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画中人的话——忆父亲李斛

句子大全 2009-03-10 11:12:24
相关推荐

编 者 按

2009年5月2日,《北京青年报》刊登这篇《画中人的话》。文中,李斛之子李凡深情回忆了父亲当年画自己的情景。2019年,势象空间对李斛作品进行扫描整理,一条很清晰的脉络就是在李斛留存作品中,有数十幅是描绘家人的作品,捕捉家人日常生活瞬间,作品也折射李斛眼中的家人:儿子憨态,女儿伶俐,妻子慈爱。李斛利用一切零碎时间来画画,居家也不例外。通过这些作品,可见他对艺术深深的执着,对家人浓浓的爱恋。

李凡 纸本速写 28×22cm1955年

画中人的话——忆父亲李斛

李凡

牛年之春,为纪念父亲李斛诞辰90周年,北京画院联合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纪念馆在北京美术馆举办了“丹青画境——李斛绘画精品回顾展”。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画家靳尚谊、马振生、冯远,以及罗哲文等与父亲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在清华大学共执教鞭的故人都前来观展,重温了《关汉卿》《印度妇女》《齐白石》等父亲留名中国美术史的佳作。于我,最为感慨的莫过于一幅名为《小运动员》的彩墨肖像画。展出现场,花甲之年的我,一次次被拉到这幅画前,一遍遍含着泪水讲述50年前这幅画的诞生——父亲笔下的“小运动员”不是别人,正是孩提的我。

小运动员 纸本彩墨 / 纸本素描 54×43cm / 54×37.7cm 1959年

那年我刚满10岁,有一个星期天,许多学生带着自己的画作结伴来到家中向父亲讨教。父亲在对其一一指点后,把我叫到身边,他给了我一个皮球并在我口中塞了一块水果糖,然后让我站到房间的一侧当起了模特。记得那会儿,父亲身后站满了学生,他用铅笔起草,一边向学生讲授如何抓人物的形象特征、动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一边挥笔示范,还不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待“我”跃然纸上,他又敷以各种国画颜料,一幅彩墨作品完成了。可能因为站得时间比较长,那是我记忆中为父亲做模特最累的一次。父亲似乎觉察了我的苦处,大约每隔六七分钟便会请身边的学生给我递上一块糖。就那样,很累但也很“甜”,我协助父亲在家中上了一堂完整的教学课——从速写、素描入手直至彩墨肖像完成。后来这幅冠名为《小运动员》的作品被多处刊用,荣宝斋还将这幅作品及其素描草图一并收入《荣宝斋画谱》第107卷,成为后来万千学子的一页教材。

50年代末,李斛给中央美院学生示范绘画

1961年5月1日,在火神庙的小院中拍全家福(从左到右:李斛、徐祖瑛、李蓉、李滨、李凡)

1965年,李斛和女儿李蓉、李芸

早在1946年,父亲年仅27岁便在重庆举办了他的个人画展,恩师徐悲鸿看后极为赞赏,并为其挥笔题词“为新中国画别开生面”。上世纪40年代末,应徐悲鸿之邀,父亲赴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62年出任中国画系人物科主任。几十年中,他不仅为新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人才,也留下了大批精彩的人物肖像画,对现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物肖像画,在中国画创作中是艺术要求条件较为复杂的一种形式。一幅好的肖像画不仅要“形似”,更要“传神”。但要很好地传出“神”来,不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是不可能的。由于缺少解剖、透视及光、色等方面的知识,我国古代肖像画在“形”的写实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从而在“神”的刻画方面必然受到一定限制。父亲以其极坚实的素描基础及所掌握的西洋画色彩技法,在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神态的细致刻画、色彩的科学运用等方面都比前人大大提高了一步。

自画像 纸本素描 36×22.3cm 1950年

李洁(李斛妹妹) 纸本水彩 28.8x20cm 1952年

李滨(李斛弟弟)纸本素描 38×29.5cm 1953年

女教师 纸本水彩 38.5×27cm 1954年

穿棉猴的李凡 纸本水墨 55.3×44cm 1957年

李蓉 纸本素描 27×22.5cm 1973年

李芸 纸本素描 29×22cm1973年

作为人物画家,父亲一向主张画自己熟悉的人,带着感情画。他常说,这样才能画得生动,这样的画才会感动人。以我们这些“身边人”为原型,父亲留下了一大批生动的人物肖像画,如《女教师》《熟睡》《母亲》《男孩》《专心致志》《小运动员》等。其中尤其令我难忘的是父亲以我为原型创作、留下的多个画种的作品,例如油画《小模特》《熟睡中的李凡》,水彩画《熟睡》及粉彩《头像》等。特别是在我3岁左右时为我制作的雕塑头像(这是他留下的唯一一件雕塑作品),深受人们喜爱。数十年后,他的同窗好友戴泽先生在相关文章中还提到这件作品,见到我时也多次深情的询问这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雕像的保存情况,且赞不绝口。

母亲 纸本彩墨 56.5×43.4cm 1958年

专心致志 纸本彩墨 77×54.5cm 1962年

熟睡中的李凡 布面油画 18.3×23.5cm 1950年代

伤后第二夜 纸本速写 20×22cm 1951年

李凡童年像 石膏 H:24cm 1951年

值得一提的是,父亲以我为原型留下的大量素描、速写作品,记录了我成长的过程,也再现了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例如速写《伤后第二夜》,便是我初到这个世界就身遭重创但也躲过生死一劫的真实写照。

父亲离开我们已45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那幽默爽朗的性格,他革新中国传统绘画的“远志”,连同他创作的《关汉卿》《印度妇女》《齐白石》《三峡夜航》《小运动员》等一大批精彩的美术作品永远的留给了我们,并将继续流传下去。正如美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所言:在中西绘画的艺术长河里,李斛先生是一颗永不陨落的星。

更多作品

自画像 布面油画 70×54.5cm 1940年代

看娃娃 纸本彩墨 49.5×37cm1958年

小模特 纸本油画 32×23cm 1951年

小毛(李蓉) 纸本油画 26.5×36cm 1959年

蓝裙宝宝(李蓉)纸本彩墨 51×42.7cm 1959年

宝宝(李蓉) 纸本彩墨 86.8×59.6cm 1962年

小咪九个月(李芸)纸本速写 13×19cm 1964年

李芸-2 纸本速写 25.5×22cm 1964年

冯宇 | 编辑

乔永宏 | 制图

1

李斛是20世纪中叶中国画一代名家,以《关汉卿像》《南京长江大桥》《三峡夜航》等大型出题创作广为人知。本书浓缩李斛的艺术人生,梳理其各个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及大量手稿、草图、照片,并附详细作品说明,既是这位美术大师的个人小传,也是新中国的图像简史。

官方微信:中信美术馆

官方微博:@中信美术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