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俗语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后面一句才是精华 却少有人知

句子大全 2009-02-23 05:43:50
相关推荐

中华文明的根本是文化认同,不论是学者还是老百姓,不论是高校讲堂还是民间田头,中国人对文化都有一种天生的兴趣,特别是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领域认同,也正是如此,所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侧重面,对于一些学者来说,他们眼中的“国学”大概就是经史典籍,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并非是写在繁体竖版的古籍上,而是通过历代人的口口相传,从生活中提取和总结的一些经验智慧。

这些智慧虽然不著于文字,可也跟那些高头讲章一样,都是经过了时间的洗礼,沉淀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口口相传的“文化”做一个了解,因为我们彼此都有传承的责任和义务。

今天我们就来一句熟悉又陌生的俗语文化,说它熟悉,那是因为这句话的上半句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好马不吃回头草”,说它陌生,则是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这句话的下面,还有下半句话,并且下半句才是整个句子的精华所在,我们就来慢慢了解吧。

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马不吃回头草”,是一个借喻句,用良马的习性来比喻一个有志气的人,做事情从来不会反悔。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古人的人生态度。不论是什么样的人,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有一往无前的心气,有了这样的心气,才能够努力的为目标而拼搏。

若是一个人在自己进取的过程中,心存杂念,总想的是给自己留下退路,那么这样的人在意志上就是不干脆的,也不会有纯粹的信念,这样的人在自己的人生中自然不会取得什么成功,就算是有一时的成就,那也会因为自己的左顾右盼,从而生出好高骛远的心思。

好马不会回头吃草,并非是因为身后的草不好,而是一匹良马会专心致志的将面前目所能及的鲜草全部给吃掉,正是有这样的专注力,它才有信心认为不需要回身进行第二次的“寻食”,重要的是自信心,就算是身后真的有被忽视掉的鲜草,那也肯定是在良马的视野之外。

人生也是如此,只要你能够有足够的专注和努力,那么就能够在每一天尽可能的提升自己,因此一个成功的人势必会自信自己已经做到了近乎完美,所以他对于过往是绝不留恋的。只有每天浑噩度日的人,才会在心里对过去有无尽的懊悔,经常认为自己如果将人生重头走一遍,应该比现状要过得好。

可是回头的马,绝对不会是良马,因为对于眼前的鲜草都无法做到细致的“寻食”,因此一个想要回头的人,首先在他的人生中,就一定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那么就算是给他重头来过的机会,他还是依旧不能够在生活中取得比先前更好的成就,因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当下的态度,想通过一次次的反悔来达到人生的成功,那简直就是犯了缘木求鱼的错误。

那么在“好马不吃回头草”的下面,还有什么样的精华呢?古人既然不认可人生的回头,但是也是考虑完全的,只懂得不回头的好处,那并不全面,人生是复杂的,凡事都有两面性,因此在劝勉世人不回头的时候,古人还说出了回头的好处,下半句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浪子回头金不换

古人劝勉的“回头”,不是人生方向的回头,而是一个人对于改正过错的决心。一个人在当下的态度中,要能够有“不回头”的决心,但是对于自身品质的审视,则要懂得及时回头,勇于回头。

一个人最大的难处就是知错能改,知错是一个难题,改正又是一个难题,能够知错能改的人,那就是生活中最勇敢的人了。西晋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周处的人,父亲官居太守,但是在周处刚出生不久就去世了。

没有父亲约束的周处,成了当地的一个乡霸,惹得很多人都对他非常厌恶,但是周处却浑然不知。有一次周处听说当地有“三大害”,他便要显示显示自己的能力。周处先去南山打死了猛虎,又到北潭杀死了蛟龙。

当除了这两个害物后,周处要去寻找第三个“大害”时,当地父老告诉他,那个大害就是你!周处听了这话,犹如是三冬天浇上了一头冷水,从此便发奋读书,再也不逞强抖凶,最后周处的功业远远胜过父亲,被人当成“浪子回头”的绝好榜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