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新闻当事人矢野浩二

句子大全 2009-03-18 08:36:09
相关推荐

历史问题,仍然是中日关系绕不过的一个槛。矢野浩二的成功得益于此,也受制于此。

矢野浩二看过日本反映二战历史的影片,拍的都是原子弹爆炸之后日本国内的惨状。“有些地方真的有些封闭性的东西。有些媒体也想说这样的话题,但是不敢。”而在中国则是大量的鬼子戏。中国人英明神武,一个人可以消灭一群日本人。有些雷剧,中国人可以双手凭空撕鬼子、投掷手雷炸飞机

矢野浩二说他没接过这种雷人剧。他知道,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抗日雷剧有很多不满。日本的新闻报道里,电视主持人会介绍:“最近中国播了这样的抗战片。”接下来是对中国民众的采访,许多受访者会说,乱七八糟,很无聊。也有一位被采访的清洁大妈双手握拳,义正词严:“它增强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尽管广电总局曾对外表态,将纠正把抗日剧拍成科幻剧、武侠剧、狗血剧的现象,但抗日剧仍占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它们更好卖,过审压力也低。

而这些在抗日剧中的日本演员中,很多人正是得知浩二在中国发展得不错,才来到中国淘金——对于导演来说,他们伸手接物,鞠躬,说“哈伊”,更有日本味。

现在混在中国的日本演员有十来个。其中大部分是全职演员,还有少数兼职的日本留学生。但与可以演“好鬼子”的浩二不同,他们大部分还在演满目狰狞的小兵和小队长,在困境中漂在中国。

如今的矢野浩二已经可以在中国扎根。他娶了重庆妻子,生了混血女儿,为女儿选择了中国籍。有时候他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中国人。

但实际上他还是个日本人。2010年。《天天向上》的节目录制现场,汪涵问军旅歌手刘斌座右铭是什么。浩二兴致勃勃用带着日本腔的普通话插了嘴:“我的座右铭是:顺我者死,逆我者亡。”

这是朋友徐超给他的建议。他们原本认为,这个“包袱”可以引起观众爆笑。结果,台下死寂。汪涵悄悄提醒:“浩二,这句不对,这句不对。”

义愤填膺的刘斌拿过话筒:“你让我想起了九一八!”这位一本正经的军旅歌手,开始引述历史的40分钟滔滔演讲。现场空气凝固了,这是节目从未有过的氛围。

矢野浩二懵了。在那40分钟里,他突然意识到,有的玩笑,中国人可以说,日本人不能。而他,正是个日本人。

中日关系最微妙的时刻,身份认同问题更加令他苦恼。2012年秋,日本政府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随即引发中国大规模的抗议浪潮,西安出现了砸车伤人事件。《朝日新闻》派人去砸车者蔡洋的家乡采访,认为惨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打人者在成长过程中看了过多的抗日剧”。

因为那一年的风波,矢野浩二无法再出现在《天天向上》中。他被一个剧组拒绝,几个原定参加的中日交流活动也被取消;他的广告也没拍成,中国厂家怕消费者骂自己不用中国明星,用日本人。外面不太平,他待在家里看剧本,但心里越来越不安,晚上会失眠。

很快,一则“矢野浩二已经死亡”的谣言出现。那时他在东京拍《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演香港人,拍自己被杀的一场戏。他发了一条微博:“我在东京拍戏,还活着。”

突然之间,他在片场感到呼吸困难,被救护车送到医院。诊断结果是,他在精神方面出了问题。“日本天天报道那些事情,都是砸日本餐厅、砸日本工厂的画面。那是我心理最不稳定的时候——考虑到将来,不知道会怎么样。”

在中国13年,他第一次有这样巨大的无助感。他在华的日本朋友,有人就此离开。到最后,矢野浩二开始实践日本的一个说法“断、舍、离”——不看、不听、不想。

当然,这个日本演员也开始反击。几天前,在云南拍戏,有个中国人与他擦身而过时,笑着蹦出一句:“哎!小日本!”

“喂!”这一次,矢野浩二生气了。他用手指着那个中国人,直到对方脸上嘲弄的笑容开始变得僵硬,最终狼狈地逃进车子,一溜烟开走。

如今的浩二,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笑着点头说“对!我是小日本”的日本龙套演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