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邓老师教你写作文——欲扬先抑

句子大全 2009-04-21 17:05:23
相关推荐

◎邓昌焱

《战国策》中有一段“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了最低处。然后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在这个故事中,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古人做文章强调这样的“蓄势”,实则为“欲扬先抑”的道理。

欲扬先抑,本义为“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当它作为一种写作手法时,则把“扬”理解为“褒扬”,把“抑”理解为贬抑。具体地说,在写作文时,作者如要褒扬某个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入手,然后通过一两件事情,突然转变了看法,从而造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使故事情节更加波澜起伏,使作品情感更加真挚动人,使读者产生恍悟和共鸣,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抑扬二者,不可等量齐观,因为“抑”只是铺垫和衬托,“扬”才是目的和重点,这里的比例和分量的掌握,不可一概而论,只有通过不断动笔实践,才能慢慢意会,渐入佳境。

在下面的《母鸡》一文中,小作者并非抬笔就是夸赞母鸡,而是明确表示讨厌的态度。但是,最后的态度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是由衷的喜爱和赞美。试想一下,如果母鸡没有逃跑时的憨态,大叫时的紧张,获胜后的得意等这些可爱之处,怎么可能改变小作者最初的态度?换句话说,小作者对母鸡由“恶”到“喜”,也更好地表现了母鸡的可爱,一只可爱而有趣的母鸡形象便跃然纸上!

毋庸置疑,欲扬先抑要比直白的表达更具感染力!这就好比先要蹲下去,才能跳得更远;先要收回拳头,才能更有力地出击!

母鸡

◎邓蔚然

真是讨厌,大清早我就被一只母鸡“咯咯”的叫声吵醒了!我忽然想起来了,昨天外婆买回了一只母鸡,把它安置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

我走到院子,那只母鸡格外引人注目,它穿着一件淡黄色衣裳,上面点缀着黑色的斑点。它顶着火红的鸡冠,像一团火炬,又像一朵红花。嘴巴尖尖的,弯弯的。

我走过去,想抓住它。它瞪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警惕地看着我,似乎做出一副随时准备应战的样子。我的手指刚刚触到它的后背,它冷不防扭头啄了我一口,哎哟,真痛,下手还挺狠!

我一下子火冒三丈,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今天非要抓住它不可!它拔腿就跑,摇摇摆摆,好几次差点儿摔了跟头。它还一边“咯咯”地大叫,似乎发出警报,寻求帮助。我只好放弃追它的念头,停在原地看着它,它也停下来看着我,它的警惕却一丝也没有放松。

过了一会儿,它扑扇着翅膀,跳上院墙,在墙头上昂首挺胸,威风凛凛,还不时迈着得意的脚步。它是不是觉得自己胜利了?是不是觉得自己正在走红地毯呢?

我不由得发笑,真是一只可爱的母鸡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