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大谈“导师崇高师娘优美”论文作者被处理 学术严肃公平不容造假

句子大全 2009-04-04 20:57:24
相关推荐

大谈“导师崇高师娘优美”论文作者被处理 学术严肃公平不容造假 2020-09-18 19:11:33 海报新闻

今年初,两篇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引发舆论关注,作者在论述生态经济学的过程中,列举了导师程国栋夫妇的事例,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并且论文标注属获资两百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

来源:澎湃新闻

经调查,论文作者徐中民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提供大量虚假信息。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撤销2011年获资助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追回已拨资金,取消徐中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2年(2020年7月7日至2022年7月6日),给予徐中民通报批评。

社科项目“挂羊头卖狗肉”、参赛作品“拼爹拼资源”、论文代写买卖不断 学术造假事件屡屡出现,一再践踏着学术公平的原则。

学术造假呈现出“低龄化”现象

学术造假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科研人员中,有些人更是把不属于孩子的科研成果安到他们身上,社会影响更加恶劣。

今年7月,“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全国大赛三等奖”事件引发关注。武汉市两名小学生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的作品《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被质疑造假。该实验涉及肿瘤剥离,给裸鼠注射肿瘤细胞等实验操作。网友质疑称,该项目需要研究者进行小鼠实验,且实验对逻辑性要求很高,小学生难以完成。相关领域的专家也表示,关于茶多酚抗癌早有报道,且国内外都有大量文献。从专业角度看,该研究项目的创新性非常一般。从仅有的公示资料来看,其实质性价值也很一般。

来源:澎湃新闻

卷入这场风波的李红良是这两名小学生之父,系博士生导师,现任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南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红良团队2017年就曾卷入学术造假风波。

目前,李红良已被免去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以及模式动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职务,并于9月15日主动辞去武大基础医学院院长职务。

7月13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机构主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展示的一项名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获奖作品引发人们关注和质疑。有网友质疑,这项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医学或生命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准。但该项目资料显示,其竞赛组别是小学组,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某。

来源:光明日报

随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的质疑发布声明称,此获奖学生陈某某系该所研究员之子。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

7月15日,云南省赛事组委会发布通报,撤销该作品的一等奖;随后其父陈勇彬发声明道歉,称“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 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 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并提出上交奖项。

学术论文代写、买卖已形成成熟的利益链

近年来教育部门和高校高度重视论文注水、造假、抄袭、买卖种种学术不端行为,但仍有不少人铤而走险,论文代写、买卖现象禁而不绝。9月16日,科技部发布《关于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查处结果的通报》,披露了9起涉及购买论文、违反论文署名规范、套取财政科研资金的违规案件处理结果,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处以终止承担的国家项目、追回项目资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终止或撤销相关荣誉称号、追回科研奖励资金等处罚。

来源:科技部网站

有需求就有市场。通常,部分职业评职称就要发表论文,没时间写论文或科研能力不足的部分人就开始打起了论文的主意。学术造假屡禁不止,甚至已经形成了一张利益网络,很多人已深谙其道。在百度上以“发论文”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排名靠前的几家网站中,均有客服表示可以“代写”“代投”。不仅是论文书籍、专利,甚至课题,给钱都可以许诺挂名。

有相关从业者称,自己所在的机构是一家研究院,和海内外科研团队均有合作,出的论文全是“一手货”。机构业务范围广泛,从著作教材、专著专利到课题申报,只要是职称评审和毕业需要的,他们都能做。他定期在QQ空间贴出已经被杂志接收的只需要小修的论文,如有客户需要,交易后更换或者加上买家名字即可。“时间紧就用已经通过的论文,要是时间宽松,就拿还在走流程的论文,或者再找人给你写。”有购买者表示整个流程进行得非常顺利,可见这条“生产线”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更有一些有门路的机构,直接打入了科研人内部,为少数不谋正道的科研人员“保驾护航”。这些学风浮躁、学术失范、诚信失守的问题严重破坏了科研管理秩序,浪费科研资源,践踏了学术公平原则。

科研诚信、作风学风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

无利不起早。学术造假事件之所以多次出现,无非是因为与毕业、评职称、获奖等个人发展与利益获得挂钩。抱有侥幸心理,试图走捷径、触碰底线,这种学术不端的行为可能会腐蚀整个科研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是决定科技发展成败的关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正是为了细化学风作风建设工作,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树立科技界广泛认可、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

科研人员要承担起自己责任,践行科研诚信要求,坚守底线,严格自律,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守科研活动规范。科研机构和单位是调查处理的第一责任主体。他们更应该对科研不端行为加强管理、强化责任追究。相关部门应顺着线索行动起来,正视公共讨论中提及的问题,从多个方向进行调查,为惩治学术不端等红线加压。

这些案例是反面典型的公开,亦是一本警示录。与其有忙着钻空子,动造假的歪脑筋,不如静下来认真学习、专注于学术。学术研究从来就不是学术界自己的事,更不是研究者个人赖以追名逐利的玩偶。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杨童童 综合澎湃新闻、央视网、科技日报、光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