小桔灯》时,老人们亲手制作了小桔灯,每个人提着自己做的小桔灯在台上朗读,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2006年迄今,薛晓萍先后投入上百万元为老人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为此,她甚至卖掉了两套房子、搭上了自己以前办事务所的积蓄。2017年,薛晓萍在奥运村社区举办读书讲座,活动结束后突然发病直接被送进了ICU。可出院后的她却没有休息,继续奔波在各个养老机构和社区。“我从不后悔,也没想过放弃。其实我觉得是老年人救了我。他们陪伴我度过了接连丧失亲人那段痛苦的时光。他们给了我陪伴,给了我力量。我只是送了几本书,办了几场活动而已。”

薛晓萍还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从小失去父亲,她试图让自己变得非常坚强。长大后才发现,自己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的照片,没有一张是面带微笑的。可是在和北青报记者的交谈中,她一直都是微笑着的。个中原因,她解释其实是在和老年人的相互陪伴、相互交流中自己慢慢变得爱笑了。

事业遗憾

始终未能给书院

找到妥善的“家”

但令薛晓萍感到非常遗憾的是,13年来,她始终没能给银龄书院找到一个合适的“家”。

为了寻求适合老人阅读的“家”, 薛晓萍先后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台湾等上百家书店,但都未能如愿。在她的设想里,银龄书院的“家”应该对老年人非常友好:明亮的落地窗,敞亮的灯光;桌子不要带棱角的,可能会绊着他们;老年人脊椎普遍不好,书桌不能太低,桌上摆放书托,不需要长时间举着;楼梯应该是实木的;书架不要太高,要保证他们够得到书;多肉植物一棵也不要,容易扎伤老人——曾经就有老人被多肉植物扎着了,因为没有感知而未被发现,最后导致败血症;没有冰凉的铁皮柜和茶水壶;整个阅读空间由老年人自主轮流管理。“满足不了这些要求的书店,第一让老人没有归属感,第二没有安全感。”

之所以如此“挑剔”,是因为在多年与老年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薛晓萍慢慢感觉到老年人的特殊之处。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做专职义工这么多年,她从不穿豪华的衣服,穿得最多的是质地柔软的羊绒衫,落地无声的平底鞋,十几年来她从不佩戴手表、胸针、戒指等装饰品。“我经常和老人们在一起,要拥抱他们,高跟鞋的咔嗒声、饰品的坚硬感、衣服的粗糙性都会引起老人的不适,他们的皮肤比年轻人更敏感脆弱。”

2017年,薛晓萍曾经和一家机构合作,在北京成立了一家老年阅读空间,但最终因租金昂贵未能持续下去。

不仅是场所的难找,适合老人阅读的书也很少,除了养生读物,就是如何学电脑,适合老人看的大字书则几乎没有。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接近2.5亿,其中只有4%住在阅读空间相对舒适完善的养老院,但剩下的96%的老年人呢?薛晓萍呼吁更多人来关注老年人的阅读现状,“政府既然在考虑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及医保等的保障,为什么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呢?比如在家门口建个移动书架或者流动借书馆。”

文/本报记者 刘江华 实习生 宋豆豆

统筹/刘江华

作者:刘江华 宋豆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