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匠心筑梦 “振兴杯”获奖选手有话说~

句子大全 2009-04-13 11:33:03
相关推荐

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总能掏出各种各样的新奇东西一样,作为未来的程序员,陈龙的脑袋瓜子里,总能编出各种各样的程序,破解各种各样的难题。

陈龙的老家在台州,家里还有个比他大5岁的姐姐。据说,他最开始接触计算机软件设计,就是因为姐姐。“我姐姐是一名程序员,每次看到她用一套套程序解决问题,就觉得,懂电脑的人实在太帅了!”陈龙说,父母给他取这个名字,的确有望子成龙的意思。从目前来看,他还没有令父母失望。

从杭州市第一到浙江省第一再到全国第一,这场三连冠,是陈龙今年最大的收获。“作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很荣幸能参与到这样的一类比赛里。场面好大,高手好多,我竟然还能在里面脱颖而出,真是太高兴了。”刚走下领奖台的陈龙,难抑心中的喜悦。

翻看陈龙的朋友圈,可以看到,他还是一个爱旅游的男孩。暑假期间,他就依次去北京、西安、洛阳、襄阳、武汉玩了一趟。“我喜欢去没有去过的地方,见见世面,吃吃美食。”陈龙说,接下来,他打算去苏州玩一玩,算是对自己国赛第一的奖励。

提到今后的就业,陈龙说,等大三的时候会有校招,到时候打算找个程序员的工作进行实习。而眼下,主要是练好本领。对于未来想落脚的城市,陈龙的目标倒很清晰:杭州!“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杭州,这里无论是工作和生活都很适宜。爸妈也希望我留在杭州。”

戴 盛

离电脑界的“贝多芬” 又近了一步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大二学生,获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赛项第二名。

“第一天的比赛结束时我感觉不太好,感觉自己没有发挥出集训的全部水准,比赛的题目类型又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对比赛的结果没报什么期望。好在之后两天状态有所回升,为‘振兴杯’划下了一个不错的句号。”刚得知比赛成绩的戴盛,心里满是惊喜。

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说的就是戴盛这类的斜杠青年。喜欢打篮球、会弹钢琴,还爱“玩机”……当被问起自己的兴趣爱好,戴盛说:“太多了,一下子说不上来。”

不过爱好归爱好,戴盛的主心骨,还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学习。

“软件开发最难的是构思。”戴盛介绍,集训期间,老师每天都会给他们出不一样的题目,但基本上都是现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实用性很强。“想程序是一件非常费脑子的事情,目前我正在寻找生发的良方。”他自我调侃道。

“集训时我们快速了解、学习了很多全新的知识体系,虽然现在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但还不能完全掌握。我觉得之后这段时间正是巩固这些的好时机。”戴盛说,虽然比赛结束了,但学习永远没有止境。

除了敲代码,这位大大咧咧的男孩子,竟然还是弹钢琴的一把好手,闲暇时间会特意去收藏一些好听的音乐,走到哪,听到哪。

网上曾经对程序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电脑界的“贝多芬”,意思是说程序员敲键盘的手速,像钢琴家按琴键那么快。虽然没有向钢琴家那条路发展,但可以成为电脑界的“贝多芬”,戴盛笑说,还是挺满足的。

王伟豪

期待加入建设数字杭州的队伍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大二学生,获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赛项第三名。

偏分刘海、米色圆领毛衣,王伟豪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内向、话少的男孩子。但一聊起计算机,他就开始滔滔不绝。

“编出一套程序不难,难在发现bug和修复bug。”王伟豪解释,因为用户的操作是未知的,开发者不知道用户会怎么用他们的程序,所以每一套程序出来,都需要专门的测试环节,发现漏洞后,立即通过改代码修复漏洞。

“集训就是不断遇见新漏洞,并挑战用新技术去解决的过程。”回忆起国赛前一百多天的集训,王伟豪说,过程很艰辛,也很难忘。

“非常感谢指导老师一路来对我们的细心栽培,总算风雨后见彩虹。”对于这次国赛成绩,王伟豪表示:算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也是另一段“爬坡”的开始。

“编程的更新换代速度太快了,程序员每天都要追着时代奔跑。”尽管熬夜、烧脑,但王伟豪依旧乐在其中。“其实软件开发是一个很好玩的过程,就像玩冲关游戏,当你完成了冲关,会特别有成就感。”这位即将从事IT行的男孩告诉记者,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许许多多的IT从业者汇聚在一起,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期待今后能加入建设数字杭州的队伍。

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赛项前三名合影

李天保

成绩背后,是超出别人更多的努力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大一学生,获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电工(维修电工)赛项第一名。

“要想取得好成绩,肯定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如今,李天保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最好的答复:国赛第一!知道成绩的那一晚,他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

回忆本次“振兴杯”的经历,李天保用“累并快乐着”这几个字总结。

“为了准备此次大赛,经常熬夜到十一二点才会回到寝室休息,每天训练都超过12小时。在赛前10来天,时不时会产生放弃的想法。”李天保说,但老师和亲人的鼓励,让他又有了很大动力,并一路坚持下来。

李天保上的是杭州萧山技师学院的“3+2”,初升高选专业时,他就选择了工业机器人。“刚开始其实什么也不懂,只是被‘机器人’这个名字吸引,感觉会很有趣。”没想到四年前的感觉对了,李天保现在还是很喜欢自己的专业。

从高一开始,李天保就加入了学校机器人项目的集训队。“除了日常上课,我们必须利用午休、晚自习等课余时间来训练。”他介绍,特别是比赛前一个月,集训的强度会进一步加大:学校会给参赛者全天停课,每周末的休息也变成了半个月一休。

“一天的任务都完成了,遇到的问题也都解决了,就会开心得完全忘了辛苦这回事。”李天保介绍,备战国赛的这些天,是自己有史以来训练强度最高的一次,但累并快乐着,这些日子也是他成长路上最美的风景。

“很高兴能和全国那么多高手一起切磋。”李天保说,感谢“振兴杯”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这次比赛只是一个学习的阶段,今后,他会继续挑战自我,用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大国工匠。

薛城

比赛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我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获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电工(维修电工)赛项第二名。

平头、方形黑框眼镜,这位来自嘉兴的男孩,初见时就给人一种内向严肃的感觉,但一说起刚刚闭幕的“振兴杯”全国学生组决赛,他立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非常高兴,努力终于得到了收获。”

在薛城看来,参加比赛,就是一次次挑战自我的过程。

回忆起省赛的经历,薛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刚开始觉得,1个小时根本接不完!”薛城说的接线,就是50分钟的排故。省赛开赛前约一个月,他刚接到样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懵”:“这么短的时间要接完80根线,比市赛多了很多,要求严格了不少。”

不过这原来想着“不可能”的事,最后还是被薛城变“可能”了。“当然是想办法,多练习。”经过杭州市集训队一天天从早到晚的练习,薛城把接线图背得滚瓜烂熟,在老师的指导下和自己一次次的探索中,他也找到了加快接线速度的小窍门,最终,在省赛中完美地完成了排故任务。

而这一国赛,薛城站在更高的台阶,迎接更大的挑战。

“感谢‘振兴杯’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平台和设备,让我们能在比赛中得到了非常多的锻炼。”大三毕业后,薛城打算继续学习深造,让自己在技术方面更上一层楼。

林秀维

这个爱笑的男孩 这次笑得更欢了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大三学生,获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电工(维修电工)赛项第三名。

“遇事不慌,做事要稳”,这是林秀维参加这次“振兴杯”最大的感受。林秀维说话时,总是习惯性地露出几颗大白牙,同学和老师都叫他“爱笑”男孩。

这一次,这位爱笑男孩笑得更欢了:全国第三,这是他参加比赛以来获得的最好的成绩。

“‘振兴杯’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平台,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参与进来。”林秀维说,虽然比赛的过程非常不容易,但收获非常大,不仅开阔了眼界,也认识了很多朋友。

虽然爱笑,但林秀维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很严格。

国赛集训期间,林秀维每天都要把电工的3个模块,严格按照比赛要求,从头到尾练一遍。“第一天练完了,第二天改改任务顺序,重新做。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林秀维说,只有训练的时候万无一失,比赛时才能稳抓稳打。

今年过年来学校后,林秀维就没有回过家。暑假期间,他在杭州一家企业找了份与电气相关的兼职。“想通过兼职,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专业,更加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他说。

“在自己喜欢的道路上摸索,不断发现新的东西,还是很幸福的。”林秀维对未来的规划很明确:做一名工程师。如今,他正朝着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前进。

电工(维修电工)赛项前三名合影

林家喜

“我要成为世界冠军!”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获获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车工(普车)赛项第一名。

“接下去,我还要成为世界冠军!”刚刚接过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普车)赛项冠军奖杯的林家喜坚定地说道,眼神中难掩对未来的憧憬与兴奋。

林家喜来自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原本主修机电专业的他,为了这一次比赛,在赛前进行了五个多月的车工集训。也许在不少人看来,林家喜的成功是因为天分,很多活“一点就透”。其实,更重要的是,他愿意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接触车工项目以来,我彻底爱上了这个职业、这门技能。这五个月来,每天除了要及时消化老师教授的技能知识,更多地还要自己操练琢磨。虽然比我想象得更为复杂,更需要选手的实操经验,但我愿意吃苦,愿意付出更多。”他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让自己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说起少年的初心,时间得回溯到2015年的夏天。那时,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巴西圣保罗落幕,来自广东的林春泷和队友勇夺制造团队项目金牌。这对于当时刚刚初中毕业的林家喜来说,影响至深,他也因此做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我也想成为世界冠军,代表广东,代表中国,登上世界舞台,把中国技术、中国制造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就是这个决定,开启了林家喜工匠生涯的大门,而他充满感染力的笑容背后,正是他一步步坚持梦想奋勇向前留下的脚印。

少年的梦,才刚刚起航。林家喜说,喧嚣过后要静下心来,接下来,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继续完成自己的梦想。

王建华

细节决定成败

平湖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大三学生,获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车工(普车)赛项第二名。

“没敢想自己能得这么好的成绩。”得知自己是全国第二的王建华感觉有点意外:虽然以前也参加过一些比赛,但这么大规模的比赛还是第一次参加,没想到还能在这么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

一切成功的背后,总有汗水的浇灌。“为了这次国赛,我足足准备了4个月,开始的时候一般只练到晚上8点半,临近比赛,基本天天练到晚上12点。”对王建华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准备省赛期间,指导老师每天都要送他到三四十公里以外的另一个学校去训练。“我们学校的设备和比赛的设备型号不一样。”王建华解释。

王建华表示,这场国赛,自己最要感谢的是指导老师。“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正因这样,平时有点粗心大意的王建华没少挨批。“省赛表现不是很好,差一点连国赛的资格都没有,原因就在于细节做得太差了。”有了省赛的教训,王建华在国赛冲刺阶段,就特别注意对细节的处理,锻炼自己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

“‘振兴杯’是一个让技能人才点亮梦想的舞台。”王建华说,很荣幸和那么多高手同台切磋。在本次“振兴杯”青年技能人才招聘会上,王建华还与自己心仪的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书。“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对制造业也很重视,希望毕业后能有机会来杭州工作。”王建华说。

徐 越

从小耳濡目染,终有收获

无锡市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数控专业大二学生 ,荣获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车工(普车)赛项第三名。

在徐越只有10岁的时候,有次他来到爸爸开的厂里,他一下子被那种高精度机器生产的零件所吸引。“我看到用这些各种各样的东西,我觉得特别厉害,从那时起,我就萌发了想从事这个专业的念头。”徐越说,“也可以说是从小耳濡目染,让我逐渐对机械产生了兴趣,因此在2015年进入无锡市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我就毅然决然地选择学习车工专业。”

正因为家里人也一直都在从事相关的行业,让徐越在接触这个专业之前就积累了很多基础,有了一定实践的经验。作为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的他,在机缘巧合下参加了这次大赛。“当时,我知道这个比赛的时候已经比较迟了。从9月1日知道‘振兴杯’这个比赛开始,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在集训,能拿到这个奖,离不开老师的辛苦付出和学校方面的支持”。

从市赛、省赛一路上来,徐越一直都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同年龄段的同学中,他也相对更为出类拔萃。“不得不说,我参加比赛之后才更让我体会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通过参加这个比赛,也让我见识到省外其他地区的高手们,大家都很厉害。此次在大赛中获得了车工组第三名,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徐越说,目前,他即将面临毕业,已经有意向前往四川的相关研究所,希望自己能顺利通过面试。

车工(普车)赛项前三名合影

刘明杰

“匠心”就是把每一个细节做好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大三学生,获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钳工(工具钳工)赛项第一名。

“正好赶上了大学比赛的末班车,也收获了一个好成绩。”得知自己国赛第一的刘明杰,心里像掉了一块石头,如释重负。

“整个暑假我们都在学校训练,早上8点到下午5点先按比赛流程整体练一遍,吃过晚饭再查漏补缺,哪里不足练哪里。”刘明杰说,训练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手上的茧子长了又破,破了又长。

“不练怎么能出成绩呢!”刘明杰说,自己能得这么好的成绩,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指导老师陈楚,为了达到最好的集训效果,陈楚还专门带选手们到新昌技师学院,让自己的老师帮忙给他们集训。

新昌是刘明杰从小长大的地方,每天早上从酒店到新昌技师学院,中途都会路过家门。但为了赶时间,刘明杰一次家门也没进。

刘明杰的朋友圈封面,是一张用CAD绘图软件画的小猪佩奇。原来,他在杭职院的另一个身份,是模具协会会长。这张小猪佩奇是他之前给会员留的作业。“我只是想告诉刚刚接触模具的学弟们:做模具会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刘明杰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特别厉害的大国工匠。“每次看到视频里那些大国工匠时,心里就由衷地敬佩。这些技艺,都是多年磨练的成果。”刘明杰说,自己要向这些工匠们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才能登上更高的舞台。

齐学腾

“如果要选择就业地点,杭州会是我的首选”

天津机电工艺学院钳工专业二年级学生,荣获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钳工(工具钳工)赛项第二名。

“为了参加这场比赛,我一直在学校里加紧训练,现在终于能松一口气,好好欣赏杭州的美了。”大赛结束后,来自天津机电工艺学院钳工专业二年级的齐学腾终于轻松下来,神情也比在大赛现场轻松不少,以钳工组第二名的成绩出线的他对杭州的制造业环境很向往。

齐学腾参加的是钳工组项目,总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青年匠人参加,按照大赛的规则,选手们需要将两个工件配合起来,但其中的间隙以及平面整齐度的误差,都要小于0.02毫米,这相当于一般人头发丝的四分之一,用齐学腾的话来说,这项比赛考验的不仅是经验,还是选手之间体力、耐力、意志力的比拼。而为了能让自己养成的肌肉记忆不会因为松懈而产生倦怠,在杭州的这几天,他一直坚持在教室里。功夫不负有心人,当齐学腾得知自己获得了第二名成绩时,他显得挺激动。“比赛当天的发挥还是和平时的训练情况保持了一致,我对自己的表现挺满意的。”

当记者问及今后是否想来杭州工作时,齐学腾腼腆一笑:“如果要选择就业地点,杭州一定是我的首选城市,这次和我一起来参加比赛的另一位天津选手也获得了第8名的好成绩,我们已经约定了,等回校后就把在杭州看到和听到的事告诉同学们,让他们也都来杭州看看,感受杭州的工匠精神。”

孙大中

5小时,比的是技术也是体能

淄博市技师学院机械专业四年级学生,获第十五届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工具钳工竞赛学生组第一名。荣获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钳工(工具钳工)赛项第三名。

经过一番激烈的比赛,淄博小伙孙大中如愿以偿,以钳工(工具钳工)组第三名的成绩,站上领奖台。

孙大中浓眉大眼,看上去还有些腼腆。但一说起自己的专业,他便来了兴致。

在学这个专业前,孙大中对钳工并不算特别了解。“我爷爷年轻时是一名钳工,所以从小耳濡目染,慢慢开始感兴趣。”就这样,2016年,初中毕业的他入读淄博市技师学院,正式与钳工这个行业打起了交道。

锉刀、钢板尺、台虎钳;錾削、锉削、锯切……“我们的任务就是加工零件,把零件组合成模具。这样,工厂拿到模具后,就能批量生产。”孙大中告诉记者。

今年7月份,孙大中开始备战“振兴杯”。经过省赛的选拔,他顺利地成为山东代表团的一员,参加这次国赛。

其实,钳工比赛的难度非常大,要求每个零件的尺寸精度以及多个零件相互拼接的缝隙在0.02毫米之内。“这个数字几乎已经是极限了。”为了达到这个精度,选手们在5小时内必须全神贯注,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所以,这场比赛比拼的不仅是技术,还有体力。为了加强体能,备战期间,孙大中雷打不动,每天早上6点起床跑步,一跑就是三五公里。

“除了紧张,还是紧张。”孙大中直言压力很大。从淄博到杭州,一切都很陌生,场地陌生、工具也陌生,心里没有底。“我一直对自己说要专心,只要拿到图纸和评分标准就不要想其他事情了。”幸好,孙大中顶住了压力,得到了这个宝贵的季军。

对于这个成绩,孙大中说自己很满意。回到学校之后,他会继续在技术上下苦工,尽量多参加一些比赛,增加经验。

钳工(工具钳工)赛项前三名合影

比赛散场,青春不散场

这些有技能、有理想的未来工匠们

正继续奔赴在匠心筑梦的路上

来源:每日商报

编辑:小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